医工互联

 找回密码
 注册[Register]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登录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6|回复: 0
收起左侧

麻醉机中隐藏的『驱动压』,你有关注过吗?

[复制链接]

  离线 

发表于 2022-9-8 22:5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235848dijuu5y5qznnthys.jpeg


图片来源 | 网络图片
麻醉医生几乎每天的工作都离不开麻醉机,麻醉机上的参数多种多样。小潮气量、适当的呼气末正压(PEEP)以及间断肺复张等这些参数或操作可以通过调节麻醉机实现,从而达到肺保护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对『驱动压』的关注日益提高,驱动压是什么你关注过吗?
235850skkxvexkubhpjvzk.jpeg


01
什么是『驱动压』
驱动压(ΔP)是促使肺泡开放的压力,代表肺实质在每个通气循环过程中受到循环应变的压力。是气道平台压(Ppl)与呼气末正压(PEEP)的差(Ppl-PEEP),所以可通过调节呼气末正压进而调节驱动压,也可计算为潮气量(VT)与呼吸系统静态顺应性(Crs)的商(VT/ Crs)。
相关数据表明,使用低潮气量时,气道驱动压及跨肺驱动压降低,减少了周期性肺复张-萎陷的风险。因而使用驱动压作为安全限制(safety limit)来调整潮气量是一个更好的保护方法,可减少机械通气过程中的循环或动态应变的压力,避免严重的肺损伤。
235850yt5zit58yq50n8i3.jpeg


02
驱动压的分类
驱动压包括跨肺驱动压和跨食道驱动压,跨肺驱动压(DPtp)=驱动压(DP)-食道驱动压(DPeso)。
跨肺驱动压即扩张肺部的力,如果考虑胸壁顺应性时,跨肺驱动压能更好地反映肺部压力。驱动压同时受胸壁顺应性及肺功能的影响,驱动压与跨肺驱动压的差异是胸壁顺应性。
例如,消瘦患者驱动压与跨肺驱动压的差异很小,然而,肥胖、腹内高压患者的其差异可以很大。然而相对于跨肺驱动压,驱动压较好测量。在一项针对ARDS多中心研究中发现,驱动压高于14cmH2O显著影响患者预后
235851e58r9xzaa5brbarr.jpeg


03
如何设置驱动压
根据ΔP = Ppl -PEEP,改变PEEP水平不仅要考虑对肺气体交换和血
流动力学的影响,而且要考虑对驱动压的影响,PEEP降低后,驱动压增加,表明肺过度膨胀超过肺复张,反之,代表肺复张减少,由此,驱动压导向个体化PEEP滴定为优化PEEP设置提供了一个方法。
有研究将PEEP从2-10cmH20递增的方式,来设置最佳PEEP达到降低驱动压的效果,也有研究从高PEEP到低PEEP以递减的方式来设置最优PEEP。通过个体化滴定的PEEP降低驱动压,可以改善呼吸系统顺应性和氧合,降低术后肺不张的发生率和严重性。
参考文献
[1]. Amato MB, Meade MO, Slutsky AS, et al. Driving pressure and survival in th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J]. N Engl J Med. 2015;372(8):747–755.
[2].Bugedo G, Retamal J, Bruhn A. Driving pressure: a marker of severity, a safety limit, or a goal for mechanical ventilation?[J]. Crit Care. 2017;21(1):199. Published 2017 Aug 4.
[3].Ahn HJ, Park M, Kim JA, et al. Driving pressure guided ventilation [J]. Korean J Anesthesiol. 2020;10.4097/kja.20041.
[4].Grieco DL, Chen L, Dres M, Brochard L. Should we use driving pressure to set tidal volume?[J]. Curr Opin Crit Care. 2017;23(1):38–44.
[5].O'Gara B, Talmor D. Perioperative lung protective ventilation[J]. BMJ. 2018;362:k3030. Published 2018 Sep 10.
[6].Park M, Ahn HJ, Kim JA, et al. Driving Pressure during Thoracic Surgery: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 Anesthesiology. 2019;130(3):385–393.
内容 | 桓宇

审核 | Doc.张

编辑 | 蔡蔡
转 载 声 明
原创不易,感谢分享与转载!本篇内容版权归梧桐医学所有。

来源:https://www.163.com/dy/article/HFH2PBKE0514APJP.html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醒:禁止复制他人回复等『恶意灌水』行为,违者重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gister]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한국 사람 日本語 Deutsch русский بالعربية TÜRKÇE português คนไทย french

QQ|RSS订阅|小黑屋|处罚记录|手机版|联系我们|Archiver|医工互联 |粤ICP备2021178090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14 12:25 , Processed in 0.276982 second(s), 6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Copyright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