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工互联

 找回密码
 注册[Register]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登录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2|回复: 0
收起左侧

医疗-软性内窥镜:国际巨头垄断下,国产软镜的破局之路在哪-上

[复制链接]

  离线 

发表于 2023-3-13 04:3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山西证券 叶中正 魏赟 冯瑞)
1. 市场环境:日本软镜发展环境优越,奥林巴斯领跑软镜赛道

1.1 日本软镜的发展环境较中国更加优越,利好软镜企业
1.1.1 日本早癌筛查体系较中国更加完善,创造了大量的软镜需求
日本早癌筛查意识觉醒较早且筛查体系较为完善为软性内窥镜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内窥镜企业的发展不仅依赖技术水平的提升,还与所处环境密切相关,早癌筛查意识提升及民众对胃肠镜检查接受度的提升都有利于内窥镜企业的发展。
1.jpeg

在日本,早癌筛查的概念已深入民心,得益于先进的内窥镜器械和健全的防癌体系,日本的癌症发现多为早期,并且早期癌症的治愈率较高:以胃癌为例,2020 年日本患病率排名全球第二,但死亡率并未进入全球前十;得益于日本的高筛查率和高早诊率,日本的胃癌 5 年生存率在 60%以上。目前日本应用于临床的胃癌筛查方法主要有上消化道造影、内镜筛查、血清学检查,其中血清学检查又可进一步划分为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PG)、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HP)、“PG+HP”联合检测。
此前,上消化道造影是胃癌筛查的主要方法,《2018 日本胃癌指南(更新版)》指出内镜筛查已成为胃癌评估的首要方案,其次是“PG+HP”联合检测。随着内窥镜筛查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软性内窥镜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中国仍存在早癌筛查意识较为淡薄、筛查普及率偏低、筛查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对软性内窥镜企业的发展形成了一定阻碍。
在中国,由于人口众多、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防癌教育难度较大等因素,民众 对于早癌筛查认识不足并且对于胃肠镜检查的接受度有限。根据《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中国胃癌筛查主要依靠血清学检查(如 PG 检测、HP 检测、G-17 检测)并结合年龄、性别等因素进行危险评分,若为中高风险人群则继续进行内镜筛查,若为低风险人群则不再进行内镜筛查。
总体看来,内镜筛查的诊断效果更好,但受制于内镜医师资源不足、内镜检查费用较高、人群接受度低等因素,中国目前仍然难以开展大规模的胃癌普查。
根据澳华内镜招股书和立鼎产业研究院数据,2012 年中国胃镜开展率为每 10 万人 1663.51 例,仅为日本的 1/5;肠镜开展率为每 10 万人 435.98 例,仅为日本的 1/7。
但是中国已于 2018 年推出“国家消化道肿瘤筛查及早诊早治计划”,计划依托筛查在 2030 年实现胃肠道早癌诊断率提高到 20%、胃肠道癌 5 年生存率提高至 50%,开展消化道内窥镜肿瘤筛查进入黄金发展期,有利于软性内窥镜的普及与销售推广。
2.png

1.1.2 日本内镜诊疗机构遍及基层,软镜需求挖掘较中国更加充分
依托充足的内镜医师资源储备和遍及基层的私营医院及小诊所,日本发掘基层软镜市场空间更为充分。
①日本拥有较为完备的消化内镜医师培训体系,储备了充足的内镜医师资源,保障了全国内镜诊疗工作的顺利开展。
根据《新时代消化内镜技术培训和内镜医师培养》一文,日本培养一名合格的消化内镜医师需要经历“6 年医学院学习、执业医师考试、3 年内科住院医师培训、3 年消化专科医师培训”四大阶段,由于日本内镜检查普及度更高,受训医师在培训阶段就有机会在上级医师的监督下为患者开展随访内镜检查,因而在培训结束以后基本可以胜任除 ERCP、ESD 等高端术式以外的内镜诊疗工作。
根据《2020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技术调查报告》,日本每百万人有开展消化内镜的医疗机构高达 164.7 家、医师 191.2 人。
②数量庞大的私营医院和小诊所是日本内镜诊疗的关键力量,就诊便捷极大地增加了日本基层医疗市场对软镜的需求。日本政府鼓励民众先到诊所就诊,有需要时再转诊至大型医院,并且在 1994 年的《医疗法》修订版中规定“若患者没有诊所医生出具的介绍信而直接到大型医院就诊,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
受此影响,私营医院及小诊所逐步成为日本医疗体系的基石,并且在早癌筛查中发挥关键作用。根据新华社客户端消息,日本医疗机构总数有近 18 万家,其中大多数是小诊所且以私立为主。
厚生劳动省 5 月公布的报告也显示,在日本全国 8273 家医院中,公营医院、国立医院、国立大学附属医院等公立性医院合计占比仅为 18.4%日本的诊所虽然规模较小,但是大多配备先进的设备、可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并且多分布在商务办公大楼、地铁站等附近,交通非常便利。
以东京内窥镜诊所为例,该诊所是消化系统专科诊所,由世界级权威大肠内窥镜治疗专家担任特别顾问,并且从 JR 新宿站徒步 5分钟即可到达。
3.png

中国内镜医师资源存在较大缺口且内镜诊疗多由高等级医院进行,基层医疗市场的软镜需求仍有较大的开发空间。
①“师徒”培训模式下,中国合格消化内镜医师数量相对有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内镜诊疗需求。
根据《新时代消化内镜技术培训和内镜医师培养》一文,中国消化内镜医师培训过去多采用传统的“师徒模式”,受训医师在理论学习之后会在一名有经验的培训导师指导下逐步进行内镜实践操作。
与日本相比,中国消化内镜医师培养周期更短,但是受训医师的能力参差不齐,难以满足患者临床需要,且存在一定的诊疗安全隐患。
根据《2020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技术调查报告》,中国每百万人有开展消化内镜的医疗机构 5.29 家、医师 28.12 人,远不及日本。
②高等级医院内镜诊疗压力较大而基层医院尚未大规模开展,基层医疗市场的软镜需求尚未得到充分释放。
根据《中国消化内镜技术发展现状》一文:2012 年卫生统计提要数据显示全国共有 21979 家医院,但仅有 6128 家医院开展消化内镜诊疗,开展率仅为 27.88%,其中 84.55%为二级以上医院,基层医院开展率仅为 15%。
相较于基层社区医院,大型公立医院具备更优质的医疗资源,拥有更大的服务半径,同时也承担更大的收治压力,民众去大型公立医院做胃肠镜检查往往要付出更高的时间成本。
而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的社区医院大多仍不具备胃肠镜检查功能,根据卫健委 2019 年发布的《社区医院基本标准》,“社区医院应至少设置医学检验科(化验室)、医学影像科、心电图室、西(中)药房,有条件的可设置胃镜室等功能检查室”。总体看来,基层医院开展普通胃镜和肠镜检查服务的空间很大。
1.2 日企垄断软镜赛道,奥林巴斯为行业龙头
按照产品形态及内部结构区分,内窥镜可以分为软镜和硬镜,2019 年全球内窥镜市场中占比最高的板块是软镜。
硬镜主要用于人体表浅及浅层部位自然腔道和通过穿刺开口腔道的病灶诊断和治疗,并在操作中不可弯曲,产品包括腹腔镜、胸腔镜、关节镜等,广泛应用于普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等科室中;软镜常经由人体天然腔道深入体内,镜体较长且需具备一定柔性,光电信号传输距离较远,镜体插入部直径较小且功能集成丰富,对设计工艺及制造技术的要求更高,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产品包括胃镜、肠镜、支气管镜等,广泛应用于消化科、呼吸科、耳鼻喉科等科室。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19 年全球内窥镜市场中占比最高的板块是软镜:2019 年软镜、硬镜、设备/零备件、内窥镜诊疗耗材市场规模分别为 59.8、56.9、30.1、55.3 亿美元,占比分别为 29.6%、28.2%、14.9%、27.4%。
4.png

日企占据全球 90%以上的软镜市场份额,奥林巴斯软镜市占率第一。
根据澳华内镜招股说明书,奥林巴斯、宾得医疗和富士胶片三家日本企业凭借先发优势和成熟技术优势,占据全球 90%以上的市场份额,2018 年奥林巴斯、宾得医疗和富士胶片的市场份额分别为 65%、14%、14%。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21 年我国软性内窥镜市场规模有望达到 62.9 亿元,在医疗机构内窥镜软镜中标品牌中,奥林巴斯以中标总额 21.8 亿元占据 54%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富士胶片以中标总额 6.9 亿元占据 17%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宾得豪雅市场份额在 7%左右,排名第三;其余品牌的市场份额占比均低于 5%
5.png

中国国产软镜企业市场份额较小且多布局中低端市场,近年来也在持续推出高端产品。
在软镜领域,国产品牌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如澳华内镜、开立医疗、上海医光、上海成运等,并且产品也主要是面向二级及以下医院的中低端软镜。
近年来开立医疗和澳华内镜相继推出新款高端软镜,如澳华内镜在 2022 年 11 月初上线的搭载 4K 超高清内镜系统、可实现 4 种 CBI 模式的 AQ-300 产品主攻三级医院市场。
6.png

2. 硬实力:奥巴技术迭代多年,澳华、开立差异化竞争加速破局

内镜技术已迭代多年,但临床术式的创新和对更好治疗效果的追求仍将推动内镜技术持续发展。内镜下消化道肿瘤切除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70 年代,日本首先使用内镜息肉切除术来治疗有蒂或亚蒂的早期胃癌。
7.jpeg

20 世纪 80 年代,日本出现了内镜黏膜切除术(EMR),通过在病变下方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抓钳提起病变组织,经内镜孔道插入圈套器后切除病变组织。20 世纪 90 年代末,日本在 EMR 基础上创造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并应用适用于早期食管癌、早期胃癌、间质瘤及结肠早期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经过多年的发展,EMR、ESD 已逐渐成为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接受的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治疗策略。目前,内镜粘膜下肿瘤挖除术(ESE)、内镜下食管括约肌切开术(POEM)、内镜粘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内镜逆行性阑尾炎治疗术(ERAT)、胃肠镜下全层切除术(EFR)等临床新术式方兴未艾,临床术式的创新对内镜提出了更高的性能和技术要求。
2.1 奥巴、澳华及开立的业务模式和技术迭代路径
2.1.1 奥林巴斯:软硬镜领域均有布局,软镜技术迭代速度较慢
奥林巴斯是日本精密仪器、光学技术的代表企业之一,也是软性内窥镜龙头企业。奥林巴斯成立于 1919 年,是日本精密仪器、光学技术的代表企业之一,2022 财年公司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分别为 8689 亿日元和 1539 亿日元。
奥林巴斯拥有内窥镜解决方案、医疗解决方案、科学解决方案三大主营业务,2022 财年收入占比分别为 53.12%、31.72%、13.71%。在其内窥镜解决方案业务中,胃肠内窥镜占比约 55%,外科内窥镜占比约 15%,医疗服务占比约 30%。
奥林巴斯利用医疗技术、治疗干预和精密制造方面的创新能力,帮助医疗保健专业人员提供诊断、治疗和微创手术,以改善临床结果,降低总体成本,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性。
从 1950 年世界上第一台胃镜开始,奥林巴斯的内窥镜解决方案组合已经发展到包括内窥镜、腹腔镜、视频成像系统、数字和集成客户解决方案,以及感染预防和服务解决方案。
8.png

在内窥镜解决方案业务上,奥林巴斯的策略是:软镜先行,硬镜、耗材、维保紧随其后,最终形成软硬镜并行、“内窥镜+耗材+维保”三位一体格局。
①软镜领域:软性内窥镜经历了半可曲式内镜(1932 年)、光纤内窥镜(1957 年)、电子内窥镜(1983 年)三个阶段,奥林巴斯的产品迭代基本可反映整个软镜行业的技术发展过程。奥林巴斯于 1950 年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台实用的胃镜,1964 年推出了纤维内窥镜,1985 年推出了首台电子内窥镜系统 EVIS-1。
进入电子内窥镜时代以来,由于日本在全球 CCD 元器件市场占据领先地位,以奥林巴斯为代表的日系企业持续进行产品迭代,先后推出多款软镜产品,并逐步形成电子软镜领域垄断局面,奥林巴斯的 EVIS 系列也逐步成为主流的软镜产品。
②硬镜领域:1979 年奥林巴斯通过收 购 Winter & Ibe GmbH 正式切入硬镜领域,并形成 VISERA 系列手术内窥镜系统,随着内窥镜技术不断发展,3D、4K、红外光观察等功能也被逐步纳入进来。
③耗材领域:耗材的发展与内窥镜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密切相关,1979 年奥林巴斯收购 Winter & Ibe GmbH 后顺利将业务从软镜拓展到软镜、硬镜和手术耗材,目前奥林巴斯在单极手持仪器、持针器、双极手持仪器等方面均有布局。
④维保领域:奥林巴斯的维保服务起步较早,最早可追溯至 1979 年在美国加州圣何塞开设服务中心,此后相继在德国汉堡、日本白川、中国上海也设立服务中心,目前维保服务已成为奥林巴斯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9.png

10.png

11.png

奥林巴斯软镜产品迭代的目标是使图像更清晰、操作更便捷、患者体验更好、兼容性更强,随着产品不断成熟,更新换代的速度也在减缓。
第一,为了使图像更清晰,奥林巴斯的举措有:
①不断推出更高分辨率的产品。奥林巴斯首台电子内窥镜系统 EVIS 1 虽然成功将捕捉到的图像呈现在监视器上,但是亮度不 足、图像不够清晰,此后相继推出高清内窥镜系统 EVIS LUCERA 和超高清内镜系统 EVIS X1,产品分辨率不断提升。
②持续开发更强的图像处理技术。奥林巴斯先后推出窄带成像(NBI)、自动荧光成像(AFI)、红外成像(IRI)、双聚焦、红色双色成像(RDI)、纹理和颜色增强成像(TXI)等技术,不断增强组织颜色的细微差异以及粘膜组织表面的细节和纹理,极大地提升了图像的诊断价值。
③提供更大的放大倍数、视野角度、弯曲程度及景深。奥林巴斯 2012 年推出的 EVIS LUCERA ELITE 和 EVIS EXERA III 与早期产品 相比提供了两倍的可视距离;2006 年推出的 EVIS EXERA II 内镜视野角度达到 170°,与早期产品相比提供了更宽的视野;早在 2002 年推出 EVIS LUCERA 时镜体就已具备可变硬度功能;2020 年推出的 EVIS X1 增加了扩展景深功能,可以将不同焦距的两幅图像组合成一幅完美的图像,从而进一步提升诊断效率。
第二,为了使操作更加便捷,奥林巴斯进行了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并且将辅助水功能与专用冲洗泵相结合从而更易于清洁,同时逐步实现防水单触式连接器与光源的一步连接,在避免复杂电缆连接的同时也使得传输速度加快。
第三,为了使患者的体验更好,奥林巴斯在镜体可变硬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了响应式插入技术(RIT),以实现更顺畅、更舒适的插入。
第四,在设备兼容性方面,一方面奥林巴斯的产品可以供多个科室使用,以 EVIS LUCERA ELITE 为例,除兼容消化领域的胃镜(GIF)、十二指肠镜(JF/TJF)、小肠镜(SIF)、结肠镜(CF/PCF)、胆道镜(CHF)以外,也兼容呼吸科的支气管镜(BF)等;另一方面, EVIS LUCERA ELITE 除兼容配套的 290 系列镜体之外,也兼容此前发布的 EVIS 200/230/240 系列镜体和EVIS LUCERA 260 系列镜体。
从奥林巴斯 EVIS 系列产品的迭代过程来看,产品开发前期更新速度约为 4-6 年一次,随着产品不断成熟、市占率不断提升,产品更新速度逐步放缓至 6-8 年一次。
12.png

2.1.2 澳华内镜:专注软镜领域,凭借快速迭代加速破局
澳华内镜是国内较早从事软性电子内窥镜研发和制造的企业之一,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
CMOS 技术的兴起打破了 CCD 的绝对垄断,也为国产软性内窥镜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澳华内镜成立于 1994 年,经过 20 多年的专注与创新,公司突破了内窥镜光学成像、图像处理、镜体设计、电气控制等领域的多项关键技术,产品已应用于消化科、呼吸科、耳鼻喉科、妇科、急诊科等临床科室。
2021 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47 亿元和 0.57 亿元,同比增长 31.82%和 208.16%。澳华内镜拥有内窥镜设备、内窥镜诊疗耗材、内窥镜维修服务三大类业务,2021 年收入占比分别为 87.53%、11.51%、0.96%。
内窥镜设备一直是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2019-2021 年收入占比始终维持在 87%以上。目前公司产品已进入德国、英国、韩国等发达国家市场,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
13.png

在内窥镜业务上,澳华内镜的策略是:专注软镜领域,优先推进内窥镜设备产品力及市占率提升,并逐步完善耗材和维保业务布局。
澳华内镜目前尚未布局内窥镜硬镜产品,公司自成立时起一直专注软镜领域,先后推出 VME 系列产品、AQ-100、AQ-200、AQ-300 等产品,基本实现了低端到高端的全产品线布局。
经过多年的创新与发展,公司掌握了高清图像处理、内窥镜镜体设计与集成、安全隔离等方面的核心技术,覆盖了软性内窥镜领域主要技术范围:
①在高清图像处理方面,公司在分光染色技术、实时调光技术、低延时高清图像处理技术等领域具备较强的底层技术储备;
②在内窥镜镜体设计与集成方面,公司掌握了微型成像模组技术、低损失图像信号传输技术、精密结构设计与加工技术等软性内窥镜制造方面关键技术;
③在安全隔离方面,公司创新性将内窥镜无线供电技术和内窥镜激光传输技术应用在内窥镜产品中,与国际品牌相比具备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此外,公司牢牢把握内窥镜发展形势,积极开展内窥镜机器人、3D 软 性内窥镜等项目的研发,并且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研发成果。历经多次产品迭代,澳华在软性内窥镜领域的市场地位明显提升,在此基础上公司逐步完善耗材和维保业务布局,标志性事件是收购杭州精锐和常州佳森。
目前公司的耗材和维保业务对公司的收入贡献相对较小,合计占比不足 15%,预计随着公司市占率不断提升、市场认可度不断增强,耗材和维保业务也有望实现较快增长。
14.png

澳华内镜软镜产品迭代的目标是在基本性能上追赶国际竞品,并在产品设计、快速迭代等方面实现差 异化竞争。
一方面,为了追赶国际竞品,澳华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努力:
①在图像分辨率上,澳华产品由高清图像显示(如 AQ-100 产品)逐步升级为全高清图像显示(如 AQ-200 产品),而后进一步推出了 4K 超高清图像显示(如 AQ-300 产品),随着分辨率不断提升,内镜的像素表现和使用体验也有了明显改善。
② 在图像处理技术上,澳华推出了血红蛋白增强(HbE)、分光染色(CBI)、多尺度结构增强、自适应复合强化等技术,并搭载 MOTUS 图像处理平台,随着图像处理技术不断升级,澳华的产品能够适应更复杂的临床诊疗需求。
以分光染色(CBI)技术为例,AQ-200 产品采用的是“白光+2 种 CBI 染色”模式,通过发射 440 nm(蓝光)和 540 nm(绿光)的复合窄带光,实现血管和表面纤维结构的光学染色;AQL-200L 产品采用的是“白光+3 种 CBI 染色”模式,可以输出蓝绿色、靛胭脂、湖绿色图像,有效提升粘膜与血管的对比度,有助于医生对病变进行更精确的诊断;AQ-300 产品采用的是“白光+4 种 CBI 染色”模式,可以输出蓝绿色、靛胭脂、湖绿色、琥珀色图像,方便进一步观测粘膜深层血管或有浅层血水遮挡的出血点。
③ 在放大倍数、视野角度、弯曲程度等方面,澳华 2013 年推出的 AQ-200 产品已具备放大倍数 X1、X1.2、 X1.5、X2 四档可选功能;AQ-300 产品配备的肠镜已达到 170 度超大视角,并且具有同步传导、软硬可调、随动弯曲的特点。
④在操作便捷性方面,澳华一直在进行手柄升级工作,AQ-300 产品所采用的手柄为全新升级的第五代,优化了虎口弧度的设计并结合轻量材质,使用更加轻松省力;同时 AQ-300 系列全线内镜均配备前向副送水功能,使得诊疗过程中可实时保持视野清晰。
⑤在设备兼容性方面,澳华的部分产品如 VME-2800、AQ-100、AQ-300 可兼容电子鼻咽喉镜和电子支气管镜,其余型号产品仍以胃肠镜为主。
另一方面,澳华在产品设计、迭代速度等方面也拥有差异化优势。
首先,在产品设计上,澳华的差异化优势主要体现在:创新性地采用激光传输技术和无线供电技术,在高速传输的同时抗干扰性也更好;射频识别技术可以根据医生操作习惯设置快捷按钮;双屏显示功能可同时查看 CBI 和白光图像;一体化防水连接器设计便于安装或拆卸;人脸识别登录及计算机辅助诊断等。在迭代速度上,澳华约 3-5 年左右推出一款新产品,明显快于奥巴,依托快速迭代这一优势,澳华有望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譬如,在奥巴 4K 超高清 EVIS X1 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之前,澳华的 4K 超高清 AQ-300 产品已率先发布且主攻三级医院市场,依托产品力及先发优势,AQ-300 有望成为 EVIS X1 强有力的竞品
15.png

16.png

2.1.3 开立医疗:软硬镜均有布局,依托超声优势实现软镜差异化
开立医疗在超声领域技术积累深厚,并逐步形成超声医疗影像、内镜诊疗、微创外科和体外诊断四大主要业务。
开立医疗成立于 2002 年,自成立之日起始终专注于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经过多年国际市场耕耘,开立在超声设备领域的技术优势凸显,已成为全球超声设备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和国内主要超声诊断设备出口企业。
得益于医疗诊断设备行业全产业链的研发积累,开立成功跨入医用内窥镜设备领域并逐步开发出具有公司特色的超声内窥镜产品。
2021 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4.45 亿元和 2.47 亿元,同比增长 24.20%和 634.43%。开立医疗拥有超声诊断设备、医用内窥镜、配件及其他四大类业务,2021 年收入占比分别为 65.47%、29.61%、4.28%、0.64%。
内窥镜设备是公司第二大收入来源,近年来收入占比持续提升,预计随着新产品持续推出,医用内窥镜设备的占比还将继续提升。
17.png

在内窥镜业务上,开立医疗的策略是:持续提升软镜产品性能的同时结合自身优势推出超声内镜,并依托软镜领域形成的声望和市场地位切入硬镜及耗材领域。开立医疗于 2013 年切入软镜领域,从相对低端的标清产品出发,历经多次迭代先后推出高清产品和全高清产品,并且推出多款普及型高清产品,进一步丰富产品宽度、服务广大医患。
开立医疗进军医用内窥镜领域的优势在于:
①拥有医疗诊断设备行业全产业链的研发积累,公司的生产模块化技术、影像合成技术在国内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②公司依托超声诊断设备形成的医疗质量体系、产品注册、临床检验等与医用内窥镜有共通性,可保证内窥镜产品的成功开发和稳定生产;
③公司可充分发挥在超声方面的技术优势,形成特色的超声内镜产品。
2019 年,开立自主研发的环阵超声内窥镜 EG-UR5 取得欧洲 CE 认证,其技术参数达到同类产品国际先进水平,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二个超声内镜生产制造国,也标志着开立医疗成为继奥林巴斯、富士与宾得之后的全球第四家掌握超声内镜关键技术的医疗器械企业。
2021 年,超声内窥镜 EG-UR5 产品成功获得 NMPA 批准,在国内正式上市。得益于公司在软镜领域的优异表现,公司于 2018 年切入硬镜及耗材领域:一方面,公司通过收购威尔逊及和一医疗发展内窥镜耗材,进一步完善公司在内窥镜业务领域的布局;另一方面,公司先后推出高清硬镜 SV-M2K30 和 4K 超高清硬镜 SV-M4K30,正式进入微创外科领域,以“超腹联合应用方案”为代表的超声探头领域与微创外科领域强强联合进一步发挥了开立医疗在超声领域的技术优势。
18.png

19.png

开立医疗软镜产品迭代的方向主要是在分辨率和图像处理技术上追赶国际竞品,其差异化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光源和超声内镜。
开立医疗在分辨率提升和图像处理技术改进方面做了诸多努力:
①在分辨率上,公司先后推出标清产品、高清产品和全高清产品,全面覆盖软镜高、中、低端市场,截至目前公司尚未推出 4K 超高清软镜,但考虑到奥林巴斯、澳华内镜已相继推出,预计开立医疗也将紧跟软镜发展趋势;
②在图像处理技术上,开立医疗自主研发了 VIST 光电复合染色和 SFI 聚谱成像技术,其中,光电复合染色技术可以保证图像亮度、增强黏膜血管的对比度并充分突显早期病变的细微结构变化,聚谱成像技术图像除具有高亮度、高黏膜血管颜色对比度的特点外,还可以不改变粘液、食物残渣、粪便的基本颜色,实现中远景观察。
在内窥镜领域,开立医疗保持 2-3 年左右进行一轮产品更新的速度,但由于内窥镜业务起步相对较晚,其产品在设备兼容性、镜体视角、可靠性、稳定性等指标上仍与国际竞品有一定的差距。而开立医疗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光源和超声内镜领域。
一方面,公司在其早期产品中就已采用更加节能的 LED 光源,连续工作可达 50000 小时,此后相继推出了 VLS-50 系列和 VLS-55 系列光源,举例来说,双波长 LED 光源 VLS-50D 具有更高的光谱自由度,更长的光源使用寿命(平均使用寿命大于 10000 小时),更低的功 耗,可减少科室运行成本;四波长 LED 光源 VLS-55 系列采用光路合束技术,光谱自由度高,使用寿命大于 10000 小时,实现了更丰富的照明模式、染色模式 SFI 及 VIST,可实现从远景到近景助力消化道早期疾病诊断。
另一方面,依托超声领域积淀多年的优势技术,开立医疗在超声内镜领域具有天然的优势。开立医疗是全球第四家也是国内第一家拥有超声内镜技术的企业,而另外三家分别是奥林巴斯(最初是与 Aloka 合作研发)、富士胶片(通过收购 Sonosite 开始超声内镜研发)和宾得医疗(采用 Hitachi 的超声换能器及超声系统 HI VISION Preirus)。
相较于其他三家企业,开立医疗拥有原生的内镜技术和超声技术,在两类技术的融合上会更有优势。
20.png

2.2 奥巴、澳华及开立典型软镜产品主要技术指标比较
2.2.1 澳华 AQ-200、开立 HD-550、奥巴 CV-290 对比
就分辨率为 1080P 的软镜产品而言,国产产品在总体性能参数上已基本赶上奥林巴斯,且在部分功能特性上具有比较优势,但在操作可靠性及科室协同性方面仍有一定差距。
①从整体性能来看,国产产品在画质清晰度、光源、胃肠镜弯曲角、胃镜视角等指标上已与奥林巴斯无差别,甚至部分指标(如胃镜视角)优于奥林巴斯。
②比较优势:澳华内镜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主机和镜体的信号传输方式、供电方式以及一些定制化的功能,其激光传输和无线供电技术实现了设备间的电气隔离,显著提高了临床的安全性;开立医疗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多 LED 光源上,相比氙灯光源,LED 光源使用寿命更长并且更加节能。
③现存差距:国产 1080P 软镜产品尚未突破光学变焦功能,肠镜视角尚未达到奥林巴斯 170°的水平,并且配套镜体也主要集中在消化领域,其他小镜种相对较少,在操作体验以及科室协同性方面国产产品仍不及奥林巴斯,因而国产产品在二级及以下医院推广较为顺利但在三级医院推广仍有较大难度。
21.png

2.2.2 澳华 AQ-300、奥巴 X1 对比
就分辨率为 4K 的软镜产品而言,澳华 AQ-300 和奥巴 EVIS X1 虽各有特点但性能差距已较小,并且 AQ-300 率先在国内获批上市有望抢占先机。
①从整体性能来看,澳华 AQ-300 和奥巴 EVIS X1 在画质清晰度、光源、可配套镜体类型、肠镜视角、AI 辅助诊断等指标上已无明显差距,并且在部分指标上(如钳道、配套镜体)AQ-300 具有比较优势。
②差异化特点:AQ-300 的图像处理技术有多尺度结构增强、全新分光染色、自适应复合强化三种,EVIS X1 集成了 EDOF、RDI、TXI、NBI、AFI、BAI-MAC 共六种,从技术积淀来说 EVIS X1 更加深厚;AQ-300 的光源和主机是分离的,EVIS X1 为一体式集成设计,从产品设计来 说 EVIS X1 更加简洁;AQ-300 延续了激光传输和无线供电,EVIS X1 未披露使用这一模式,从传输效果来 说 AQ-300 更好。
我们认为在澳华和奥巴新产品的竞争中 AQ-300 有望占得先机,原因是:一方面,奥巴的 EVIS X1 产品尚未进入中国市场,而澳华的 AQ-300 产品已率先获批上市,加之国产替代大势所趋,AQ-300 放量可期;另一方面,澳华的 AQ-300 产品配套全系列镜体(部分处于待上市状态),奥巴的 EVIS X1 产品只发布了配套的胃镜和肠镜,尚未完成全系列镜体布局。
但是存量市场的高市占率、产品的强兼容性以及极强的客户粘性仍是奥林巴斯筑起的强大堡垒,AQ-300 的赶超之路依旧任重而道远。
22.png

23.png

2.2.3 开立 EG-UR5、奥巴 EU-ME2 PREMIER PLUS/ EU-ME3 对比
就超声内镜产品而言,开立医疗厚积薄发,其推出的首款超声内镜 EG-UR5 产品在性能上已与奥林巴斯迭代多年的产品较为接近,并且在部分指标上优于奥林巴斯。
①从主机来看,EG-UR5 配套的 S60 超声系统具备 B-mode、PW mode 等常用的扫描模式,并且与奥林巴斯 EU-ME2 PREMIER PLUS 和 EU-ME3 相 比视频输出格式更多,内部存储空间也更大。
②从镜体来看,EG-UR5 在景深、钳道、工作长度、扫描角度、频率等指标上已达到奥林巴斯超声内镜的水平,并且 EG-UR5 视角更大、上/下/左/右倾斜的角度也更大。
总体看来,开立医疗的 EG-UR5 产品在性能上已与奥林巴斯的超声内镜产品无较大差距,可改进的方向主要是扫描方法和镜体类型:
第一,EG-UR5 的超声内镜扫描方法为电子环阵扫描,尚未推出电子凸阵扫描的镜体;
第二,EG-UR5 仅有超声内镜镜体,尚未拓展到超声支气管镜。
为了进一步提升产品力,开立医疗凸阵超声内镜 EG-UC5T 于 2022 年 8 月获批拿证,该产品可提供 5-12MHz 宽频率选择,能够满足临床对不同深度的扫查,不仅可对胃肠道恶性肿瘤进行术前分期,对消化道外的病变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还可用于胃肠道恶性肿瘤放化疗前后的评估随访;开立医疗内窥镜用超声诊断设备 EU-10 于 2022 年 11 月获批,该产品是国产首台同时覆盖消化、呼吸领域的内窥镜用超声诊断设备,可搭配使用公司消化、呼吸领域的多款内窥镜用超声探头,满足多科室临床应用。
24.png

25.png

——————————————————
报告属于原作者,我们不做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报告选自【远瞻智库】文库-远瞻智库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204459698949964346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醒:禁止复制他人回复等『恶意灌水』行为,违者重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gister]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한국 사람 日本語 Deutsch русский بالعربية TÜRKÇE português คนไทย french

QQ|RSS订阅|小黑屋|处罚记录|手机版|联系我们|Archiver|医工互联 |粤ICP备2021178090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0 09:43 , Processed in 0.314249 second(s), 6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Copyright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