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线
|
来源:网络
1、自然对比:
人体结构的密度不同,这种组织结构密度上的差别,是产生X像影响对比的基础称之为自然对比。
2、人工对比:
对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可人为的引入高密度或低密度的物质,使之产生对比。
3、流空效应:
流动的液体例如血液在血管内快速流动时,在成像过程中,不能采集到信号而呈无信号黑影的现象。
4、造影检查:
将对比剂引入器官或其周围间隙,产生人工对比,借以成像。
5、肺野(lung field):
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称为肺野。
6、肺门(hilum of lung):
肺根内肺动脉、肺段动脉、肺叶动脉,伴行支气管及肺静脉的投影。
7、肺纹理(lung markings):
充满气体的肺野中可见自肺门向外呈放射状分布的树枝状影,由肺静脉、肺动脉组成,主要是肺动脉,也有淋巴管、支气管和结缔组织参与。
8、肺实质(lung parenchyma):
肺部具有气体交换功能的含气间隙及结构,包括肺泡和肺泡壁。
9、肺间质(lung interstitium):
支气管和血管周围、肺泡间隔、小叶间隔及脏层胸膜下由结缔组织所组成的支架和间隙。
10、空洞(cavity):
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液化,坏死组织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形成。
11、支气管气像(air bronchogram):
空气支气管征,当病变扩展至肺门附近时,较大的含气支气管与实变的肺组织形成对比,在实变区可见含气支气管影。
12、原发综合征:
见于原发性肺结核,初次感染结核杆菌所致,包括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少数为成人。X线:典型表现呈“哑铃状”。
13、结核球(tuberculoma):
圆形、椭圆形阴影,大小0.5-4cm不等,多为2.0-3.0cm,边缘清晰、轮廓光滑,偶有分叶,密度较高,内部常有斑点、层状、环状钙化。结核球周围常见散在的纤维增值性灶称“卫星灶”。
14、胸膜凹陷症:
肺恶性肿瘤多呈浸润性生长,边缘不锐利,常有短毛刺向周围伸出,靠近胸膜时可有线状、幕状或星状影与胸膜相连而成胸膜凹陷症。
14、骨龄:
在骨的发育过程中,骨的原始骨化中心与继发骨化中心出现的年龄和干骺端与骨骺骨性愈合的年龄。
15、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骨骼单位体积内骨量的减少,即骨的有机质和钙盐成比例的减少。
16、骨质软化(osteomalacia):
骨骼单位体积内钙盐减少,有机质正常,骨发生软化。
17、假骨折线(looser zone):
多见于耻骨支、股骨上段等部位,表现为与骨皮质垂直的宽约1-2mm、边缘轻度硬化的透凉线。
18、骨膜三角(Codman三角):
恶性骨肿瘤,如骨肉瘤,随着病变进展,已形成的骨膜新生骨可被肿瘤破坏,在破坏区两侧形成袖口状的残存骨膜新生骨,称为Codman三角。
19、骺离骨折(epiphyseal fracture):
儿童时期由于长骨骨骺未与干骺端结合,外力作用于骨骺或干骺端时引起骨骺分离。
20、青枝骨折(greenstick fracture):
儿童骨骼柔韧性较大,外力不易使骨质完全断裂,X线仅表现为局部骨皮质和骨小梁的扭曲,而不见骨折线或只引起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突。
21、Colles骨折:
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指桡骨远端2-3cm以内的横行或粉碎骨折,远侧段向背侧或桡侧移位,断端向掌侧成角畸形,可伴尺骨茎突骨折。
22、死骨:
骨皮质血供障碍时,可出现坏死,表现为与骨长轴平行的条状高密度骨块。
23、骨肉瘤(osteosarcoma):
是起源于成骨性间叶组织以瘤细胞能直接形成骨样组织或骨质为特征的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
24、Schmorl结节:
髓核向椎体突出可于椎体上面或下面形成一圆形或半圆形骨质凹陷区,其边缘有硬化,称为Schmorl结节。
25、龛影:
由于消化道管壁溃烂,对比剂填充所形成的突出于轮廓外的钡影,轴位表现为类圆形高密度影,常见于溃疡。
26、充盈缺损:
造影检查时,消化道内占位性病变不能被对比剂充盈所形成的影像称为充盈缺损,多有肿瘤所致,也可见于炎性肉芽肿和异物等。
27、憩室:
因局部胃肠壁组织结构薄弱,在管腔内压力作用下形成的局限性囊袋状外凸,或因管腔外邻近病变的粘连牵拉而形成的袋状突出,其内的黏膜与邻近黏膜相延续。
27、半月综合征:
胃癌X线表现时有龛影,龛影形状不规则,多呈半月形,外缘平直,内缘不整,呈大小不一尖角样指向外周,龛影周围绕以较宽的透亮带,称为“环堤”征,环堤内常见结节状、指压迹状充盈缺损,上述征象称为半月综合征。
28、脑膜尾征:
发生脑膜瘤时,MRI检查,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均一性强化,邻近脑膜增厚,脑膜亦强化,称为脑膜尾征。
简答题
1、对比剂应用及举例:
对比剂用于造影检查。高密度对比剂,如钡剂及碘剂;低密度对比剂,如气体。钡剂为医用硫酸钡,主要用于食管和胃肠道造影;碘剂有有机碘和无机碘两类。水溶性有机碘剂主要用于心血管造影;经肾排出可显示肾盂和尿路;还可行脊髓造影检查。水溶性有机碘剂分离子型(泛影葡胺,有毒性)和非离子型(碘必乐、碘海醇-欧乃派克)。
2、肺野九分法:
从第2、4前肋的前端下缘分别做一条水平线,将每侧肺野分成上、中、下三个肺野;纵向划分三等份,将每侧肺野分成内、中、外三个带;第1肋骨圈外缘以内的部分称为肺尖区,锁骨以下第2肋骨圈外缘以内的部分称为锁骨下区。
3、纵隔六分法:
在侧位胸片上,从胸骨角至第四胸椎下缘划一水平线,其上为上纵隔,其下为下纵隔;气管、升主动脉及心脏前方为前纵隔,气管、心脏大血管占据的位置为中纵隔,食管后方包括食管在内为后纵隔。
4、正常纵隔CT:
胸廓入口层面(颈内静,锁骨下静,头臂静,右头臂干,右颈总动,锁骨下动脉)、胸骨柄层面(主动脉弓,右前-左后:头臂干,左颈总,左锁骨下,左右头臂静)、主动脉弓层面(上腔静脉,主动脉弓)、主肺动脉窗层面(主动脉弓,升主、降主,右侧有上腔静脉,奇静脉弓)、左肺动脉层面(上腔静,升主、降主左肺动)、右肺动脉层面、左心房层面(下肺静,主动脉根)
5、肺部病变:
渗出与实变,空洞与空腔,结节与肿块,肺间质病变,纤维化、钙化
6、胸膜病变:
胸腔积液;气胸及液气胸;胸膜肥厚、粘连、钙化;胸膜肿块
7、肺脓肿的感染途径:
吸入性、血源性、邻近器官感染直接蔓延
8、支气管扩张症的CT表现:
⑴柱状型扩张:支气管壁增厚,管腔增宽,当腔内含气时,与CT断面平行的扩张支气管表现为“轨道征”,与CT断面呈垂直走行时可表现为管壁圆形透亮影,呈“戒指征”;⑵囊状型扩张:表现为多发、群集的空腔呈葡萄串状,内有液平;⑶曲张型扩张:表现为扩张支气管粗细不均成串珠状。
9、大叶性肺叶的X线表现:
⑴充血期:早期无阳性发现或只表现病变区肺纹理增多,透明度略低,或稍高的模糊影。⑵实变期:密度均匀的致密影,炎症累及肺段表现为片状或三角形致密影;累及整个肺叶,呈以间裂为界的大片致密影,有时致密阴影内可透亮支气管影,即支气管充气征。⑶消散期:实变区密度逐渐降低,由于病变的消散不均,可表现为大小不等、分布不规则的斑片状阴影。
10、支气管(小叶性)肺炎X线表现:
⑴双肺中下野的内、中带肺纹理增多且模糊,并有小斑片状模糊影;⑵沿肺纹理分布斑片状模糊致密影;⑶小斑片状影可融合成大片状。
11、肺结核的分型:
原发型肺结核(原发综合征)、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继发型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其他肺外结核
原发型肺结核典型X线征:原发灶;淋巴管炎;淋巴结炎、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
12、浸润性肺结核X线:
局限性斑片状阴影,大叶性干酪性肺炎(大片致密实变区内有“虫蚀样”空洞,圆形)、增殖性病变(斑点状阴影,排列成梅花瓣状或树芽状),结核球,结核性空洞,支气管播散病变,梗结钙化,小叶间隔增厚。
13、中央型肺癌的X线表现:
直接征象:肺门影增深增大和肺门区外凸的肿块影
间接征象:⑴阻塞性肺炎:同一叶段反复发生的炎症;⑵阻塞性肺气肿:叶段性肺气肿,维持时间极短;⑶阻塞性肺不张:病肺向心性萎缩,体积缩小,密度增高。右肺上叶中心型肺癌,不张的右肺上叶下缘与肺门肿块构成特殊的横“s”形征象。
转移征象:⑴淋巴结转移,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⑵血行转移,全肺弥漫型大小不等的结节;⑶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多发骨转移。
中央型肺癌的CT表现:⑴支气管改变:主要包括支气管管壁增厚和支气管腔狭窄;⑵肺门肿块:分叶状或边缘不规则的肿块,常同时伴有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⑶侵犯纵隔结构:纵隔内受侵犯的血管可表现受压移位、管腔变窄或闭塞、管壁不规则;⑷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
14、纵隔内肿块位置及常见疾病:
⑴胸腔入口区:成年多为甲状腺肿瘤,儿童常为淋巴管瘤;⑵前纵隔区:常见胸腺瘤和畸胎瘤,前心膈角区的肿块多为脂肪瘤和心包囊肿;⑶中纵隔区:淋巴瘤常见,其次为支气管囊肿;⑷后纵隔区:神经组织丰富,故神经源性肿瘤多见;⑸其他:主动脉走形区,常为主动脉迂曲扩张、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食管走行区,食管钡餐检查异常者,多为食管肿瘤。
15、急性化脓骨髓炎的X线表现:
⑴软组织改变①皮下脂肪层内出现密度稍高的条纹或网状影;②皮下脂肪层和肌间隙模糊或消失;⑵骨质破坏①干骺端局限性骨质疏松;②多发分散不规则的骨质破坏区,边缘模糊;③骨质破坏向骨干蔓延,范围扩大,可达全骨2/3或全骨干,形成大片状破坏去,骨皮质也可破坏;④病理性骨折;⑶骨膜反应:骨皮质外出现层状或带状与骨皮质平行的新生骨;⑷死骨:骨皮质供血障碍时出现坏死。
16、化脓性关节炎与化脓性关节结核的鉴别诊断:
病程:起病急,病程较短;起病缓慢,病程长;临床症状:发热,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关节肿胀、疼痛、功能障碍;关节软骨及骨质破坏:进展快,骨端破坏开始于关节承重部位,累计范围广;进展慢,骨端破坏开始于关节边缘处;关节间隙变窄:早期出现;晚期出现;关节后遗改变:骨性关节强直;纤维性关节强直;软组织改变:少见软组织萎缩;多有软组织萎缩。
17、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
生长情况:生长缓慢,不侵及临近组织,但可引起压迫移位,无转移;生长迅速,易侵及临近组织,器官,有转移;局部骨变化:呈膨胀性骨破坏,与正常骨界限清晰,边缘锐利,骨皮质变薄,膨胀,保持其连续性;呈浸润性骨质破坏,病变区与正常骨界限模糊,边缘不整,累及骨皮质,造成不规则破坏与缺损,可有肿瘤骨;骨膜增生:一般无骨膜增生,病理骨折后可有少量骨膜增生,骨膜新生骨不被破坏;多出现不同形式的骨膜增生,并可被肿瘤侵犯破坏;周围软组织变化:多无肿胀或肿块影,如有肿块,其边缘清楚;可侵入软组织形成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18、骨巨细胞瘤好发部位:
四肢长骨骨端,以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桡骨远端常见;
骨肉瘤好发部位: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肱骨上端。、
19、关节结核的X线表现:
⑴骨型关节结核:由于干骺端骨骺结核侵犯关节所致。干骺端骨骺结核征象、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面破坏或关节间隙不对称性变窄等。⑵滑膜型关节结核:①早期,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体积增大、密度增高,骨质疏松,关节间隙正常或轻度增宽;②关节间隙慢性进行性变窄;③骨质破坏:关节面边缘部或关节面非承重部位虫蚀状骨破坏;④可见关节半脱位;⑤邻近骨骼骨质疏松及软组织萎缩;⑥晚期:骨质破坏停止,病变愈合,可发生纤维性关节强直
20、骨肉瘤的X线表现及各型的X线表现:
⑴整体表象:骨质破坏,骨膜增生破坏,肿瘤骨,和软组织肿块;
⑵分型表象:①成骨型骨肉瘤:以肿瘤骨为主,可呈范围不同的象牙质样致密影;软组织肿块内也可见斑片或针状肿瘤骨;早期骨皮质完整,后期被破坏②溶骨型骨肉瘤:以骨质破坏为主,很少或没有肿瘤骨;破坏多偏于一侧,呈不规则斑片状或大片溶骨性破坏,边界不清;骨膜新生骨易被肿瘤破坏,形成骨膜三角;软组织肿块内无或有少量肿瘤骨;易发生病理性骨折。③混合型骨肉瘤:可见肿瘤骨与溶骨性骨破坏并存;肿瘤骨多呈云絮状;骨外软组织肿块内也可见肿瘤骨;常见不同程度的骨膜增生,骨膜新生骨破坏征。
21、脊髓结核的X线表现:
①椎体破坏:可发生于椎体的中心或边缘,椎体塌陷变扁或楔形改变;②椎间隙变窄或消失:病变破坏椎体上缘或下缘后累积椎间盘;③受累的脊柱节段常出现后突或侧弯;④椎旁脓肿:腰大肌脓肿(弧形)、胸椎旁脓肿(梭)、咽后壁脓肿(弧)。
22、化脓性关节炎的X线表现:
①急性期,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和关节间隙增宽,可引起关节半脱位;②关节组成骨骨质疏松;③关节软骨破坏可引起关节间隙变窄;④关节软骨下骨质破坏,承重部位出现早或明显;⑤愈合期,骨质破坏停止,病变区出现修复性骨质增生。严重,骨性关节强直
23、长骨结核X线表现(干骺端骨骺结核):
①早期,骨松质内局限性骨质疏松;②干骺端或骑跨骺线的局限性类圆形、边缘较清楚的骨质破坏区,无明显骨质增生,骨膜反应少见或较轻微;③“泥沙状” 死骨,呈碎屑状,密度不高,边模糊;④破坏骨皮质和骨膜,软组织脓肿而形成瘘管,并引起继发感染
24、胃钡剂造影的异常表现:
⑴轮廓的改变:龛影、充盈缺损、憩室;⑵黏膜与黏膜皱襞的改变:黏膜破坏、黏膜皱襞平坦、黏膜皱襞增宽和迂曲、黏膜皱襞纠集;⑶功能性改变:张力的改变、蠕动的改变、运动力的改变、分泌功能的改变。
25、胃溃疡的X线征象:
⑴直接X线征象:龛影(底部平整,边缘光滑)、龛影口部透明水肿带(黏膜线征、项圈征、狭颈征)、黏膜纠集(车轮状);⑵间接X线征象:痉挛性改变、分泌增加、胃动力及张力异常、瘢痕性改变(蜗牛形、葫芦形胃,幽门管溃疡可致幽门狭窄、梗阻);⑶特殊胃溃疡表现:穿透性溃疡、穿孔性溃疡、胼胝性溃疡。
26、进展期胃癌的X线表现:
①增生型:以大块充盈缺损为主,管腔偏心狭窄;②浸润型:管腔对称性狭窄(环形狭窄)。“皮革胃”——胃癌在胃壁内弥漫性浸润性生长,累及胃的大部或全部致整个胃壁弥漫性增厚,胃壁僵硬,胃腔缩窄;③溃疡型:明显腔内不规则形或半月形龛影。
27、胃、良恶性溃疡鉴别诊断:
龛影位置:胃轮廓外、完全或大部分在胃腔内;龛影形状:圆形或椭圆形、不规则,扁平,有尖角;龛影大小:多小于2cm、多>2.5cm;龛影边缘:光滑,整齐、不光整,有充盈缺损;龛影口部:黏膜水肿,有黏膜线,项圈征,狭颈征、指压迹痒充盈缺损,有不规则环堤;龛影周围黏膜:纠集、破坏,中断;邻近胃壁:柔软,有蠕动波、僵硬,无蠕动波。
28、胃窦炎与胃癌的鉴别诊断:
轮廓:整齐、不规则;黏膜:增粗,迂曲,紊乱、破坏,中段,消失;肿块:无、有;病变区与正常区分界:无明显分界、分解截然;胃壁柔软度:柔软,形态可变、形态固定,胃壁僵硬;蠕动:可见蠕动波、蠕动波消失。
28、肝脏CT增强扫描异常表现:
⑴肝细胞癌:属多血供肿瘤,呈“快进快出”特征;⑵肝海绵状血管瘤:呈“快进慢出”特征;⑶肝脓肿:脓肿壁可呈双重密度的环状增强;⑷少血供肿瘤:无明确增强,始终呈低密度;⑸囊肿:完全无增强,始终呈水样低密度;⑹门静脉瘤栓:门静脉内低密度充盈缺损。
29、肝海绵状血管瘤CT:
⑴平扫:肝实质内境界清楚圆形、类圆形低密度肿块;⑵增强扫描从周边部开始强化,并不断向中央扩大,强化密度接近同层大血管的密度;⑶延迟扫描,病灶呈长时间持续强化,最后与周围正常肝实质形成等密度。
30、肝细胞癌CT:
⑴常有肝硬化背景;⑵结节型:单发或多发,圆形、类圆形、不规则形肿块,边缘清楚,多为低密度;巨块型:发生中央坏死者出现更低密度,合并出血或发生钙化则表现为高密度灶;弥漫型:结节分布广泛,境界不清。⑶对比增强或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内出现明显的斑片状、结节状早期强化。门静脉期:肿瘤强化密度迅速下降;平衡期:由于肿瘤增强密度持续下降,又回到原来的低密度状态,“快进快出”。
31、肝转移瘤CT:
⑴平扫:肝内单发或多发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肿块,密度均匀,发生钙化或出血时表现为高密度灶,液化坏死、囊变则表现为低密度;⑵“牛眼征”:肿瘤中央见无增强的低密度,边缘强化呈高密度,外周有一稍低密度的水肿带。
32、肝硬化CT:
⑴肝大小的改变:早期肝脏可表现增大,中晚期肝硬化可出现肝叶增大或萎缩,肝叶大小比例失调;⑵肝形态轮廓的改变:肝边缘显示凹凸不平,肝裂增宽;⑶肝密度的改变:脂肪变性、纤维化可引起肝弥漫型或不均匀的密度降低,再生结节表现为散在的略高密度结节,对比增强扫描,再生结节与肝实质强化程度一致。
33、胰腺癌CT:
⑴胰腺局部肿大、肿块形成:多成等或低密度,增强成低密度;⑵肝内、外胆管和胰管呈不同程度扩张(双管征);⑶胆囊扩大、积液;⑷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的低密度灶,边缘不规则环状强化;静脉期低密度灶。
34、试述肝脓肿与肝囊肿的CT鉴别诊断:
平扫时肝脓肿表现为肝实质内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区,密度均匀或不均匀,CT值高于水或低于正常肝实质,部分可见气泡或液平面,可见环绕脓腔的脓肿壁,急性期可见环状低密度水肿带,增强扫描脓肿壁呈环形强化,脓腔无强化,周围水肿带可发生延迟强化低密度脓腔和环形强化的脓肿壁及水肿带构成“环征”,“环征”和脓肿内小气泡为肝脓肿的特征性表现;肝囊肿表现为边缘光滑,分界清楚,呈水样密度的圆形低密度灶,增强扫描无强化,边界更加清楚,壁薄一般不显示。两者增强扫描后鉴别不难。
35、胆囊癌征象:
⑴X线:胆囊癌侵犯胆管,PTC出现胆管不规则狭窄、充盈缺损及胆道梗阻;⑵CT:①胆囊壁不规则增厚;②单发或多发结节突向腔内;③腔内肿块可充满整个胆囊,并可侵犯邻近组织结构;④可显示肝内、外胆管扩张;⑤增强扫描时不规则增厚的胆囊壁或肿块有明显强化;⑥部分病例可显示胆囊结石;⑶MRI:T1WI不均匀低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可出现不均匀性强化。如在胆囊内发现低信号结石,可帮助确诊胆囊癌。
36、颅脑CT(中枢神经系统基本病变表现):
㈠密度改变:⑴平扫:①高密度灶:血肿、钙化及富血管肿瘤;②等密度病灶:肿瘤、血肿及脑梗死的吸收期等;③低密度病灶:囊性变、坏死、气体、脑水肿、软化灶、胆脂瘤、脂肪瘤及星形细胞瘤等;④混杂密度灶:肿瘤、挫裂伤、血管畸形等;⑵增强扫描:①均匀强化:脑膜瘤、动脉瘤、肉芽肿、转移瘤 ;②非均匀性强化:胶质瘤、血管畸形等;③环状强化:脑脓肿、结核瘤、胶质瘤、转移瘤;④无强化:脑炎、囊肿、水肿
㈡脑室、脑池、脑沟的改变:⑴幕上占位性病变;⑵幕下占位性病变:四脑室变形和移位;⑶后颅窝内占位病变:三脑室,双侧脑室扩大;⑷脑室、脑池、脑沟的扩大:脑萎缩,脑软化灶
37、颅脑MRI信号异常:
⑴双短信号:黑色素瘤;⑵双低信号:流空血管、完全性钙化;⑶双高信号:脂肪类肿瘤、脑出血的亚急性期;⑷双长信号:大多数脑内原发肿瘤、转移瘤、脑脓肿、梗死灶、软化灶、水肿脱髓鞘病变、蛛网膜囊肿、胆脂瘤;⑸其他信号:颅咽管瘤--T1WI高或低,T2WI高、含铁血黄素沉着、正常铁蛋白沉积(T1WI等、T2WI低),急性期脑出血---T1WI等或略低、T2WI低
38、脑膜瘤的征象:
⑴CT表现:平扫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高密度肿块影,边界较清,其内可见斑点状、不规则钙化,广基与硬脑膜或颅板相连,瘤周水肿较轻,可见皮质扣压征或白质塌陷征,邻近颅板骨质增生硬化。增强扫描多数脑膜瘤明显均匀强化;⑵MRI表现:典型脑膜瘤表现为等皮质T1、T2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可见脑膜尾征。
39、脑出血的CT表现:
⑴急性期:血肿呈高密度影,CT值60-80Hu;⑵吸收期:出血第二周起,高密度呈向心性收缩,边缘模糊,至第4周变为等密度或低密度;⑶囊腔形成期:血肿完全吸收,形成边缘清晰的低密度的囊腔。
来源:https://zhuanlan.zhihu.com/p/346661886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