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线
|
前言
影像检查是肿瘤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的辅助手段,临床常用的影像检查方式有X射线检查、超声、CT扫描、MRI扫描以及PET扫描等。医生用影像检查来获取患者身体内的图像。在肿瘤医学领域,影像检查可以被用来寻找癌症,发现它扩散的范围,并且可以帮助判断癌症治疗的疗效。此前做了影像检查的概述(让癌症原形毕露的医学影像检查CT/MRI/PET等:概述篇),本文将重点介绍CT这一肿瘤医学领域重要的诊断和治疗辅助手段。
CT检查(Computed Tomography Scan)
这项检查的也被称为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CAT扫描以及螺旋CT等。CT扫描可产生内脏、骨骼、软组织和血管的详细图像。CT扫描时,可以重新格式化多个面产生的横截面图像,甚至可以生成三维图像,可以在计算机显示器上观看,也可以打印胶片或通过电子格式DICOM格式传输。CT扫描往往是最好的方法来检测许多不同的癌症,因为图像允许医生确认肿瘤是否存在,并确定其大小和位置。CT快速、无痛、无创、准确,需要花10到30分钟进行。在紧急情况下,它可以迅速显示内部受伤和出血,以帮助挽救生命。
CT扫描能显示什么?
- CT扫描展现出身体连续的横截面图像。CT图像能比X光检查更清晰的显示人体骨头、器官和软组织。
- CT扫描能显示肿瘤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它们甚至能展现出给肿瘤供血的血管--而这一切都不需要切开病人的身体。
- 医生经常借助CT引导用探针来切取一小片组织,这叫做CT引导下的活检。在某些癌症治疗中,比如用热量来摧毁肿瘤的射频消融(RFA)治疗中,CT扫描同样也能够引导射频针进入肿瘤内部进行治疗。
- 通过比较同一患者不同时间段CT影像,医生可以查看肿瘤对治疗的反应情况,或者查明治疗后癌症是否又复发了。
CT扫描基本原理:
CT扫描使用的是X射线,结合了X射线和电脑系统。在某种程度上,CT扫描类似标准的X射线检查。但是X射线的检查只能从一个角度针对目标用一大束光线进行扫描。CT扫描用像铅笔一样细的射线从多个角度扫描出一系列的图像。将从各个角度收集到的信息存进电脑里,然后就会制作出一张黑白的图像来显示体内某个部位的切片—看起来就像是一条面包的一片。
通过CT分层影像进行叠加,机器可以制造出三维(3D)视图。3D图像可以在电脑屏幕上旋转从而从多角度对病灶进行观察。
医生对现有的CT技术进行了进一步的提升,称之为仿真内窥镜。这种技术无需把管镜插入患者身体,也能观察到器官的内表层例如肺(仿真支气管镜)或者结肠(仿真结肠镜或者CT结肠镜)。这种3D-CT图像可以在电脑上创造出黑白视图。看起来就像真实的内镜检查一样。
什么是增强CT?
CT平扫也叫普通CT或常规CT,增强CT有时也叫强化CT。
增强CT是使用了造影剂的CT扫描,有许多病变在普通CT扫描时无明显特征,例如小肝癌等。注射造影剂后,使病变组织与邻近正常组织间的密度差增加,从而提高病变的显示率,获取更清晰的图像,以进一步确诊。这些造影剂可以被当作液体喝下,注射在血管里,或者被当作灌肠剂从直肠灌入肠道。
造影剂安全吗?有什么副作用和禁忌症吗?
除了辐射的影响外,普通CT检查没有什么副作用。但接受增强CT检查时,有些患者,可能因为造影剂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有以下情况的患者,不宜进行此项检查:
- 目前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
- 曾有对含碘对比剂过敏的病史;
- 目前患有重症肌无力;
- 妊娠
有以下情况的患者,需慎行此项检查,请与临床医师联系,权衡进行检查的收益和风险,确认患者是否适合或必须进行CT增强检查:
- 肾功能不全 ;
- 严重心肺疾病:肺动脉高压,支气管哮喘,心力衰竭等;
- 糖尿病肾病;
- 癫痫或急性神经系统疾病;
- 嗜铬细胞瘤;
- 骨髓瘤和副球蛋白血症;
- 高胱氨酸尿;
- 酒精中毒;
- 一般情况很差,如恶性肿瘤晚期,全身衰竭者;
- 自身免疫性疾病;
- 过敏体质
如患者日常服用双胍类药物,如二甲双胍、苯乙双胍等,请在检查前48小时停用,并一直持续到检查后48小时才开始服药。
检查当日早上不要吃固体食物,可以喝水及进少量流食,请携带500-1000ml水,检查前4小时至检查后24小时内,请大量饮水,但检查前和检查后饮水的原因不一样。上腹部、中腹部、肾脏、胰腺、肾上腺CT检查前需要多喝水。消化道内的水对于CT检查来说是天然的对比剂,检查前多喝水可以增加图像对比,提高病变检出率。检查后多喝水,是为了加速对比剂排泄,也可咨询临床医师采用静脉途径补液。
部分患者在CT增强检查过程中或扫描后,可能出现以下医疗风险:
- 过敏反应,包括瘙痒、皮疹、潮红、恶心、呕吐、水肿等,严重者可出现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等,甚至危及生命;
- 肾功能损害,多为一过性,极少数患者,特别是肾功能不全者,可能造成永久性肾功能损害;
- 血管迷走神经性反应,包括苍白、无力、大汗、恶心、呕吐、晕厥、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 心绞痛;
- 肺水肿;
- 全身热感、疼痛感或其它不适感觉;
- 穿刺部位出血、疼痛、青紫及造影剂渗漏、肿胀等现象;
- 感染;
- 其他无法预测的情况。
这些症状多数通常都很轻微,而且通常都会自行消退,但是少数情况下反应会很严重甚至有可能危及生命,需要马上治疗。为了患者的安全考虑,患者去医院接受增强CT检查时,务必携家属陪同。否则可能将无法进行检查。
另外,请于检查结束半小时后再离院,以便观察是否对造影剂有反应。如患者离院后出现不适,请速往就近医院接受诊断和治疗。
一般来讲,上述情况在增强CT检查须知及增强CT检查志愿书上有详细说明,请仔细阅读,患者或家属需在CT增强检查志愿书上签字后方可进行检查。
增强CT检查不建议作为体检目的的检查;非必要情况下,建议两次增强CT检查间隔2周以上。
CT检查是如何进行的?
你可能会被要求脱掉衣服,穿上长袍,去掉有钢圈的胸罩,珠宝,穿刺饰品,或任何其他可能会阻挡图像的金属物体。你可能还需要去掉假牙,助听器,发夹等等,因为他们会影响CT图像。
放射技师来做CT扫描。要让他知道你身上是否有起搏器,输液泵或其他植入式的医疗设备。这不会阻止你接受CT扫描,但是如果装有这些植入式医疗设备的区域被扫描的话,技师需要更加仔细一些。
CT扫描机是一个很大的,环形的机械。你躺在一个薄而平的平台上,它会在CT扫描仪中心的圆孔内前后移动。当平台开始往里移动时,扫描仪内置的X射线管会旋转,并且以精准的角度发射出很多细小的X射线。这些射线很快的穿过你的身体并被扫描仪的另外一侧检测到。你或许会在扫描仪开启或关闭时听到嗡嗡声和喀嚓声。
你会一个人在检查室里接受CT扫描,但是技师一直都是可以看见你的,也能听到你的声音,并能够和你通话。
CT扫描是无痛的,扫描过程中身体各部分的运动都会导致图像模糊和运动伪影,因此需要保持身体和四肢在数分钟内维持某个固定姿势静止不动,这会有些不适。因为胸部的动作会影响到成像,你可能会被要求在短时间内深吸气后屏住呼吸;扫描腹部需要屏气。
在做CT头部扫描时,你的头部需要在一个特殊装置内静止不动。而CT结肠镜(虚拟结肠镜检查)时,空气会被泵入结肠,这样有助于观察肠的内表面。这可能会有些不适感。
CT检查虽然都是躺着做,但也是有一定的体位要求,比如双手上举、下颌内收、俯卧等,请配合检查医生的指示。
根据需要检查的身体部位,你可能需要在检测开始前喝造影剂或灌肠剂。
CT扫描需要多少时间?
CT扫描可能需要10到30分钟,这取决于扫描的身体部位;当然也取决于医生想观察你身体的程度,以及是否使用了造影剂。通常来讲使用造影剂扫描花的时间要长。在检查结束之后,你最好等半小时左右,一是确保获得的图像清晰并拍摄所需身体的部位的所有照片。如果没有达到要求,可能会需要再扫描一次获取更多的图像。二是确认没有对增强CT的造影剂有副反应,造影剂导致的不良反应通常在注射后半小时内发生。一旦发现皮疹、恶心、头晕、气促等异常情况,需要立即联系护士或医生,及时作出处理。
检查时做过CT,放射治疗前却还要做定位CT,这是医院乱收费吗?
不是的!这前后两次CT检查都是需要的,常规诊断用的CT检查在各方面都和定位CT不同。这两次CT检查主要的差别如下。可以看出来,放疗需要的定位CT要求比普通门诊需要的精度要高很多,只有在这个精度的基础上,才可能有放疗质量的基本保证。做不到高精度的定位CT,可能导致照射的部位和肿瘤病灶实际位置偏差较大,真的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导致对肿瘤控制率降低,正常组织损伤较大。有些医院,出于各方面的原因,把门诊用的CT当成定位用的CT来使用,这才是真正的问题呢,一开始就至少2厘米左右的误差。后面的误差只会越来越大。这点以后有空再详细说明。
那么患者肯定又有问题了:为什么不给我一上来就做更高精度定位CT啊?
任何的治疗,都需要首先判断患者的情况是否适合这个治疗,就是医生常说的适应征问题。我国肿瘤患者基本上首诊都是在外科,经由外科医生首诊。患者一般至少经过外科医生倒一到手(一般是倒好几道手)之后,少数(WHO的数据:70%的癌症患者在不同的阶段需要接受放疗,但我国这一数据不到20%)适合放疗的患者接受放疗医生门诊,这时候才有可能和放疗科室打交道。
就算到了放疗科室,放疗医生也只有看了患者最近的影像资料,才能决定是否有放疗适应征。有放疗适应征的情况下,放疗医生会推进下一步的步骤,这时候才会需要拍摄定位CT。所以一开始就做更高精度的定位CT是不可能的。
保存好CT检查的各项资料对于后来的治疗和随访很重要
保存好所有的CT报告、胶片或电子版的DICOM
简单的讲,纸质的CT影像报告是一个小结性质的报告,阐述了放射科医生的主要发现以及对肿瘤诊断的提示或结论。胶片是选择性的打印了影像检查的一部分照片,而电子版的DICOM格式的影像资料是最全的,包含的肿瘤的特性信息最多。医生通过专用软件可非常方便的对比不同时期的肿瘤的影像检查资料,来判断肿瘤对治疗的反应情况。DICOM全称是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in Medicine,即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
因为癌症在治疗后存在着癌症可能会复发这一特征,一旦复发,患者此前的所有病史资料对于接下来的治疗制定非常重要,包括纸质报告和胶片等影像资料。另外这些资料对于长期的随访也很重要,因此这些资料都需要长期妥善的保存。
而纸质报告很容易弄丢,或时间久了之后字体褪色,建议扫描或拍照后保存。胶片时间久了影像也会糊掉,在咨询其他医生的时候也不容易携带,一旦丢失非常麻烦。DICOM格式的影像资料提供的信息是最多的,也非常方便,可直接存储在电脑中,也可以非常便利的通过邮件或者云盘进行分享。从信息完整程度、保存的便利性、病史信息传输的便利性上来讲,DICOM格式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医院不愿意提供DICOM格式的影像资料给患者,但随着国家这方面法规的完善,如果患者要求的话,应该会有更多医院可以提供DICOM格式的资料给患者。提醒病友注意:有些医院会提供给要求数字格式的患者,但提供DICOM格式压缩的图片格式,如JPEG或TIFF等照片,和胶片的图像及信息差不多,不算严格意义上的DICOM资料。请尽可能要求医院提供真正的DICOM格式的影像资料。
更多这方面信息请参考:让癌症原形毕露的医学影像检查CT/MRI/PET等:概述篇。
CT检查的辐射及安全性问题
每个人可以接受多少次CT扫描,医学界并没有推荐。但是每个人能够接受的终身辐射量是有限的,这包括来自自然存在的氡的辐射、影像检查的辐射、放射治疗的辐射、工作场合暴露带来的辐射等。因此对于不同的人群接受影像检查,要权衡其利弊。
对于癌症患者:
CT扫描提供了非常关键的信息,癌症病人的CT检查对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权衡利弊的时候,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担心辐射的原因不接受影像诊断或放射治疗。但是同一部位往往(尤其是在短期内)只有一次放疗的机会,因此获得高质量的放疗就尤为重要。
健康人群:
没有证据表明多少辐射一定会引起癌症,CT扫描引发的癌症极为罕见。但总体原则是如非必要的医学原因,这包括合理的癌症早期筛查以及某些疾病的诊断。这时需要考虑影像检查及其类型,例如不要被忽悠着接受PETCT来筛查癌症,或用常规CT来筛查肺癌等。
低剂量CT已经通过临床试验证明可以降低20%的肺癌死亡率,但是推荐使用的是低剂量CT,而不是常规CT或胸部X片。一次常规CT扫描的辐射量是低剂量CT的4、5倍。更多细节可参考深度解析肺癌早期筛查的是与非。
年龄和辐射敏感性
年龄在辐射敏感性中起重要作用。儿童的辐射导致的健康状况,如甲状腺问题的风险比成人要大。因此尤其对儿童的CT扫描以及其他可能会有辐射的影像检查,要当作重要的病史记录。
在60岁以上的患者中,辐射暴露并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老年患者的身体组织对辐射的影响不太敏感。此外,老年患者的疾病例如癌症往往比儿童所患的疾病更需要CT扫描。
CT检查问题小结
我还需要知道关于CT检查的哪些信息?
- 尽管CT扫描有时被称为“切片”或“横截面”扫描,但是检查时并没有切开身体的任何部位,也没有任何和切开相关的动作。
- 你在CT扫描时所受到的辐射量是大于一次标准的X射线检查的,但对于癌症患者来讲完全不必因此拒绝CT检查。
- CT检查时要摘掉所有可能影响CT图像质量的物品,如带钢圈的胸罩,珠宝,穿刺饰品,假牙,助听器,发夹等。
- 如体内有起搏器,输液泵或其他植入式的医疗设备,也请告知检查技师或医生。
- 严重体重超标的人可能在进入CT扫描仪时有些困难。
- 如果你有任何过敏症或者对碘、海鲜或造影剂过敏,请务必要告诉医生。
- 尤其是增强CT检查结束后半小时,最好等在医院,观察是否对造影剂有不良反应。
- 如果你可能怀孕了或正在母乳喂养孩子,也请告诉医生。
- 对于癌症患者来讲,各项资料的保存,包括CT检查的报告、胶片和DICOM光盘,都要妥善保存,这对之后的治疗和随访都很重要。
- 最好在接受检查之前了解医保是否报销这项检查。
尚方慧诊版权所有,非经授权,禁止转载;欢迎个人转发。本信息仅供参考不做诊疗指南,具体疾病诊治请咨询主治医生。
----更多文章请到尚方慧诊讲肿瘤 - 知乎专栏;更多回答请看知乎用户
----关注微信获得更多肿瘤专业资讯和国内外肿瘤就医深度见解:sfhz-patient
来源:https://zhuanlan.zhihu.com/p/28080758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