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线
|
放射治疗
一、放疗概述
二、作用机制
三、临床应用
四、不良反应
一、放疗概述
1.定义:利用放射线如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α、β、γ射线和各类x射线治疗机或加速器产生的x射线、电子线、质子束及其它粒子束等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方法。俗称“烤电”、“照光”。
通常采用X(γ)线、电子线或质子射线等放射性杀灭和损伤癌细胞,放射线破坏照射区(靶区)的细胞,使这些细胞停止分裂直至死亡,从而使肿瘤缩小或消失来治疗肿瘤。约70%的肿瘤患者需要接受放疗,在接受单纯放疗或包含放疗的综合治疗后,数以万计的肿瘤患者被治愈。
临床上适合放疗的肿瘤主要有:鼻咽癌、喉癌、扁桃体癌、舌癌、恶性淋巴瘤、宫颈癌、皮肤癌、脑瘤、食管癌、乳腺癌、肺癌、直肠癌、骨肿瘤、肝癌、软组织肉瘤等。
二、作用机制
通过电离辐射,破坏细胞核中的DNA,使细胞失去增殖力,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是尽最大的努力杀死肿瘤细胞,同时保护正常组织。
1.直接作用:放射线直接作用于细胞DNA,使DNA断裂,不能调控增值,致死。
2.间接作用:射线与水作用产生自由基,自由基破坏细胞,致死。
3..分次照射:1)正常组织和肿瘤的损伤都有部分修复,正常组织的修复能力高于肿瘤,再次照射,正常组织损伤低于肿瘤组织。2)细胞周期再分布:G2和M期细胞对放射敏感,最容易被杀灭;G1、S、和G0期的放射敏感性较低。处于敏感期的细胞首先被杀灭,而细胞继续细胞周期进程,从S期向G2和M期推进。3)再充氧,正常组织不存在缺氧细胞,肿瘤血管不完整性,存在不同比例的缺氧细胞,对放射性有较强抵抗性。分次照射后,肿瘤缩小,血供改善,缺氧细胞再充氧,变成富氧细胞,敏感性提高。4)再增殖。正常组织启动细胞增殖补偿细胞的丢失,使放射损伤减轻。而放射后,残存的肿瘤细胞再增殖,刺激G0期细胞增殖。
三、临床应用
(一)照射方式
1.外照射:也称为远距离放疗,放射线从人体外一定距离的机器(如钴-60机器为75cm、直线加速器为100cm)发出照射肿瘤。这种射线能量高,穿透力强,肿瘤能得到相对均匀的放疗剂量。外放射是目前放疗应用较多的一种方法。
2.内照射:也称为近距离放疗,将放射源直接放入肿瘤内部(粒子植入)、或放入肿瘤邻近管腔(气管、食管、阴道等)进行放疗。内照射所用的放射源射线射程短、穿透力低,优点是肿瘤可以得到较高的剂量,远处正常组织受量低而得到保护,缺点是剂量分布不均匀,容易造成热点(过高剂量区)和冷点(过低剂量区),增加肿瘤残留和复发危险。所以除宫颈癌外,目前内照射只作为外照射的补充剂量应用,不单独应用。
表面贴敷照射:表浅肿瘤
腔内照射放疗:宫颈-体,阴道,鼻咽,食道,支气管,血管
组织间插植照射:口咽,乳腺,前列腺
(二)放射目的
Ⅰ.根治性放疗
1.单独用放疗手段控制甚至治愈肿瘤,给予肿瘤致死剂量的照射使病变在治疗区域内永久消除,达到临床治愈的效果。部分肿瘤,如:头面部皮肤癌、鼻咽癌、喉癌、扁桃体癌、舌癌、恶性淋巴瘤、宫颈癌、皮肤癌等单独放疗可治愈。
2.适应症:肿瘤不大、一般状态好、无远处转移、对射线中高敏感,另外肿瘤生长的部位无法手术、或病人不愿手术者也可单独给予根治性放疗。
3.根治性放疗时放疗剂量一定要用够量,否则会留下复发的隐患。一般需要6-7周时间完成。
Ⅱ.放疗为主要治疗手段(口腔癌、喉癌、精原细胞瘤、乳腺癌、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宫颈癌、食管癌、肺癌等)
术前放疗
1.1抑制肿瘤细胞活性,防止术中肿瘤细胞种植和散播,控制肿瘤周围微小病灶、转移淋巴结,提高切除率。2抑制肿瘤细胞活性,使肿瘤缩小,便于切除,消除肿瘤伴有的炎症和溃疡,减轻症状,改善病人状态,为手术做准备。因肿瘤较大或与周围脏器粘连无法手术,术前先放疗一部分剂量,缩小肿瘤利于手术。
2.一般需要3-4周时间完成,放疗后休息3-6周再手术。此放疗后休息是为了正常组织修复放疗反应,同时使肿瘤进一步退缩利于手术切除。在放疗和休息期间癌细胞在逐渐死亡,不要担忧因手术推迟癌细胞是否会生长。
3.适应症:肿瘤部位深在,肿瘤较大,单纯手术切除有困难,肿瘤向周围浸润粘连明显,局部有多个淋巴结转移,手术很难彻底切除。
4.放射剂量:低剂量,短时间,放疗剂量,15-20Gy/3-10天;中等剂,量常规,放疗剂量,30-40Gy,3-4周;高剂量,常规,放疗剂量,50-60Gy/5-6周。
术中放疗
1.优点:术中可以充分暴露肿瘤,在直视下确定照射范围,准确性高。可以把肿瘤以外组织器官机械性推置到照射筒之外,减少腹部外照射常出现的放射反应;一次性大剂量照射生物效应高且缩短了整个疗程。弥补手术切除不彻底,以及外照射放疗剂量不足的缺陷,于中晚期癌尽量手术切除原发肿瘤及转移淋巴结后,对瘤床及淋巴引流区域、残留病变或亚临床病灶实施电子束一次大剂量照射,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2.缺点:1因术中放疗是一次性照射决定最适合的照射剂量比较困难;2失去了常规放疗分次照射的生物学优势
3. 肺癌 、食道癌、胃癌、胰腺癌、胆管癌、直肠癌、膀胱癌软组织肉瘤
术后放疗
1. 用于肿瘤分化差、淋巴结转移率高、术后病理证实手术切缘有肿瘤残留的患者,目的在于降低局复发率。因肿瘤生长在特殊部位、或与周围脏器粘连无法完全切除,这些残留肿瘤术后会复发和转移,所以术后应该放疗消灭残存癌细胞。放疗时间根据残存肿瘤多少而定。如果残存肿瘤较多,肉眼就能看到有肿瘤残留,几乎需要与根治性放疗同样的时间和剂量。如果残存肿瘤较少,只有在显微镜下看到有癌细胞残留,一般需要根治性放疗剂量的2/3剂量即可,即4-5周时间。2.适应症:病理证实、切缘阳性;手术后因肿瘤与重要器官粘连切除不彻底;转移淋巴结清扫不彻底;根治性手术后复发高危病人辅助治疗;保留器官和功能的局部肿瘤切除手术后的根治性放射治疗。
3. 脑胶质瘤、头颈部肿瘤、肺癌、食道癌、直肠癌、肾癌 、膀胱癌、前列腺癌、精原细胞瘤、乳腺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骨-软组织肉瘤
Ⅲ.姑息性放疗
1.对病期较晚、临床治愈较困难的病人。为了减轻痛苦,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而进行的一种治疗。若不能延长生命,但可暂时抑制肿瘤生长;通过简单的治疗,减轻病人心理负担。
2.因肿瘤生长引起病人痛苦,如骨转移疼痛、肿瘤堵塞或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压迫静脉引起血液回流障碍至浮肿、脑内转移引起头疼、肿瘤侵犯压迫脊髓引起瘫痪危险等,给予放疗一定剂量缓解症状减轻痛苦。放疗剂量根据肿瘤部位和目的而异,从放疗数次到一月时间不等。
3.高姑息放疗:肿瘤范围广而一般状况较好的病人,给与较高剂量放疗,达到较好疗效;低姑息放疗:一般状况较差的病人,给与较低剂量放疗,达到缓解症状,减轻痛苦、止痛止血缓解梗阻。
4.止痛: 胰腺癌,骨转移;脑转移;解除压迫、梗阻:纵隔肿瘤,食道梗阻,脊髓压迫;止血:宫颈癌
四、不良反应
放疗利用放射线杀灭肿瘤,这种高能的放射性肉眼看不到。射线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对照射范围内的正常细胞也有损伤。正常组织的这种放射损伤在放疗结束后会逐渐恢复。在放疗刚开始时病人不会出现放疗所致的痛苦,但随着放疗的继续进行,癌细胞坏死程度在逐渐加大,正常组织细胞损伤程度也会增加,这时会出现相应正常组织损伤的表现,这种现象叫放疗的急性反应,(如放疗性食管炎,病人会感到吞咽时食管疼痛等)。医生会处理这些放疗的副作用,不能因为这种暂时的放疗反应放弃肿瘤治疗的机会。
(一)全身反应
头痛、眩晕、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以及血象变化。一般经对症治疗,并给高蛋白、多种维生素及易消化的饮食,多能继续治疗。
(二)局部反应
1.皮肤:高能机器和多野每日治疗技术,皮肤副作用明显减少,除非治疗涉及皮肤。红斑,色素沉着,渐渐成褐色,然后脱皮,湿性皮炎。如果出现上述任何症状,未经放射肿瘤医师同意,不要擦任何霜剂或洗剂在的皮肤上。
2.头颈:粘膜变红,小而表浅溃疡形成。咽痛,吞咽痛及营养不良。如果舌在射线照射的主要范围内,头颈部放射会造成味觉障碍。如果唾液腺在治疗射线范围内,唾液分泌明显减少。
3.脱发:只有头发在放射区内才会出现脱发。通常因脑肿瘤,接受头部放射的话,仅会出现部分头皮区脱发。如果全脑需放疗,则会影响整个头皮。但是,如果仅接受小部分脑放疗,那么仅部分头皮受影响。脱发是暂时或永久的,视剂量而异。
4.胸部:大多数病人接受胸部放射治疗将不会有任何局部症状,但是食道,当运送食物从口腔到胃(经过胸腔),可能出现类似的粘膜反应。假如发生,可能出现烧心的症状,服用液体制酸剂可缓解。
5.腹部
1急性:直肠反应:排便疼痛、粘液便、腹泻、便血、里急后重等,直肠镜检查可见宫颈水平附近的直肠前壁粘膜充血、水肿。必要时暂停放疗,给予对症治疗,待症状好转后,再恢复放疗。膀胱反应:尿急、尿频、尿痛、血尿、排尿困难等,经抗炎、止血及对症治疗,症状很快消退,必要时暂停放疗。
2远期并发症:(1)放射性直肠炎或乙状结肠炎:多数发生在放疗后半年至1年内,按直肠病变程度分为3度。①轻度:有症状,直肠镜检查可见直肠壁粘膜充血、水肿。肠壁无明显增厚及溃疡者;②中度:肠壁有明显增厚或溃疡者;③重度:肠管有明显狭窄、肠梗阻、肠穿孔需手术治疗或直肠-阴道瘘形成者。一般轻、中度放射性直肠炎以保守治疗为主,消炎、止血及对症处理,也可用药物保留灌肠。(2)放射性膀胱炎:多数发生在放疗1年以上,按临床表现分为3度。①轻度:有尿急、尿频、尿痛等症状,膀胱镜检查,可见粘膜充血、水肿;②中度:膀胱粘膜毛细血管扩张性血尿,可反复发作,有时形成溃疡;③重度:膀胱-阴道瘘形成。对轻、中度放射性膀胱炎,采用保守疗法,抗炎、止血及对症治疗,保持膀胱空虚。失血多者需输新鲜血,重度损害者,必要时考虑手术治疗。(3)放射性小肠炎:小肠放射性损害较直肠少见,临床表现为稀便、排便次数增多、粘血便、腹痛等,可对症处理。严重时出现小肠溃疡、梗阻、穿孔,需手术治疗。(4)盆腔纤维化:特别在大剂量全盆腔放疗后,可引起盆腔纤维化,重者可继发输尿管梗阻及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
来源:https://zhuanlan.zhihu.com/p/144777033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