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线
|
无论是期末考试还是技术资格证考试,每天只需5分钟,都是干货!下面是我挑灯夜战准备的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到你!
(有特殊需要或专业纠错欢迎评论私信)
第一部分
临检基础(一)
- 血液的组成: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离体自然凝固而分离的当黄色透明液体是血清,抗凝离心后除去血细胞成分为血浆。血浆与血清的区别:血清缺少某些凝血因子(Ⅰ、Ⅱ、Ⅴ、Ⅷ)。
- 血液标本采集:WHO推荐成人血常规采血部位左手环指指端内侧,婴幼儿大拇指或足跟内外侧缘。成人静脉采血部位肘部静脉。
- 抗凝剂:血细胞计数EDTA-K2,输血保养枸橼酸钠,血气分析、红细胞渗透脆性实验肝素,生化急诊检验促凝剂。
- 血涂片制备:血细胞比容↑血液粘稠度↑→小血滴小角度慢推;血细胞比容↓血液稀→ 大血滴大角度快推。
- 细胞染色:瑞氏:碱性亚甲蓝,酸性伊红,甲醇组成,通过物理吸附化血亲和作用染色,最适PH6.4-6.8,酸性环境下(PH<PI)易与伊红结合偏红,碱性环境(PH>PI)下易与亚甲蓝结合,偏蓝。
- 方法学评价:瑞氏染色是最经典的方法,对细胞质,中性颗粒着色好,吉姆萨染色对细胞核和寄生虫着色好。
临检基础(二)
- 成人红细胞计数参考值:男性(4-5.5)*10的(12次方)/L;女性(3.5-5.0)*10的(12次方)/L。
- HiCN法最大的缺点是氰化钾(KCN)有剧毒。
-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在波长540nm处测定吸光度。
- 小红细胞:直径<6μm;大红细胞:直径>10μm;巨红细胞:直径>15μm。
- 温氏法读还原红细胞层。
- 网织红(Ret)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到完全成熟红细胞间的过渡细胞,属于未完全成熟的细胞。
- WHO推荐使用的网织红活体染液是新亚甲蓝。
- 红细胞沉降率:离体抗凝血静置后,红细胞在单位时间内的沉降的速率。
- 血沉加快的最重要的因素:细胞缗钱状。
- 魏氏法(<50岁)男性0-15mm/h,女性0-20mm/h。
临检基础(三)
1.淋巴细胞是人体主要免疫活性细胞,分为B(体液免疫)、T(细胞免疫)
2.中性粒核左移见于感染(尤其是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中毒等;核右移(分叶≥5),常伴白细胞数减低。
3.棒状小体:细胞质中出现紫红色细杆状物质,见于急性白血病。
临检基础(四)
1. 库尔特原理:脉冲振幅↑→细胞体积↑;脉冲数量↑→细胞数量↑。
2. 正常白细胞直方图:在35-450fL分三群,左侧高陡为淋巴,右侧低宽为中性粒,左右两峰中间谷区为单个核细胞。
临检基础(五)
1. 血型6种:OO,AA,AO,BB,BO,AB
2. 血型抗原:新生儿A、B抗原位点较成年人少,出生后18个月后才能充分表现出来。
3. 血型物质不存在于脑脊液中。
4. 亚型:A亚型多见,主要有A1和A2,抗原较弱,做定型时加O型血清,以防A亚型错误定型。
5. 凝集效价:抗A>1:128;抗B >1:64,抗体亲和力高,稳定性强。
6. 交叉配血:主侧(受者血清+供者红细胞)主侧凝集说明受者血清抗体破坏供者红细胞,不能输血。次侧(受者红细胞+供者血清)。
7. 抗球蛋白配血法是经典的检测不完全抗体的方法;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用于检查红细胞是否被不完全抗体致敏;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用于鉴定Rh血型及检测血清中是否存在不完全抗体;有输血和妊娠史的不用盐水配血法。
8. Rh命名:Fisher-Race,Wiener,Rosenfield
9. Rh血型抗原:有D抗原性较强者成为Rh阳性,Rh阴性只有ccdee。
10. Rh抗体:主要为免疫性IgG,温抗体,新生儿溶血病抗D抗体较为严重,依据是新生儿红细胞直接抗球蛋白阳性。
11. 不完全抗体检测方法:Coombs,蛋白酶,胶体介质,聚凝胺法,人原盐水介质抗D。
12. 新鲜冰冻血浆有效保存各种凝血因子,用于一种或多种凝血因子缺乏导致的疾病。
13. Landsteiner是第一个发现ABO血型系统的人。
检验基础(六)
1. 组成: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集合管包括皮质集合小管,直集合管,乳头管。
2. 作用:近曲小管是重吸收的重要场所,葡萄糖、小分子蛋白质、大部分水被重吸收,而肌酐几乎不被吸收随尿液排出体外。
3. 晨尿用于肾脏浓缩能力的评价,其中细胞、管型等有形成分以及人绒毛促性腺激素等的浓度较高。
4. 3h尿用于有形成分检查
5. 采集:尿标本采集后在2h内送检,30min内完成检验,保存时长不超过6H。
6. 容器:尿标本容器无污染无渗漏无化学物质。
7. 防腐剂:甲醛:固定尿细胞、有型成分的形态结构;甲苯:用于尿糖尿蛋白等化学成分的定性或定量检查;浓盐酸:定量测定尿17-羟类固醇,17-酮类固醇,Ca2+等标本防腐。
检验基础(七)
1. 成人尿量为1000-2000mL/24h
2. 24h尿量>2500mL为多尿;
3. 24h尿量<400mL或每小时尿量<17mL为少尿
4. 24h尿量<100mL为无尿
5. 病理性多尿见于内分泌疾病尿崩症;代谢性疾病糖尿病;肾脏性疾病。
6. 肾前性少尿: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肾血流量不足,肾小球滤过率减低所致
7. 尿样放置时间过长:盐类结晶析出、尿胆原→尿胆素、细菌增殖腐败、尿素分解,使颜色加深、浑浊度增高。
8. 肉眼血尿:每升含血量≥1mL;
9. 镜下血尿:离心后高倍视野红细胞数>3个
10. 结晶尿:加热后混浊消失;脓
11. 尿、菌尿:可能产生沉淀;
12. 磷酸盐和碳酸盐尿:加入5%-10%乙酸浑浊可消失,如同时产生气泡可能是碳酸盐结晶。
13. 高比密尿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衰竭少尿期;肾前性少尿疾病:肝病、心功能不全、周围循环衰竭、高热脱水糖尿病、蛋白尿,使用造影剂。
14. 低比密尿(<1.015)见于: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肾衰竭多尿期、慢性肾衰竭、肾小管间质疾病、尿崩症等
15. 尿比密:用于鉴别多尿时糖尿病和尿崩症。
16. 尿渗量:600-1000mOsm/(kg· H2O),相当于SG1.015-1.025,评价肾脏浓缩和稀释功能上优于尿比密。
17. 慢性膀胱炎、慢性尿潴留:氨臭味
18. 糖尿病酮中毒:烂苹果味
19. 有机磷中毒:大蒜味
检验基础(八)
1. 尿沉渣显微镜法是尿有形成分的金标准。
2. 尿沉渣检查:10mL尿液离心400g5min,保留0.2mL尿沉渣,镜检,细胞观察10个HPF,管型观察20个LPF。
3. 相差显微镜可观察尿液红细胞形态。
4. 尿液有型成分破坏主要因为尿液呈碱性。
5. 均一性血尿:非肾小球源性血尿
6. 非均一性血尿:肾小球源性血尿
7. 镜下脓尿:镜下白细胞>5个/HPF
8. 肾移植后排异反应尿中出现大量淋巴和单核细胞。
9. 闪光细胞:急性肾盂肾炎时,低渗条件下,中性粒细胞胞质内颗粒呈布朗分子运动
10. 多边形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略大于中性粒,胞核圆形,核膜厚,核突易见;胞质中有小空泡,分布不规则,有时出现含铁血黄素颗粒或脂肪小滴,称复粒细胞。
11. 尿中吞噬细胞多少与炎症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12. 管型形成的三个条件:尿蛋白质和T-H蛋白浓度↑、尿浓缩和肾小管内环境酸化、有可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
检验基础(九)
1. 随机尿pH4.5-8.0。
pH减低见于酸中毒、慢性肾小球肾炎、发热、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低血钾性碱中毒、痛风。
pH增高见于碱中毒、严重呕吐、尿路感染,肾小管性酸中毒
2.尿蛋白定量测试:正常值<0.1g/L;或<0.15g/24h。
3.溢出性蛋白尿:血液中大量中小相对分子质量的蛋白质经肾小球滤出后,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最大能力,出现在尿液中。
4.葡萄糖试带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假阳性见于:尿液标本容器残留强氧化性物质。
假阴性见于:尿液中含有高浓度酮体,VC,阿司匹林等。
5.肾性糖尿:肾小管对滤过液中的葡萄糖重吸收能力减低,肾糖阈减低所导致的糖尿。
6.尿酮体:尿液中乙酰乙酸、β-羟丁酸及丙酮的总称。
7.溶血性黄疸:由于大量的红细胞破坏,形成大量的UCB在血中潴留引起黄疸,但是肝细胞将UCB转变为CB,并经胆管排泄均正常,故尿胆红素阴性。
8.尿胆原试带法:原理基于Ehrlich法。
检验基础(十)
1. 血红蛋白尿试带法可因为尿中有对热不稳定酶、氧化剂污染或尿路感染而对某些细菌产生过氧化物酶导致假阳性(+),大剂量的VC或其他还原性物质导致假阴性(-)
2. BJP在pH4.9±0.1条件下,加温升至40-60℃时凝固,90℃-100℃时溶解,温度减低到56℃左右又凝固,称凝溶蛋白。
3. 99%MM患者在诊断时有血清M-蛋白或尿-本周蛋白。
4. 尿微量清蛋白测定主要用于早期肾损害的诊断,常作为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全身性疾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
5. β2-M为尿中肾小管性蛋白尿,用试带法常为阴性(-),加热乙酸法阳性(+)
6. 尿中LH、FSH、TSH等,可与HCG产生实验的交叉反应,呈假阳性
7. HCG可用于早期妊娠诊断;流产诊断和监察;异位妊娠的诊断;其他畸形胎瘤、睾丸间质细胞瘤等患者血液尿液中HCG明显增高
8. Tamm-Horsfall蛋白(THP)为尿中黏蛋白的一种,肾特异性蛋白
9. 乳糜尿:尿液中混有淋巴液而呈稀牛奶状,是肠道吸收的乳糜液未经正常的淋巴道引流入血而逆流至泌尿系淋巴管所致。
检验基础(十一)
尿液分析仪11项所采用的方法:
1. 酸碱度:酸碱指示剂法,甲基红和溴麝香草酚蓝
2. 比密:多聚电解质离子法
3. 尿糖:葡萄糖过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
4. 蛋白质:pH指示剂蛋白质误差法
5. 酮体:硝普钠(亚硝基铁氰化钠)
6. 胆红素:偶氮反应法
7. 尿胆原:醛反应法/重氮反应法
8. 尿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类过氧化物酶法
9. 亚硝酸盐:硝酸盐还原法
10. 白细胞:白细胞酯酶
11. VC:还原法
检验基础(十二)
1. 粪便标本采集后应于1h内检测完毕,隐血试验应连续检查3d
2. 粪便病理性状
(1) 粘液便:肠炎、细菌性痢疾及阿米巴痢疾、急性血吸虫病
(2) 鲜血便:下消化道出血,肛裂、痔疮、直肠息肉、结肠癌
(3) 脓便及脓血便: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直肠癌
(4) 柏油样便:上消化道出血超过50mL
(5) 胨状便: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腹部绞痛之后
(6) 稀糊状便:急性胃肠炎
(7) 洗肉水样便: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8) 白陶土样便:梗阻性黄疸
(9) 米泔水样便:霍乱、副霍乱
(10) 乳凝块状:婴儿对脂肪或酪蛋白消化不完全
3. 隐血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胶体金、免疫斑点、乳胶凝聚法
4. 细胞:偶见白细胞,无红细胞,无吞噬细胞,很难发现上皮细胞
检验基础(十三)
1. 成年人脑脊液120-180mL,平均150mL
2. 收集到无菌小瓶,每瓶1-2mL,第一瓶细菌学检查,第二瓶化学或免疫检查,第三瓶细胞计数
3. 正常无色透明液体
4. 病理性出血3管都红色,离心后上清淡红色或黄色
5. 结核性脑膜炎呈脓样浑浊
6. 脑脊液蛋白质超过10g/L可出现凝块、薄膜或沉淀
7. 化脓性脑膜炎在1-2h成块状凝固
8. 结核性脑膜炎在12-24h呈薄膜或纤维的凝块
9. 成人脑脊液无红细胞,白细胞(0-8)*106/L,主要为单个核细胞,淋巴:单核=7:3
10. 蛋白质定性的主要方法:Pandy试验,临床最常用
检验基础(十四)
1. 漏出液形成机制:由于毛细血管流体静脉压升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减低,淋巴回流受阻及钠水潴留
2. 漏出液形成原因:静脉回流受阻、充血性心衰和晚期肝硬化,血浆清蛋白明显减低的各种疾病,比如肾病综合征、丝虫病等
3. 渗出液形成机制:由于微生物的毒素、缺氧以及炎性介质、血管活性物质增高、癌细胞浸润、外伤
4. 渗出液形成原因:结核性、细菌性感染,转移性肺癌、乳腺癌等
5. 漏出液理学检查特点:颜色浅、透明无凝块,比密<1.015
6. 渗出液理学检查特点:颜色随病情而改变,有不同程度的浑浊,多有凝块,比密>1.018
7. 蛋白定性和定量:黏蛋白定性实验,漏出液(-),渗出液(+);蛋白定量实验,漏出液<25g/L渗出液30g/L
8. 葡萄糖测定:漏出液<血糖;渗出液<3.33mmol/L;渗出液葡萄糖/血清葡萄糖<0.5
9. LD:漏出液接近血清,渗出液>200U/L,积液/血清>0.6,
10. ADA:活性增高见于结核性、风湿性积液,恶性积液、狼疮性积液次之,漏出液最低,ADA升高可作为拮抗结合治疗时效观察的指标
11.细胞总数和分类检查:漏出液白细胞<0.1*109/L,渗出液>0.5*109/L,漏出液细胞较少,以淋巴和间皮细胞为主,渗出液细胞较多:
(1)中性粒细胞↑:化脓性积液、早期结核积液;
(2)浆细胞↑:充血性心衰,恶性肿瘤,MM;
(3)淋巴↑:结核性积液、肿瘤、病毒;
(4)嗜酸↑:血胸、气胸、肺梗死、真菌寄生虫、过敏等;
(5)间皮细胞↑:漏出液,提示浆膜受刺激或损伤,大量增高见于恶性肿瘤
12. 腹水AFP>25μL,对诊断原发性肝癌有重要价值
检验基础(十五)
1. 精子产生于睾丸,在附睾内发育成熟
2. 精液粘稠性主要与凝固酶有关
3. 正常精液中异常精子<20%,>40%会影响精液质量,>50%导致不育
4. 三杯试验可用于了解男性泌尿系统感染所在部位
5. 正常前列腺内卵磷脂小体几乎满视野,前列腺炎时数量减少或消失
6. 正常阴道分泌物为白色稀糊状,黄色泡沫状可见于滴虫性阴道炎,豆腐渣样可见于真菌性阴道炎(常见念珠性)
7. 阴道清洁度判断标准
清洁度杆菌上皮细胞白细胞(个/HPF)球菌临床意义Ⅰ+++++++0-5——正常Ⅱ++++5-15——正常Ⅲ————15-30++提示炎症Ⅳ————>30++++严重炎症检验基础(十六)
1. 正常的羊水为无色透明或淡黄色、清晰透明液体,黄绿色或绿色提示混有胎粪;黄色或深黄色可能为母儿血型不和引起的胆红素过高;棕红色或褐色多为胎儿已经死亡。
2. 羊水过多见于胎儿畸形,胎盘脐带病变等;羊水过少见于胎儿畸形、过期妊娠,羊水中AFP升高见于开放型神经管畸形
3. 胎儿肺成熟度检查:羊水泡沫试验L/S≥2提示肺成熟,<2提示不成熟
4. 羊水肌酐和葡萄糖含量可作为评估观察胎儿肾成熟度的指标
5. 胎儿成熟度可通过羊水胆红素反映
6. 计数尼罗蓝溶液染色后的200-500个细胞中脂肪细胞的百分率,>20%认为胎儿皮肤已经成熟
7. 羊水淀粉酶>300U/L胎儿唾液腺成熟
8. 先天性疾病产前筛查:性连锁遗传病、神经管缺陷、粘多糖沉积病、胰腺纤维囊性变
检验基础(十七)
1. 痰液标本采集:理学检验以清晨第一口痰,做漂浮或浓集结合杆菌检验时,采集12:00-24:00痰液
2. 理学检查变化:
(1)黄色、黄绿色痰: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
(2)红色、棕红色痰:肺结核、肺癌支气管扩张;
(3)铁锈色:急性肺水肿、大叶性肺炎,肺梗死;
(4)棕褐色:阿米巴肺脓肿、肺吸虫病;
(5)灰色、灰黑色:长期吸烟者,矿工;
(6)黏液性: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早期肺癌;
(7)浆液性:肺水肿、肺淤血;
(8)脓性:支气管扩张、肺脓肿;
(9)黏液脓痰:慢性支气管炎发作期、支气管扩张;
(10)浆液脓痰:肺脓肿、肺组织坏死;
(11)支气管管型:慢性支气管炎、纤维蛋白型支气管炎、大叶性肺炎;
(12)干酪样小块:肺结核、肺坏疽;
(13)硫磺样颗粒:肺放线菌病;
(14)肺结石:肺结核、异物钙化;
(15)库什曼螺旋体: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
3.显微镜检查:正常无红细胞,少量中性粒和少量上皮细胞
4.质控:低倍镜观察全片,在用高倍镜至少10个视野
5.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肺病原杂菌很少,因此涂片检查的意义很大,适用于细菌、真菌、支原体和病毒培养。对卡氏肺孢子虫、卫氏并殖吸虫的检出率高。
检验基础(十八)
1. 空腹胃液量>100mL,BAO>15mmol/h,MAO>30mmol/h,且BAO/MAO >0.6,即可考虑胃泌素瘤
2. 乳酸测定用于观察胃内食物潴留及协助诊断胃癌
3. 隐血试验检测胃液是否含有血液,胃溃疡(+)间歇性的,胃癌(+)持续性的
4. 正常胃液无色透明液体;正常基础胃液量10-100mL
(1) 棕褐色见于胃炎、胃溃疡、胃癌等;
(2) 咖啡渣样胃液见于胃癌、胃溃疡、糜烂性胃炎
(3) 黄色、黄绿色混有胆汁,见于胆汁反流
(4) 胃液中出现大量黏液,提示慢性炎症,一般呈弱碱性
5.显微镜检查:正常胃液无红细胞。白细胞>1.0*109有病理意义。柱状上皮提示胃粘膜炎性病变。在低酸无酸或有食物潴留时出现八叠球菌、抗酸杆菌、化脓性球菌、幽门螺旋杆菌、酵母菌等。
6.十二指肠引流液:
(1) 十二指肠分泌液(B液)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或微浑;
(2) 总胆管液(A液)金黄色、透明、略粘稠
(3) 胆囊液(B胆汁)深褐色、透明粘稠
(4) 肝胆管液(C液)柠檬黄色、透明略粘稠
显微镜正常检查无红细胞,可有白细胞0-10/HPF,主要为中性粒,在十二指肠和胆管感染时可大量增多,并可见吞噬细胞;
十二指肠炎、胆管炎时,柱状上皮增多,并伴有白细胞增多和黏液增多;引流液为血性时,应做巴氏染色检查有无肿瘤细胞。
未完待续,持续更新,若有遗漏和疑问,欢迎提问补充。
2022-4-20已更正基础(二)巨红细胞直径
2022-5-7第一部分暂时更新完毕,欢迎补充纠错。
来源:https://zhuanlan.zhihu.com/p/499994006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