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线
|
RRT
的有关概念。
进一步解释血液净化的具体概念,
引入重点讨论
RRT
RRT
是利用血液净
化技术清除溶质,以替代受损肾功能以及对脏器功能起保护支持作用的治疗方法
[1]
,基本
模式有三类,即血液透析(
hemodialysis
,
HD
)、血液滤过(
hemofiltration
,
HF
)和血液透
析滤过(
hemodiafiltration
,
HDF
)。
HD
主要通过弥散机制清除物质,小分子物质清除效率
较高;
HF
主要通过对流机制清除溶质和水分,对炎症介质等中分子物质的清除效率优于透
析;
HDF
可通过弥散和对流两种机制清除溶质。
滤过膜的吸附作用是
RRT
的第三种溶质清除
机制,部分炎症介质、内素素、药物和毒物可能通过该作用清除
[2,3]
。临床上一般将单次治
疗
持
续
时
间
<24h
的
RRT
称
为
间
断
性
肾
脏
替
代
治
疗
(intermittent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IRRT)
;将治疗持续时间
≥24h
的
RRT
称为连续性肾脏
替代治疗
(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
。
IRRT
主要包括间断血液透析
(IHD
)、
间断血液透析滤过(
IHDF
)、缓慢低效血液透析(
SLED
)、脉冲式高流量血液滤过(
PHVHF
)
及短时血液滤过
(SVVH)
等;
CRRT
主要包括持续血液透析(
CHD
)、持续血液滤过(
CHF
)、
持续血液透析滤过(
CHDF
)及缓慢连续超滤(
SCUF
)等。各种治疗模式的主要特点见表
2
、
3
。
RRT
的概念、机制和常见模式
治疗剂量,指
RRT
过程中净化血液的总量,但实际应用
中无法计量。临床上只能按置换液速率
/
透析液速率(
mL/kg·
h
)给予处方,实际并不能精确
反映治疗剂量
[4,5]
。
IHD
治疗剂量用
Kt/V
表示,
K
指清除率,
t
指治疗时间,
V
为分布容积
[6]
。
CRRT
的治疗剂量
35 mL/
(
kg·
h
)
相当于
IHD 1.4 Kt/
(
V·
d
)
[7]
。
治疗剂量
二.
RRT
的模式
1.
各
种模式的名称和分类:见图
1
2.
各种模式的要点和主要特点:见表
2
,
3
第二部分
CRRT
处方的主要元素
一、
血管通路的建立:
重症患者
CRRT
的疗程较晚期肾病患者的血液透析
疗程短得多,因此静脉通路一般选择中心静脉置管而不是动静脉瘘。为满足
RRT
血流量的
要求,
置管部位可选择股静脉、
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
动脉置管因并发症较多已较少采用。
锁骨下静脉导管的优点是发生导管相关感染(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CRBI
)
的几率较低,缺点是易受锁骨压迫而致管腔狭窄,因此血栓形成风险较其他部位的导管高;
压迫止血法效果差、出血并发症较多,因此
CRRT
应尽可能避免锁骨下静脉置管。颈内静脉
导管没有上述缺点,
且对患者活动限制少,
因而一直是血透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首选,
但缺
点是
CRBI
发生率相对较高
[8, 9][V
级
]
。
股静脉置管的优点是压迫止血效果好,
血肿发生率低,
且其
CRBI
的发生率并不比颈内静脉高
[10][I
级
]
,穿刺方便、技术要求低
[11]
;可为
ICU
患者
血流动力学监测和治疗需要的血管通路让出锁骨下静脉、
颈内静脉。
因此
ICU
患者应首选股
静脉置管
[12][V
级
]
。
颈内静脉、股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的优缺点,建议首选股静脉
导管宜
选择生物相容性好的材质,
如聚氨酯和硅酮。
直径
10
~
14 F
、
长度
25
~
35 cm
的股静脉导管
可提供充足的血流量
[13]
。如采用双腔导管可避免多部位穿刺,而较为困难的穿刺可在超声
导引下进行,有助于降低穿刺相关的并发症
[8, 14]
。
导管材料选择和穿刺
正确管理留置
导管,
遵循导管护理规范对延长留置时间和降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应特别注意以下问题:
留置期间应卧床休息以免导管脱落引起大出血;每次血滤
/
透析前用空针吸尽导管内残存的
血液,
再用稀释肝素盐水冲洗管道;
外脱的导管,
禁止再次插入体内;
不应经由留置的血滤
用血管导管采血和输液
[15]
。
RRT
结束后采用正压法肝素封管,用于封管的生理盐水量为导
管总容量的
120%
为宜,约需
1.2
~
1.4mL
,并应定期采用肝素生理盐水给血管导管进行正压
冲洗
[16]
。
导管护理:防止脱落、禁止采血、封管方法
推荐意见
1
重症患者
RRT
治疗建立
血管通路,首选股静脉置管。
[B
级
]
二、置换液及透析液的成分以及配制
㈠置换液配制
原则
置换液的配制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
无致热原;
②
电解质浓度应保持在生理水平,为
纠正患者原有的电解质紊乱,
可根据治疗目标作个体化调节;
③
缓冲系统可采用碳酸氢盐、
乳酸盐或柠檬酸盐;
④
置换液或透析液的渗透压要保持在生理范围内,一般不采用低渗或
高渗配方
[17]
。
㈡置换液配方选择
3
种配方的特点,
推荐碳酸氢钠配方
HCO3-
可自由通
过滤器而丢失,故需补充。可直接或间接提供
HCO3-
的常用配方有碳酸氢盐配方、乳酸盐配
来源:https://blog.csdn.net/weixin_36201438/article/details/111916952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