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工互联

 找回密码
 注册[Register]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登录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8|回复: 0
收起左侧

医学影像学笔记——呼吸系统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复制链接]

  离线 

发表于 2023-5-20 09: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重点内容

  • 重点掌握支气管、肺基本病变影像表现。
  • 掌握支气管、肺基本病变常见原因、影像表现。
  • 熟悉胸膜的病变特征(气胸、液气胸)
  • 了解肺门、纵隔、膈肌的基本病变原因及影像表现。
第一节 支气管阻塞性改变

  • 支气管阻塞性改变
原因
腔内性:肿瘤、异物、炎症、结核、先天性狭窄。
腔外性:淋巴结增大压迫
后果
部分阻塞:阻塞型肺气肿
完全阻塞:阻塞型肺不张
1、阻塞型肺气肿(obstructive emphysema)
1)两肺阻塞性肺气肿:见于慢支及支气管哮喘。
影像表现
(1)肺野透过度增加,与呼吸时相关系不大;
(2)肺纹理稀疏变细,可见肺大泡。
(3)横膈低平,活动度减低;
(4)胸廓呈桶状,肋间隙增宽;
(5)心影狭长呈垂位心型,心后间隙增宽。
2)局限性阻塞性肺气肿
一侧性肺气肿
一叶性肺气肿
影像表现
(1)肺内表现同上;
(2)纵隔向健侧移位或移位不明显。
(3)气管内异物可表现为纵隔摆动。
(4)支气管断层或造影有利于诊断。
2、阻塞性肺不张(obstructive atelectasis)
1)一侧性肺不张:一侧主支气管完全性阻塞的后果。
影像表现
(1)患侧肺野均匀一致密度增高影;
(2)胸廓塌陷,肋间隙变窄;
(3)纵隔向患侧移位;
(4)患侧膈肌升高;
(5)健侧代偿性肺气肿。
2)肺叶不张:肺叶支气管完全性阻塞的后果。
肺叶不张的共同特点: (1)肺叶体积缩小,密度增高;(2)叶间裂移位;(3)肋间隙变窄;(4)肺门及纵隔不同程度向患侧移位;(5)邻近肺叶代偿性肺气肿。
3)肺段不张或肺小叶不张:表现为三角形致密影,基底向外,尖端指向肺门,肺段体积缩小。小叶不张多表现为斑片状阴影。与肺炎不易鉴别。
第二节 肺部基本病变
1、渗出性病变与实变(exudation and consolidation)
多见于急性炎症反应,见于肺炎、结核、肺出血及肺水肿。病变范围不同,影像表现不同。肺泡内渗出:斑片状模糊影。支气管气像(air bronchogram)
腺泡阴影:<1cm斑片状、结节状边缘模糊影。
转归:1-2周内吸收,肺结核大约4周有明显变化。
1) 渗出性病变与正常组织无截然分界,纤维素性渗出密度最高,脓性渗出次之,浆液性渗出较淡。但实际很难判断.
2) 渗出性病变扩展至肺门附近,实变影中可见含气支气管影,称支气管气像或空气支气管征。
3) 渗出性病变动态变化快。
2、增殖性病变(proliferation):以纤维母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组织细胞增生为主的肺慢性炎症病变;结核、矽肺结节为增生的炎性肉芽肿;炎性假瘤是一种增生性炎变。以上都是增殖性改变。
影像表现:斑点状、结节状、肿块状肺段或肺叶阴影,密度高,边缘清楚,多病灶 聚集在一起时也不互相融合,动态变化慢,部分可缓慢增大。
3、肺纤维化(fibrosis)增殖性病变中纤维成分代替细胞占主要成分时,称为肺纤维化。
1) 限局性纤维化常常是慢性肺炎及肺结核的愈合后果。
2) 弥漫性纤维化原因各异。见于间质性肺炎、尘肺、特发性间质纤维化及结缔组织病等。
影像表现:局限性:结节状、肿块状、网状、线状及索条影,边缘清,密度高,走行僵直。纤维索条与正常肺纹理不同,可引起肺门、纵隔移位。
弥漫性:小结节、网状、线状及蜂窝状影像,弥漫分布 。可见肺气肿表现。
4、 钙化(calcification)
1) 变质性病变:一般发生在退行性变或坏死组织内,钙化可为病变愈合的一种表现,如结核、淋巴结结核;
2) 肺肿瘤:错构瘤钙化较常见,呈爆米花样,有定性价值。肺癌的钙化少见,一般见于肺癌生长过程中将钙化的肉芽肿包埋,见于瘢痕癌;肿瘤坏死后出现营养不良性钙化;肿瘤分泌钙质等。
3) 肺内以钙化表现为主的病变常见于肺泡微石症、原发性甲旁亢、维D中毒以及骨肉瘤肺转移等
4) 影像表现:密度高,边缘清楚锐利、大小形状不同的阴影。
a) 结核:单或多发斑点状,环形包膜下钙化为结核球或尘肺淋巴结钙化特征。
b) 错构瘤:爆米花样钙化。
c) 肺癌钙化:缺乏特异性,单发点状或限局性多发颗粒状、斑点状钙化。
d) 弥漫性分布:肺泡微石症、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尘肺等。
5) 注意结合病史
5、空洞(cavity)肺内病变坏死,坏死组织经支气管引流排除后形成空洞。见于结核、肺脓肿、肺癌、霉菌病及韦氏肉芽肿等。
1)虫蚀样空洞(无壁空洞):见于干酪性肺炎。表现为肺内大片实变阴影,内有多发小透光区,形状不规则,内壁不光滑,呈虫蚀状。
2)薄壁空洞:洞壁在2-3mm之下,多见于肺结核。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环形,洞壁内外光滑清楚,一般洞内无液气平面,周围很少实变影。
3)厚壁空洞:>3mm,见于肺脓肿、结核和肺癌。
结核空洞:外壁整齐清楚,内壁模糊略显不规则。
肺 脓 肿:外缘模糊片状影,壁内略不整且模糊,洞内多有液气平面。
周围型肺癌:内壁凹凸不平,可见壁结节,外缘具备恶性肿瘤特征。
6、空腔(intrapulmonary air containing space)
生理性腔隙的病理性扩大,形成原因不同,结构不同。先天性肺气囊壁为发育不良的支气管壁,肺大泡、肺气囊为肺泡壁。
表现:<1mm空腔,周围无病变,感染时可有腔内液平面,周围可有斑片影。
7、肿块(mass)肺内良恶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均可形成肿块样病变。
1)良性肿块:多有包膜,呈边缘光滑的球形,生长缓慢,无坏死。
2)恶性肿块:无包膜,浸润生长,边缘分叶或有脐凹、毛刺等,生长快,常发生中心坏死。
3)多发肿块:常见转移瘤、韦氏肉芽肿。
8、间质改变
主要分布于支气管、血管周围、小叶间隔及肺泡间隔,肺泡内无或少有病变。常见于感染、癌性淋巴管炎、组织细胞病X、尘肺、结缔组织病、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及间质肺水肿等。
表现为索条状、网状、蜂窝状及广泛性小结节影,有时网状影与结节影同时存在
9、 肺门的改变
1)肺门增大或缩小
(1)肺门增大:肺门血管增粗、淋巴结增大、肺癌等
一侧大:肺门淋巴结增大常见,如结核、肺癌转移或中央型肺癌,一侧肺动脉或肺静脉扩大也可。两侧大:多见于结节病、淋巴瘤、尘肺和肺动脉高压。
(2)肺门缩小:血管发育畸形,肺动脉狭窄、肺动脉栓塞、法洛四联症。
鉴别肿块、血管:检查方法很重要。CT、MRI或血管造影。
2)肺门移位
原因:
肺不张:上叶不张—肺门上移;下叶不张—肺门下移;
肺纤维化牵拉:肺结核或慢性肺炎。
3)肺门密度增高
凡引起肺门增大者;肺门支气管及血管周围间质内病变所致,病毒肺炎、间质肺水肿等。
第三节 胸膜病变
1、胸腔积液(pleural effusion)
游离性:少量 中等量 大量
局限性:包裹性积液(encapsulated effusion) 叶间积液( interlobar effusion) 肺底积液( subpulmonary effusion) 纵隔包裹性积液( mediastinal encapsulated effusion)
1)游离性胸腔积液影像表现
(1)少量(300ml):
患侧膈肋角变钝;
深呼吸气时,可随呼吸上下运动;
侧卧水平透照时,可见沿侧胸壁内缘的带状密度增高影。
超声、CT、MRI对少量积液敏感。
(2)中等量积液表现:
患侧肺野下部呈 外高内低边缘模糊的弧线影,密度外高内低,下高上低。
膈肋角消失,膈肌界限不清;
纵隔向健侧移位。
(3)大量胸腔积液影像表现:
患侧肺野呈均匀致密性阴影;
纵隔向健侧移位;
肋间隙增宽;
横膈下降。
2)限局性胸腔积液影像表现
(1)包裹性积液:
(a)发生于前后胸壁的包裹性积液,胸部正位片时,表现为患侧肺野呈片状密度增高影,其中可见重叠的肺纹理影像。
(b)在侧位或切线位片上,表现为自胸壁向肺野突出的半圆形或扁丘状阴影,其上下缘与胸壁呈钝角,边缘清楚,密度均匀。
(c)发生于侧后胸壁的包裹积液,在切线位上表现同 (b)
(2)叶间积液:
叶间裂隙处的梭形致密影,边缘光滑, 密度均匀,梭形阴影的两尖端与叶间裂相连。
大量叶间积液时,表现为叶间裂隙的球形阴影;
游离积液进入叶间时(斜裂下部)表现为尖端向上的三角形阴影。
(3)肺底积液:
患侧“膈肌圆顶”最高点偏外1/3,膈肋角锐利;
右侧肝下界位置正常;病人向患侧倾斜时,可见游离积液征象;
仰卧位透视或摄影,可见患侧肺野呈均匀密度增高影,膈肌位置显示正常;
超声、CT或MRI可发现少量肺底积液。
(4)纵隔包裹性积液:液体聚集在纵隔胸膜与脏层胸膜之间。
表现:两上纵隔胸膜积液时:表现为两上纵隔旁呈尖端向上的三角形影,中等量或大量时,阴影外缘可呈弧形突出或呈分叶状,侧位片时,前上纵隔或后上纵隔密度增高,边界不清。
两下纵隔胸腔积液:下纵隔心脏两旁三角形影,尖端向上,基底向下,大量积液时,易误诊为心包积液。
超声、CT或MRI可清楚显示纵隔包裹性积液的部位和积液的多少。
2、气胸(pneumothorax)
概念:气体进入胸膜腔,称为气胸。见于胸壁穿通伤、手术及胸腔穿刺;人工气胸、自发性气胸、张力性气胸。
影像表现:
(1)患侧胸腔内有高度透明的空气腔,其中无肺纹理;
(2)肺组织不同程度受压萎缩;患侧膈下降,肋间隙增宽;
(3)纵隔向健侧移位;
(4)有时可见纵隔疝;
(5)脏壁层胸膜粘连时,可见条状粘连带状影。
液气胸( hydropneumothorax ):
胸膜腔内液体与气体同时存在为液气胸。见于支气管胸膜瘘、外伤、手术后及胸腔穿刺后。
影像表现:
(1)立位X线检查时,明显的液气胸可见患侧胸腔内有一横贯胸腔的液平面,液体上方有时可见被压缩的肺组织;
(2)液体少时,仅于膈角见到液平面;
(3)气体少时,仅可见到液平面,而见不到气胸征象。
(4)胸膜粘连时,可形成局限性或多房性液气胸。
3、胸膜肥厚、粘连、钙化(pleural thickening, adhesion and calcification)
炎性纤维素渗出、肉芽组织增生,外伤出血机化均可引起。常见于结核性胸膜炎、脓胸、出血机化。
影像表现
(1)轻度时,表现为患侧膈肋角变钝,膈肌运动受限,膈肌变为平直。透视区分少量胸腔积液与胸膜粘连
(2)重度时患侧肺野密度增高,胸廓塌陷,肋间隙变窄,沿胸廓内缘可见带状阴影,有时纵隔向患侧移位及脊柱侧弯等。
(3)钙化时,表现为片状、不规则的点状或条状钙化影,有时包绕肺表面呈壳状与骨性胸廓之间有一透亮间隙
4、 胸膜肿瘤(pleural tumor)
原发性:纤维瘤、间皮瘤、肉瘤等。
转移性
影像表现:以胸膜为基底的半球形、扁丘状及不规则形状的软组织影,边缘光滑,密度均匀。转移瘤常伴有肋骨破坏。间皮瘤可伴有胸腔积液。
胸腔包裹积液与肿瘤相似,超声、CT、MRI鉴别有意义。
第四节 纵隔的改变
1、形态的改变
1)纵隔增宽:脓肿、炎症、肿瘤、出血及脂肪组织增加均可使纵隔增宽;主动脉瘤及肺动脉瘤也可。
影像表现:纵隔增宽,不同原因,其影像特征不同。
2)纵隔气肿(mediastinal emphysema)
原因:气管、支气管损伤是发生纵隔气肿的常见原因,创伤及手术后;肺囊肿、大 泡或空洞及肺气肿的肺泡破裂;食管破裂等。常与气胸或皮下气肿并存。
影像表现:纵隔内条带状气体影及伴随原因相应的征象。
2、位置的改变
1)、向健侧移位:胸腔积液、气胸、较大肺肿瘤、胸膜肿瘤、巨大纵隔肿瘤等。
2)、向患侧移位:肺不张、肺硬变、广泛性胸膜肥厚,肺切除及胸改术后。
3)、纵隔疝:一侧肺气肿时,过度膨胀的肺组织连同纵隔同时向健侧移位,称为~。
4)、纵隔摆动:支气管异物引起一侧主支气管不完全阻塞时,两侧胸腔压力失去平衡,呼气时,纵隔向健侧,吸气时,恢复原位,称为纵隔摆动。
第五节 膈的改变
1、形态改变
1)、幕状粘连: 2)、限局性膈膨出: 3)、肿块: 4)、膈平直:
2、位置改变:升高; 降低。
3、运动改变:减弱或消失; 矛盾运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醒:禁止复制他人回复等『恶意灌水』行为,违者重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gister]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한국 사람 日本語 Deutsch русский بالعربية TÜRKÇE português คนไทย french

QQ|RSS订阅|小黑屋|处罚记录|手机版|联系我们|Archiver|医工互联 |粤ICP备2021178090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02:01 , Processed in 0.236481 second(s), 5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Copyright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