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线
|
在了解什么是心律失常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以下3个概念:
①什么是心率:是指心脏跳动的次数,就是说一分钟跳多少下。
②什么是心律:是指心脏跳动的节律,就是说跳动时规律不规律。
③什么是窦性心律:我们正常的心跳是由“窦房结”发出心跳的指令,窦房结就好比是心脏搏动的最高“司令部”,心脏通过心脏内部传导系统(见下图)接收到窦房结发出的指令后进行正常的心脏跳动,且跳动频率在60-100次/分钟,我们称之为窦性心律,也就是我们说的正常心律。
什么是心律失常?
通俗的说法就是不正常的心跳,如果心脏跳动频率过快、过慢,或心跳起源来自窦房结以外的部位(异位兴奋点),心跳不再根据窦房结发出的指令跳动时,我们称之为“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跳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发生异常,是心脏不正常跳动这一类疾病的总称,一般须在发病时捕捉到心电图才能具体诊断。
心律失常的分类
心律失常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分成多种类型:
根据心室率的快慢可以分成
1、快速性心律失常(大于100次/分)
2、缓慢性心律失常(小于60次/分)
根据异位兴奋点的位置可以分成
1、房性心律失常
2、房室交界性心律失常
3、室性心律失常
根据心律失常的危险程度可以分成
1、良性心律失常
2、潜在恶性心律失常
3、恶性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临床症状
心律失常发生时患者临床症状不尽相同,主要取决于心律失常的性质、类型、心脏功能、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及患者合并疾病等。
轻度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偶发的房性/室性早搏、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甚小,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快室率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可以引起心慌、胸闷、头晕、出汗、尿频等不适,严重者可能出现晕厥、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等。
心律失常的诊断
心律失常的确诊大多要靠心电图,部分患者可根据病史和体征作出初步诊断。详细追问发作时心率、节律(规则与否、漏搏感等),发作起止与持续时间。发作时有无低血压、昏厥或近乎昏厥、抽搐、心绞痛或心力衰竭等表现,以及既往发作的诱因、频率和治疗经过,有助于帮助判断心律失常的大致类型及危险程度。
心电图检查是诊断心律失常最常用、最有效,也最便捷的方法,但一般需要发病时捕捉才能明确诊断,部分患者症状并不是经常发生,一次普通心电图可能不能捕捉到发病时心电图,可以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7天动态心电图,甚至植入式事件记录仪等检查来提高诊断机率;
房颤心电图举例
室早心电图举例
心脏停搏心电图举例
心律失常需不需要治疗?应该如何治疗呢?
部分患者通常无需治疗:
对于无明显症状的正常数的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室交界性早搏患者,还有部分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通常无需治疗,按照医师意见定期复查即可;
针对心律失常的不同类型,有着不同的治疗手段:
针对原发疾病的治疗
对于有明显可控诱因的心律失常,如吸烟、饮酒、发热、贫血等原因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的患者,通常去除诱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即可,无需抗心律失常药物和手术治疗,部分患者可采取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对于部分因心脏器质性病变(如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肌病、心肌病等)致心律失常的患者,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还应积极抗心律失常治疗,应当听从心内科专科医师意见。
针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对于部分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等心律失常的患者,根据患者心律失常类型及检查结果,部分患者可采取药物改善传导治疗,部分患者需手术植入起搏器治疗,预防心脏骤停发生猝死。
针对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部分患者可通过去除诱因、积极治疗原发病无需治疗,目前对于需要治疗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如房颤、房扑、室上速、室速、室颤)通常有药物、电复律、射频消融、ICD植入、外科手术五种治疗方式,其中射频消融、外科手术治疗可彻底根治,非药物治疗中又以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创伤最小、痛苦最低,且适用于绝大多数患者,病人易于接受。
读图5步法
1. 计算心率;
2. 看P波、定心律;
3. 看qRs波;
4. 看ST-T;
5. 测量2个间期(P-R,Q-T)等。
第一步:计算心率(心房率/心室率)
心电图机通常的走速为25mm/s。心电图纸定标电压1cm=1mV,纵坐标每一小格=0.1mV,横坐标每1大格分为5小格,每小格=0.04s(40ms),每1大格=0.2s。下图为心电图纸的定标电压和时间计量。
因此,心率=300÷大格个数,或=60000ms ÷(40ms×小格数)。例如,R-R间距为3个大格,心率=300÷3=100次/分。
第二步:找“P”波,定心律
需要关注以下5个要点:
①找有没有“P”波,即是否存在?
②如有“P”波,是否按规律出现?频率如何?
③“P”波波型特点是否正常?正常P波表现为:Ⅰ、Ⅱ、aVF、V4~V6直立,aVR导联倒置,其他导联随便。
④“P”波时间应﹤0.12s。
⑤振幅:肢体导联﹤0.25mV,胸导联﹤0.20mV,Ptfv1>-0.04mm·s。
常见异常心电图
1.窦性静止
如果窦房结一次或多次没有发生冲动,在心电图上将出现一个长短不等的较长间歇,在此长间歇内P-QRS-T波不出现,或在心电图上见不到窦性P波,可诊断为窦性静止。
2.房早和房速
心房任何部位的提前激动夺获了窦房结的节律,P波提前发生,与窦性P波形态各异,或者较早的P波重合于前面的T波之上,且不能下传心室,可诊断为房性早搏。房速的频率明显快于窦性心率,P波形态与窦性者不同,P波之间的等电线仍存在。
3.房室交界性早搏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房室交界性早搏是指在窦性激动尚未发出之前,房室交接区提前发生的一次激动。可提前出现的QRS波,或有房性融合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通常节律规则,P波通常倒置,也可能提前、落后或融合于QRS波中。
4.房扑和房颤
房扑是一种冲动频率较房性心动过速更快的心律失常,心电图表现为P波消失,出现大小形态基本相同的F波,心房率可达到250次/min以上。房颤发生时,ECG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以形态、振幅、间距绝对不规则的房颤波(f波),f波频率往往更快且不规则,频率可达300~600次/min,心室率绝对不规则。
第三步:看qRs波
需要关注以下4个方面:
①看qRs波有没有、是否存在?如有qRs波,是否按规律出现?P波与qRs波关系如何,是否恒定?
②波型特点是否符合正常?肢导联主要看心电轴是否正常,有无左偏或右偏。胸导联主要看V1、V2的rS型,V5、V6的qRs型以及有无异常Q波。
③时间:qRs波正常时间为0.06~0.10s,最宽不超过0.11s。
④振幅:aVR的R波一般不超过0.5mV,aVL与aVF的QRS波群可呈qR、Rs或R型,也可呈rS型,I导联的R波小于1.5mV,aVL的R波小于1.2mV,aVF的R波小于2.0mV。
常见异常心电图
1.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ECG表现为:QRS≥0.12s,V1、V2导联呈rsR′型或宽大而有切迹的R波,V5、V6导联呈qRS或RS型,S波深宽,QRS时限大于0.12s。
2. 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ECG表现为:QRS≥0.12s,I、V5、V6导联q波减小或消失,V1、V2导联常呈QS形,ST-T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3. WPW预激综合征A型
ECG表现为:PR间期<0.12s,QRS波>0.10s,起始部有△波,V1~V6导联△波和QRS主波向上。
4. WPW预激综合征B型
ECG表现为:PR间期<0.12s,QRS波>0.10s,起始部有△波,V1~V3导联QRS主波向下,V4~V6导联△波和QRS主波都向上。
5. 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可以“异常Q波”出现的导联为定位标准。
第四步:看ST-T(ST段、 T波)
ST段,从QRS波终点至T波起点,代表左、右心室全部除极完毕到快速复极开始前的一段时间,动作电位2时相是形成ST段的电生理基础。T波,为心室的复极波,心室动作电位曲线中的 3时相(快速复极末期)是形成T波的电生理基础。
首先,要判断ST段是否正常:①ST有否偏移?正常ST段多为一等电位线;②正常V1、V2导联ST段抬高<0.3mV,V3<0.5mV,其他导联<0.1mV。超过此范围为ST段抬高。③如ST段振幅<0.05mV,为ST压低。
常见异常心电图
1.心肌缺血
ST段水平型下移>0.5mV,强力提示心肌缺血;下斜型ST段下移提示心肌缺血的可靠性相对下降;而上斜型ST段下移则大多为生理性的。下图为缺血型ST段下移。
2.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可以“ST段抬高”出现的导联为定位标准,示意如下:
(1)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
V1-V3导联R波振幅明显减低,呈rS型或r型,伴ST段显著抬高。
(2)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V1、V3、V4导联呈QS型,V1~V5导联ST段抬高。
(3)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主要在II、III、aVF导联上出现病理性Q波和ST-T改变,一般III导联的Q波≥0.04s、深度大于R波的1/4,aVF导联Q波应≥0.02s,II导联也应有肯定的q波。
其次,判断T波是否正常。
①T波形态:正常T波的双支常常不对称,前支较缓慢,后支较陡峭,顶端较圆钝。
②T波方向,多与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即Ⅰ、Ⅱ、V4~V6导联向上,aVR倒置,在Ⅲ、aVL、aVF、V1、V2导联可以直立、双向或倒置,在V3导联多为直立。若V1导联T波向上,则V2-V6导联T波也向上。
③振幅:多>1/10 R。
ST-T段改变的病因可分为心脏因素和非心脏因素:
第五步:测量2个间期(PR和QT)
PR间期和QT间期正常值分别为PR=0.12-0.20s;QTc=0.32-0.44s。
PR间期和QT间期异常多见于房室传导阻滞。I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房室传导时间延长,PR间期>0.20-0.22s,每个P波后均有QRS波;II度房室传导阻滞的PR间期逐渐延长,直到没有QRS波出现,为II度I型(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
PR间期无变化,P波形态正常,但不是所有的P波都能传到心室,部分P波后可无QRS波,为II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III度房室传导阻滞的PR间期无序,心房率在正常范围内,心室率较慢,属于完全性房室分离。
QT间期延长心电图分为I、II、III型,见下图:
来源/好医术心学院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66444147********16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