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工互联

 找回密码
 注册[Register]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登录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5|回复: 0
收起左侧

MRI内听道神经及周围血管成像扫描规范(MRTA、IAC)

[复制链接]

  离线 

发表于 2022-9-19 06:18: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本文4517个字,34幅图片,4篇相关文章,建议阅读时间23分钟。


本期内容主要介绍了MRI的内耳规范化扫描,其中内耳扫描主要包括MRTA和I.A.C.。这两个术语大家很容易混淆,临床医生开申请单也比较乱。MRTA主要是看面听神经、三叉神经及周围血管关系;I.A.C.则主要是观察内听道,进行内耳水成像。


磁共振扫描或者磁共振成像目前基本上可以用于全身各个部位,各种系统。磁共振规范化扫描是最近几年磁共振教育推广的重要部分,只有熟悉了磁共振的基本操作、基本参数、基本序列才能做到规范化的扫描。
前面已经陆续介绍了磁共振规范化扫描的各种部位,比如:腹部、男性盆腔(前列腺)、女性盆腔、直肠、垂体、海马、眼眶、脑脊液成像、鼻咽部、颈部、膝关节等。
前文链接:
前列腺MR扫描技术解析(一)
前列腺MR扫描技术解析(二)
女性盆腔MR扫描规范及技术解析(一)
女性盆腔MR扫描规范及技术解析(二)
磁共振垂体扫描Pituitary MR Imaging(一)
磁共振垂体扫描Pituitary MR Imaging(二)
磁共振眼眶规范扫描及技术应用如何漂亮的扫描海马Hippocampus
脑脊液电影、流速测量扫描方法
磁共振鼻咽、颈部扫描规范及技术应用(一)
磁共振鼻咽、颈部扫描规范及技术应用(二)
膝关节磁共振扫描大全(一)
膝关节磁共振扫描大全(二)
磁共振直肠扫描(一)
磁共振直肠扫描(二)
磁共振脊柱规范扫描及技术应用(颈椎部分)
磁共振脊柱规范扫描及技术应用(腰椎部分)
颅脑DTI规范化扫描方案
颅脑静脉MRV规范化扫描及临床应用
本期内容主要是介绍MRI中一个比较常见的应用,以MRI检查三叉神经、面听神经及周围血管成像为主。这个文章标题很长,我用的是中文,这是因为针对这个检查,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医生开的单子名称都不同。上海地区大部分医院把它叫做MRTA,可能有些地区的人不知道什么是MRTA。而有些地方开申请单写的是磁共振IAC检查。注:懋式百科全书原创文章并未在搜狐、网易、新浪、趣头条、360个人图书馆、百家号、东方头条发表,也未授权他们转载,如果读者发现很大可能性是机器自动抓取或者人工搬运,也就是说如果这些平台有同样的文章,就是未经授权的非法盗取,如果发现请举报。


一.名称规范
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是非常常见的脑(颅)神经系统疾病。而MRI扫描对于显示面听神经、三叉神经及与周围血管关系是非常好的。所以MRI是主要的检查手段及诊断方式。临床特别是神经内科医生也可能经常开申请单,进行MRI的面听、三叉神经检查。
对于这一项检查,不同医院的名称不同,所以给大家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很多医院(以上海为主)把这个检查叫做MRTA。MRTA全称是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直译过来是磁共振断层成像及血管成像。这个Angiography就是血管成像的意思。而其实这个检查主要是进行面听神经、三叉神经形态学成像及和周围血管之间的关系,所以这个MRTA可以翻译为(磁共振)面听、三叉神经及周围血管成像技术。既然叫MRTA,那么这个检查及扫描就包括了颅脑神经成像和血管成像两个部分(当然,能够一个序列同时进行两种显示是最理想的)。
也有医院把MRTA写成MRTN,把血管成像A换成了神经成像N,强调是神经成像。另外有很多医院把这个检查叫做I.A.C.。这个I.A.C.其实是Internal Auditory Canal,内听道的缩写。因为这个扫描范围主要是集中在这里,所以I.A.C.更像是对一个部位的描写。I.A.C.内听道扫描更强调的是显示耳蜗半规管,主要是一种水成像技术。所以,理论上来讲MRTA和I.A.C.是有区别的,但是大部分医院把这两个扫描合二为一。而且这两个扫描,部位,位置,序列也有很大的重叠。因此,我直接就一篇文章把两个都写了。


二.相关解剖
颅脑12对神经大家比较熟悉,而MRTA或者I.A.C.主要集中在面听神经、三次神经及耳蜗,因此解剖并不复杂。


072005vb27xx5jvaee6a7i.jpeg
图1:面听神经横轴位显示



上图是面听神经在桥小脑三角的横切面示意图,这四个位置的神经大家一定要记好。很好记忆。学霸题,记神经,从上往下数(走错片场了)。大家应该能看到小脑(后部)在哪边吧,在图中的右边。
面神经(facial nerve, FN)占据前上;
蜗神经(cochlear nerve, CN)位于前下;
前庭上神经(vestibular nerve superior division, SUP),肯定就在后上;
前庭下神经(vestibular nerve inferior division, IUP),顾名思义在后下。




072005l4f5tthristfq24j.jpeg


072006shkmkfu1jkko2o1a.jpeg
图2、3:内听道相关解剖

另一个是内听道,其实对于耳部,外耳的检查一般触诊和借助器械的视诊就足够了,不需要影像学。而一般影像学则是检查中耳及内耳或者内听道。


三.扫描准备
对于MRTA或者I.A.C.的检查,一般的准备工作和头颅类似。扫描前还是要注意MR safety的工作,做好患者的筛查。
患者摆位,采用仰卧位,头先进。
扫描线圈采用常规的头颅线圈就足够了,有些公司采用的是头颈一体线圈也可以。
当然,有医院可能对空间分辨率有要求,想做更好的图像或者偏科研。如果有32通道的头线圈可以考虑。



072006mknwb0b5nougkwfb.jpeg
图4:飞利浦的32通道头线圈



体位:仰卧位;方位:头先进。扫描时建议患者全程闭眼休息。摆好位置后,送入等中心点即可以开始扫描。


四.扫描序列
一个部位的扫描最重要的是扫描序列的选择。
对于MRTA或者MRTN,飞利浦原始的可供选择的序列非常多,如下图所示。


072007iome3h04pp021p4e.jpeg
图5:飞利浦原始的MRTA、I.A.C.扫描序列

这么多序列我们当然不需要都做,只需要知道哪些序列是最有用了,哪些序列看什么。
我们知道任何MRI扫描都会扫一个定位像,不同公司定位像名称不同,有叫Locator的,也有叫Survey的。总之,目的就是先扫描一个图像,为后续的正式扫描序列做计划使用。
对于内耳扫描,一般需要的范围不大,所以定位像非常重要。定位像扫描不好,看不到内耳区,有可能就得扫描一个T2WI来定位,这样比较浪费时间。
针对MRTA或者I.A.C.飞利浦有专门的定位像,这个定位像和头颅扫描的定位像完全不同。这个定位像是以BTFE为主,本身就是水成像,扫描出来非常清晰。



072007biizf12v2aihswa4.jpeg
图6:针对MRTA及IAC的定位像

072008v3pt6lp6jpthp0v6.jpeg
图7:定位像图像

如图7所示,采用专门的定位像扫描,得到如图所示的图像。此时,内耳及部分神经已经显影了。这种位置,技师想定错都难,减少了技师犯错的概率。
定位像扫描完后,开始了主要的扫描序列。MRTA这个名称前面讲过,大家就应该知道,包含了扫描内耳神经和血管,所以一般会进行神经成像(水成像)和类似于血管成像的TOF扫描。



072008einzp517imr5zn55.jpeg
图8:MRTA常用序列

这样扫描的话,水成像提供一个高分辨率的神经图像。但是有一个缺点,那就是神经和血管都是低信号,如何鉴别。所以下面会扫描一个同样几何位置的TOF血管成像,使得血管腔亮。这种方法是最常用的。
前文链接:


另外一种方法就是采用T1WI mDIXON,该序列可以使得血管亮,神经灰,脑脊液黑。优点是对比都有,缺点是分辨率不够。
对于I.A.C.,其实以内耳为主,还是利用水成像的原理显示内耳结构及半规管,序列和MRTA的水成像一致。


072009fh0wrlmlcmm4v9wb.jpeg
图9:I.A.C.主要的序列是最后一个T2WI的3D

这也是为什么我要把MRTA和I.A.C.一起讲,大体序列差不多。



072009mwci82fpnqn2nqsc.jpeg
图10:内耳水成像序列主要参数

对于内耳水成像序列,大部分公司采用的是3D的T2WI TSE序列,采集体素采用0.6mm的iso(各向同性)。横轴位采集,相位编码一般设置为RL,扫描层数不需要太多。

由于是各向同性扫描,所以进行重建的时候比较方便。
前文链接:


五.扫描
MRTA和I.A.C.的扫描比较简单,只要序列设置好了,扫描定位不犯错,那就没问题。

072009jr0rdid4h4ch5ucx.jpeg
图11:扫描定位划线

在冠状位定位像上可以发现两侧的半规管,定位的时候划线平行经过。矢状位图像上可以发现耳蜗,定位的时候以耳蜗为中心。横轴位图像注意调节角度就可以了。
FOV多采用140~160mm,正方形FOV,相位编码方向为左右。这个序列既能满足I.A.C.中对于内耳水成像的观察,又可以满足内耳神经的显示。

072010ybz6ghxff1z1sza0.jpeg
图12:内耳水成像图像



如图12,该序列空间分辨率高,对于内耳神经及血管显示很好。缺点是,神经和血管都是低信号,浸泡在脑脊液里。当然,解剖好的一眼就知道哪个是神经,哪个是血管。

由于神经和血管都是低信号,如果想要再好的区分神经和血管,我们最好在扫描一个TOF。此时的TOF,分辨率可以比神经成像低一点,但是最好保持一眼的FOV、层厚及层间距。TOF一般都是3D的FFE序列,相对比较好一致。
前文链接:


由于TOF扫描完得到的血管是亮的,所以和前面水成像对比,可以非常清楚的发现血管和周围神经的关系,这个也是临床医生关心的重点。

072010jyfaivwbyqcvvual.jpeg
图13:MRTA,左边是神经成像,右边是血管成像,非常方便观察周围神经和血管的关系



当然,如果有一种序列可以达到非常好的对比度,同时在一个序列中区分血管和神经就更好了。



072010yf4p4o14j9bj8944.jpeg
图14:飞利浦序列库里的神经-血管序列

上图这个序列叫做3D_T1WI-mDIXON,主要是采用的梯度回波的mDIXON进行的高分辨率序列。该序列血管是亮的,神经是灰的,对比度还可以。


072011bzoc7y0jznig4k6k.jpeg
图15:内耳神经-血管成像



如图15,血管显示比较明显的高信号(TOF效应),神经是灰色的,脑脊液呈低信号,对比度是非常好的。该序列唯一的缺点是空间分辨率还不是太高,还达不到采集体素0.5mmiso。

对于I.A.C.,除了横轴位,很多医院还会进行一个冠状位的T2WI扫描。毕竟,一个部位收费,如果只扫描一个横轴位水成像就结束了,总感觉有那么一点不合适。
由于内耳水成像空间分辨率高,所以扫描时间一般也不短。


072011q430k9sy1zy7rn4d.jpeg
图16:常规的内耳水成像序列



如果有压缩感知,则可以大大的提高速度。

前文链接:




072012gan663dkdswslkfv.jpeg
图17:压缩感知,同样参数,加速5倍,扫描时间缩短到2分多钟



六.后处理
其实对于内耳成像,扫描非常简单,主要的是后处理和呈现方式。




072012m4zq22y3yrv8yz6w.jpeg
图18:后处理流程



MRTA及I.A.C.扫描完后处理可能不同,这主要是由于检查目的和医生的需求不同。

MRTA主要是观察神经,神经和血管关系,在图像上可以对于,另外会根据神经走形进行重建。所以MRTA的后处理多以MPR(多平面重建)、CPR(曲面重建)为主。




072013m7gv9d4uo79sndg2.jpeg
图19:面听神经MPR重建



在多平面重建MPR中,如果我们采用这种重建方位切面听神经长轴位置,我们就可以得到面听神经短轴位的图像,这个图像对我们判断面听神经发育是否正常非常有帮助,特别是在小孩子病例上。


072013zzeek2nz6h6r6ken.jpeg
072013brezjye4yyf8fqjy.jpeg
072014djuojvfov7ae2ayu.jpeg
图20~22:面听神经轴位图像

072014p9mkuac99mzsz9yu.jpeg
图23:面听神经重建



既然重建可以轴切面听神经,也可以平行面听神经做重建。大家可以尝试各种方位。


072015gi36sid996o6zss4.jpeg
图24:面听神经长轴显示

用3D_T1W-mDIXON来重建,还可以直观的显示神经和血管的关系。



072015xqoe3nrerrrg6ecj.jpeg
图25:MRTA后处理,多平面重建,显示神经和血管关系



而I.A.C.则主要是重点观察内耳结构,耳蜗及半规管。所以,后处理以MIP(最大信号强度投影为主)。



072016w03sra03lzup5abr.jpeg
图26:MIP,把多余结构剪去,留下内耳

072016ofkx7eex2rcfu0c6.jpeg
072016xf4l02sttccf0rkq.jpeg
072017wbgbn9ngxqmah08h.jpeg
072017pmhsthomjmcomrjq.jpeg
072018bubkii4555u85058.jpeg
072018yuyxu8xq2706y85q.jpeg
072019zwzsskwgkxrwwrzw.jpeg
072019ch0h38qitot0odq0.jpeg
图26~34:I.A.C.后处理图像显示





七.总结
本期内容主要介绍了MRI的内耳规范化扫描,其中内耳扫描主要包括MRTA和I.A.C.。这两个术语大家很容易混淆,临床医生开申请单也比较乱。MRTA主要是看面听神经、三叉神经及周围血管关系;I.A.C.则主要是观察内听道,进行内耳水成像。






2021.11.1      周一     于        成都
    Vitor   Lee     李懋





关注懋式百科全书,更多的精彩原创内容。
Welcome to subscribe my WeChat Official Account (personal blog).




来源:https://zhuanlan.zhihu.com/p/428239257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醒:禁止复制他人回复等『恶意灌水』行为,违者重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gister]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한국 사람 日本語 Deutsch русский بالعربية TÜRKÇE português คนไทย french

QQ|RSS订阅|小黑屋|处罚记录|手机版|联系我们|Archiver|医工互联 |粤ICP备2021178090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06:01 , Processed in 0.363424 second(s), 6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Copyright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