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
|
人体有着最为精密、最为复杂的构成和功能,在临床中,医生常常不能通过简单的病史、体征和其他的实验室检查,就直观准确地判断出患者疾病的种类和病情,而医学影像技术,通过影像仪器的成像或动态显现,即可向医生展示患者体内的结构及其变化,对疾病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的提高贡献巨大,为患者疾病的治疗和医学的发现和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是最常见的儿科疾病,因此,影像学在儿科应用于呼吸系统也最广泛。
一.科普一下放射影像学检查技术:
1.传统X线技术,X射线透过人体被检查的部位,在胶片或数字成像板上形成影像,将这些影像信息直接导入计算机系统,形成数字化影像。影像科医生可以在电脑显示器上直接阅片。
目前数字化X射线照相检测技术中最常应用的技术为计算机射线照相检测技术(CR)和数字化X射线照相检测(DR)。
图片来自网络
2.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CT),CT成像的基本原理,是相对均匀的X线照射在人体不同的检查部位的组织和器官,因为厚度、密度等差别,产生了不同的衰减,导致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剩余X射线量不同,转变为不同强度的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器转为电信号,再经过模拟数字转换器转化为数字信号,输入计算机处理成不同的组织器官的CT图像。当人体产生疾病后,其不同密度的病理组织同样能被CT设备检出,这就是CT能够检出病变的基本原因。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肺部的应用最为成熟,可用于诊断儿童肺内感染、气管异物、支气管狭窄以及先天性气管病变等疾病
图片来自网络
3.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是在静磁场、梯度场和射频场作用下使得被成像物体出现电磁脉冲共振发射功能,通过设备对共振所产生数据等予以接收采集及后重建成像。磁共振成像具有无创性、低风险性、无电离辐射、图像高软组织分辨率等特点。
图片来自网络
目前广泛应用于胸、腹、盆腔,骨、肌肉运动系统。
二.放射影像学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1.X线平片检查, 由于含气的肺组织具有良好的自然对比,故呼吸系统疾患,包括肺、胸膜、横膈病变,仍首选传统X线检查。
1)胸片及透视:常规摄正位片,根据病情可加侧位片。透视主要用于观察肺、心脏、横膈、肋骨的呼吸运动状态,尤其通过呼吸气动态变化观察发现气道梗阻性病变,如支气管异物等。弥补胸片不足。
2)食管造影:食管呑钡可用于儿童难治性肺炎的病因了解,如胃食管返流,观察支气管肺前肠畸形的交通,以及发现疑似肺内病变的食管异常,如食管裂孔疝、异物等。
2.CT检查:其优势在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呼吸气运动的影响而获取更多的诊断信息,可以清晰显示肺内细微结构,如肺小叶气道、血管,小叶间隔、肺间质,并能观察到小病灶,病灶内和周围的轻微变化。通过增强扫描、多层面重建和三维重建技术可进一步提高病变的显示率。
对于复杂性感染性病变、先天发育异常、肺血管病变、纵隔占位和纵隔肺门淋巴结,以及大血管和心脏心包病变,需进行增强CT扫描。
肺部螺旋CT可以显示1~2㎜的小结节,可以区别病变的囊性、实性、血管性,进一步明确肺发育畸形,如隔离肺族(肺囊肿、肺囊性腺瘤样畸形、隔离肺、大叶性肺气肿等)。可以对肺和胸膜的病变进行鉴别,对肺部间质和弥漫性肺部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可以明确早期肺转移。多平面重建可以进一步观察到膈面周围和胸膜下小结节。
螺旋CT的多层面、三维重建及仿真内镜技术可显示气管支气管树的外形与内腔,直观观察到支气管管腔外的气体,确定支气管狭窄长度以及支气管周同上病变。对支气管疾病,特别是主气道及左、右主支气管的疾患进行准确定位,如气管异物、气管内新生物、各种病因引起的气管狭窄等。此外,肺内占位是否导致气管狭窄目前也可以利用曲面重建及多平面重建的方法进行观察,进而有助于明确病变的良恶性。
CT对于纵隔疾病的检查一般需要进行增强扫描,检查的目的是分析病变部位、大小、形态、与气管及血管的关系、与周围组织器官的界面、密度、CT值,可以观察到纵隔肿瘤、淋巴结、血管畸形等情况,尤其对纵隔肿瘤的定位、定性和对周围器官的侵犯,对血管的侵犯包埋,乃至肿瘤的分期等都有重要意义。
3.核磁共振 直接三维成像,组织分辨率高,血液流空效应可清楚显示血管的位置、管腔、行径及其与病变的关系,必要时需使用造影剂进行增强扫描。但其扫描时间较长,肺内病变显示较差,且不适用于危急情况。故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检查中,应用相对较少。
医学影像技术就好像是医生的眼睛,合理应用该技术,可以辅助医生明确诊断、开展治疗。
来源:https://www.163.com/dy/article/GM9HCG1C0546RSQR.html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