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工互联

 找回密码
 注册[Register]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登录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0|回复: 0
收起左侧

「精品课件」心电图总是记不住?这个速记口诀收藏起来

[复制链接]

  在线 

发表于 2023-2-24 15:25: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1.jpeg

心电图是心血管较为重要的知识体系之一,也是临床医生必须掌握的一项专业技能。心电图就是记不住,怎么办?夯实基础很重要,记住最基础的心电图概念以及简明判断法有助于快速进步!




心电图的原理




心电图记录的是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通常采用25 mm/s纸速记录,1小格=1 mm=0.04秒,一大格为0.2秒。纵坐标电压1小格=1 mm=0.1 mv,一大格为0.5 mv。


2.jpeg



心电图速记口诀


小三大五窦速缓,三五之间无异变
一度三度阻滞剂,缺血梗死ST
P波缺如室上速,心率整齐难不住
V1和V5,区分右和左
宽大为完束,高尖为室肥


记住这个口诀,可以帮你快速判断!那么,这个口诀该怎么用呢?现在就让我们从正常心电图、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室肥厚等几大方面入手,解读各类心脏疾病的心电图表现,解释口诀的具体应用。


一、正常的心电图






如何诊断异常的心电图,得先知道什么是正常的心电图,下面我们通过特点及诊断技巧两方面解惑。


一个典型的ECG波形中由一个P波、QRS波群、T波以及U波组成:


3.jpeg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


1. P波代表了心房的激动,一般呈钝圆形;
2. PR间期代表心房到心室的传导,正常PR间期在0.12~0.20秒(一大格以内);
3. QRS波群代表了心室的除极,激动时限小于0.11秒,R峰一般呈一切迹;
4. ST段代表心室缓慢复极的过程,正常情况下ST段应处于等电位线上。当某部位的心肌出现缺血或坏死的表现,心电图上ST段会发生偏移;
5. T波代表了心室的复极,在QRS波主波向上的导联,T波应与QRS主波方向相同;
6. RR间距:指相邻两个R波相隔的时间,正常0.6~1.2秒(三大格到五大格之间)。


诊断正常心电图5点小技巧
4.jpeg





二、心律失常






下面从窦房结、房室结、心房、房室传导、心室等解剖逻辑,一一解读各类心律失常。


°
1、窦性心动过速诊断诀窍:抓II导联
5.jpeg

6.jpeg





°
2、窦性心动过缓诊断诀窍:抓II导联


7.jpeg

8.jpeg



对应口诀记忆:小三大五窦速缓,三五之间无异变。




°
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诀窍:抓II导联


9.jpeg

10.png



对应口诀记忆:P波缺如室上速。




°
4、束支传导阻滞诊断诀窍:关注V1、V5导联


11.jpeg

12.jpeg



对应口诀记忆:V1和V5,区分右和左,宽大为完束,高尖为室肥。




°
5、房室传导阻滞诊断诀窍:抓 II导联,看PR间期


13.jpeg

14.jpeg





°
6、房性期前收缩诊断诀窍:抓II导联


15.jpeg



房性期前收缩心电图表现
16.png





°
7、房扑诊断诀窍:抓II导联


17.jpeg

18.jpeg





°
8、心房颤动诊断诀窍:抓II导联


19.jpeg

20.jpeg





°
9、室性期前收缩诊断诀窍:抓II导联


21.jpeg

22.jpeg





°
10、室速诊断诀窍:抓II导联


23.jpeg

24.jpeg





°
11、室扑诊断诀窍:抓II导联


25.jpeg

26.jpeg





°
12、室颤诊断诀窍:抓II导联


27.png

28.png





三、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诊断诀窍及定位
纵观各个导联
29.jpeg

30.png

31.jpeg



对应口诀:缺血梗死ST,P波缺如室上速,心率整齐难不住。




四、心室肥厚






心室肥厚诊断诀窍
抓V1、V5导联
32.jpeg



左心室肥厚
33.jpeg



对应口诀:V1和V5,区分右和左,宽大为完束,高尖为室肥。


参考文献:
[1].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54-356.
[2]刘钊.国家临床执业及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操作指南[M].2020.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8.11
[3] 刘元生. 心电图解读——第3讲 窦性心律心电图及窦性心律失常[J]. 中国临床医生, 2004, 32(6):15-16.
[4] 黄织春. 心电图解读 第7讲 束支阻滞心电图[J]. 中国临床医生, 2004.
来源:医学之声本文为转载内容,仅供专业人士交流分享,不做商业用途。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969453372428632609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醒:禁止复制他人回复等『恶意灌水』行为,违者重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gister]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한국 사람 日本語 Deutsch русский بالعربية TÜRKÇE português คนไทย french

QQ|RSS订阅|小黑屋|处罚记录|手机版|联系我们|Archiver|医工互联 |粤ICP备2021178090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3 06:53 , Processed in 0.307755 second(s), 6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Copyright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