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工互联

 找回密码
 注册[Register]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登录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4|回复: 0
收起左侧

CT是如何成像的?计算机与数学在透视成像中有何应用?

[复制链接]

  离线 

发表于 2022-12-4 19:18: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文:刘雪峰)
手机相机是“所见即所得”:
我们看见什么,就照出什么。
但在很多场景中,我们不仅希望所见即所得,我们还希望能“看见”看不见的东西:
把物体内部的结构呈现出来。
例如,
我们想看到人体器官的情况,以判断是否病变;
我们想探测地下是否有石油。
这种技术,称为“透视成像技术”。
实际上,所有这些透视成像技术,背后的原理都非常简单,即:
建立方程组,并解方程组。
CT

X-ray CT全称是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X-ray Computed Tomography),显然,它用到了X射线。
X射线穿透人体后,会被吸收一部分,而骨骼、肌肉、血液等不同物质,吸收能力是不一样的。
数学上,我们可以用衰减系数来表示这种衰减能力。
那么,我们只要把各个部位的衰减系数求出来,再拼在一起,就可以得到一张CT影像。
怎么实现呢?
我们用下图来说明。
1.png
CT原理
我们把待检测的物体分成4个区域,然后,用 x1,x2,x3,x4 来表示这 4 个区域的衰减系数。
我们想得到的就是这四个系数。
然后,我们用从一排能量为10的X射线,从左到右平行照射这4个部位。
X射线穿过第一排后,剩余能量为7;穿过第二排后,剩余能量为3。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两个方程
2.png

但这里有4个未知数,因此,我们还需要更多方程。
没错,我们可以再从竖直方向,用X射线照射这个部位:
3.png
CT原理
假设,两束X射线的能量分别为6和4,那么,我们又可以得到另外两个方程:
4.png

这样,通过解方程,我们就可以得到 x1∼x4 的值了。
根据这个值,我们就可以得到CT影像。
当然,工程实际比上面的过程要复杂,并且是通过拉东变换和反拉东变换得到的。但核心思想就是上述所谓解方程。
MRI 成像

核磁共振技术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是继CT后,医学影像学的又一重大进步。
简单来说,原理是:
人体内大部分都是水,而水富含氢质子。
在外界强磁场中的氢质子,如果受到一个无线脉冲信号的刺激,就会发出电磁波。
电磁波中有一个参数叫弛豫时间,而人体各个组织的弛豫时间是不同的。
也就是说,只要把不同部位的弛豫时间呈现出来,那么,我们就可以“看到”血管、肿瘤等内部情况。
地下石油勘探

透视成像技术另一个典型应用是地下油气勘探:
通过布置在地面的传感器,采集地下震波信号,并从中推测地下岩土密度分布,进而估算油气状况。
这叫地震层析成像(seismic tomography)。 其原理如下图所示:
5.png

首先,在待检区域的地面,布置一些振动传感器,它们能侦测振动信号。
而由人工布置或自然产生的地下震源,会产生振动波 (主要是P波)。
这些振动波,经过地下不同路径,到达地面振动传感器。
通过某些信号处理技术,我们可以推算出:
震源的位置,
震源传到每个振动传感器的路径,
地震波从震源到传感器的时间。
然后,为了描绘地下岩土密度分布,地下区域被分成若干格,每个网格我们定义一个变量xi,它是地震波在该网格内的传输速度的倒数。
之所以这么定义,是为了后面计算的方便,因为xi可以直接反映该网格的密度。xi越小,这里的密度越高。
那么,假设,如下图,待测区域是一个被划分成了6个网格的区域:
6.png

我们想得到的是x1∼x6。
而对于图(a),可得一个方程:
s2·x2 + s5·x5 = t1
其中,s2·x2和s5 ·x5就是地震波经过x2区域和x5区域所花费的时间。
而通过传感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个方程中除x2和x5之外的参数。
同样,当该震源发出的地震波被传感器2接收后,我们可以得到另一个方程:
s3·x3 + s6·x6 = t2
当另一个不同位置的震源产生震动信号时,见图(b),我们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找到如下方程:
s1x1 + s4x4 = t1
s3x3 + s5x5 = t2
这里的 s1, s4, s3, s5, t1, t2,都是这次试验的结果。
按照这种方式,采集多组数据之后,联立这些方程,就可以把每小格的x求出来,从而得到地震层析成像。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82182********31048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醒:禁止复制他人回复等『恶意灌水』行为,违者重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gister]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한국 사람 日本語 Deutsch русский بالعربية TÜRKÇE português คนไทย french

QQ|RSS订阅|小黑屋|处罚记录|手机版|联系我们|Archiver|医工互联 |粤ICP备2021178090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2 23:05 , Processed in 0.276189 second(s), 6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Copyright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