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线
|
Hi~这里是橙阳说!
本期内容
「我问我答」
核磁共振都能测试什么原子核?
文末新加了讨论窗口
期待你的留言
01. 核磁能测什么样的原子核? 对核磁不是很了解的童鞋经常会产生一种错觉,就是核磁只能测氢谱和碳谱,因为最常见。但其实并不是!
核磁共振的研究对象是具有磁矩的原子核。原子核是带正电荷的粒子,其自旋运动将产生磁矩。但并不是所有同位素的原子核都有自旋运动,自旋量子数I =0的原子核没有自旋运动。所以自旋量子数I≠0的原子核是核磁共振的研究对象。
自旋量子数I≠0的原子核
↓
存在自旋运动的原子核
↓
具有磁矩的原子核
原子核可按照I 的数值分为三类:
1)I =0:中子数和质子数均为偶数,则I=0,如12C、16O、32S等;
2)I 为半整数:中子数与质子数一个为偶数,另一个为奇数,则I 为半整数,如
I=1/2:1H、13C、15N、19F、29Si、31P、77Se、113Cd、119Sn、195Pt、199Hg等;
I=3/2:7Li、9Be、11B、23Na、33S、35Cl、37Cl、39K、63Cu、65Cu、79Br、81Br等;
I=5/2:17O、25Mg、27Al、55Mn、67Zn等;
I=7/2:43Ca、45Sc、51V等;
I=9/2:87Sr、93Nb、209Bi等;
3)I 为整数:中子数与质子数均为奇数,则I 为整数,如
I=1:2H、6Li、14N等;
I=2:58Co等;
I=3:10B等。
在网上检索核磁共振测试对象的时候,发现有一种观点认为“只有I=1/2的原子核才是核磁共振的测试对象”,这个观点对吗?
这个观点当然是不全面的,从上面的知识整理我们已经知道(2)、(3)类的原子核都是核磁共振的研究对象,但是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观点呢? 因为I≠0的原子核还可以再分类,分成以下两个类别:
(a) I =1/2的原子核 :电荷均匀分布于原子核表面,核磁共振的谱线窄,最适合核磁共振测试。 (b) I >1/2的原子核 :电荷在原子核表面呈非均匀分布,因而具有电四极矩(有正负之分)。凡是具有电四极矩的原子核都有特有的弛豫机制,使得横向弛豫时间T2缩短,因此核磁共振的谱线加宽(上期内容我们讲到自然谱线宽度△v=1/T2,实际谱线宽度△v=1/T2',T2'<T2),这对于核磁共振信号的检测是不利的。 若是有些原子核谱线加宽过于严重,如14N的NMR信号过宽至无法被正常分析,所以一般核磁不会选用14N核,而选择I=1/2的15N核作为检测对象。但这并不代表I>1/2的原子核无法检测,比如7Li(I=3/2)、11B(I=3/2)、23Na(I=3/2)、25Mg(I=5/2)、27Al(I=5/2)等原子核都是可以进行核磁共振检测的。
02. 还有其他的原子核特有性质会影响核磁测试吗? 部分原子核的核磁共振参数
注:此表参考《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与有机波谱学》第四版,宁永成编著。
除了自旋量子数I,天然丰度、相对灵敏度、旋磁比、共振频率等原子核的特有性质会影响核磁共振测试。
天然丰度的影响
天然丰度是指某一同位素在其所属的天然元素中占的原子数百分比。这就意味着在不标记的情况下,在待测样品中,1H核(天然丰度为99.8%)的占比远高于2H核(天然丰度为1.5×10-2%),几乎所有H原子都可以产生核磁信号。而13C核(天然丰度为1.108)的占比远低于12C核(天然丰度为98.892%),所以在进行13C NMR测试时,有接近99%的C是没有核磁响应的,因此测试13C NMR需要进行多次累加测试,导致碳谱的采集时间比氢谱要长的多。
相对灵敏度的影响
相对灵敏度是指在外磁场相同,核数目相等,其他条件也都一样的情形下,以某一种核的灵敏度Sr作为参考,其他核的灵敏度S与Sr之比:
称为相对灵敏度。一般以质子为参考,取它的灵敏度为1,上述的表格中即是以这种形式呈现的。
以常见的核磁氢谱、碳谱进行对比,1H核的相对灵敏度(1.00)接近是13C核(1.59×10-2)的63倍,因此1H核的信号强度大于13C核。
在书中,我们还会看到绝对灵敏度,绝对灵敏度是相对灵敏度与天然丰度的乘积,在此不做过多的赘述。
共振频率的影响
在上一期推送内容中,我们提到了 共振频率,总结了以下两点: 1) 不同原子核的谱仪共振频率不同,仪器会根据所选择的原子核进行调谐 ; 2)不同原子核之间的共振频率的比例关系是基本不变化的。
我们知道不同原子核的共振频率不同,有高有低。以目前仪器的测试范围而言,共振频率低于1/10倍的1H核共振频率的原子核称为 低频原子核 。以600MHz核磁谱仪为例,共振频率低于60MHz(1H核共振频率的1/10)的原子核被称为低频原子核。从表格数据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15N原子核的共振频率约为60MHz,即从比15N原子核共振频率低的原子核(包含15N本身)都不在核磁谱仪直接测试的范围内。 高场的核磁仪器很难直接将这么低的频率调谐准确,因此需要特定原子核的低频调谐杆, 所以针对于共振频率较低的低频原子核也是可以进行测试的。 磁旋比的影响
在上期推送中,我们仅从表格数据中分析得到“不同原子核之间的共振频率之间的比例关系是基本不变化的”,但是为什么呢?
产生核磁共振的条件是:
其中,h为普朗克常量;ℏ=h/2π;γ是磁旋比,原子核的固有属性;B0是静磁感强度;v是该电磁波频率,即为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结论:在相同仪器测试条件下,不同原子的共振频率仅受磁旋比的影响。
除此之外,在相对灵敏度的计算公式中
我们也可以发现相对灵敏度受自旋量子数I 和磁旋比的影响,与磁旋比的三次方成正比。
磁旋比是原子核的特定属性,本质上磁旋比决定了共振频率和相对灵敏度。
总结 1)自旋量子数I ≠0的原子核是核磁共振的研究对象;2) , 在相同仪器测试条件下,不同原子的共振频率仅受磁旋比的影响; 3),相对灵敏度受自旋量子数I 和磁旋比的影响; 4)绝对灵敏度是相对灵敏度与天然丰度的乘积,它会影响谱图的信噪比。 以上就是本期全部内容 参考资料:《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与有机波谱学》第四版,宁永成编著; 《简明核磁共振手册》,高汉滨、郑耀华编著。 感谢清华大学分析中心磁共振实验室对橙阳说的大力支持 努力更新的橙阳说 期待你的关注和留言 文字 / 橙阳
图片 / 橙阳 网络
审核 / 杨海军老师
微信号 / CyangShare
来源:https://blog.csdn.net/weixin_39575502/article/details/109976841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