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工互联

 找回密码
 注册[Register]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登录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4|回复: 0
收起左侧

关于吸入式麻醉,你也是这么想的?

[复制链接]

  在线 

发表于 2022-9-21 13:5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在答题之前,我一直认为给动物麻醉是一项基本技能,就是我觉得的那样。答完题才发现,麻醉的知识范围是星辰大海。话不多说,上题!不看后面的答案,凭第一直觉判断对错,看看你能否全答对!
第1题
吸入式麻醉是靠动物吸入麻醉剂进行麻醉。对
解析动物吸入麻醉是指麻醉药经过呼吸道吸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使实验动物暂时丧失意识,不会感到周身疼痛的麻醉方法,也是全身麻醉的主要方法。其麻醉深浅与药物在脑组织的分布有关,当药物从体内排出或在体内代谢后,动物逐渐恢复清醒,无后遗症。
由于吸入麻醉药在体内代谢、分解少,大部分以原形从肺排出体外。所以吸入麻醉容易控制,安全、有效,是现代麻醉常用方法之一,可适用于各种实验动物,如啮齿动物、犬、猴等。实验时,一般采用专业的动物麻醉设备进行吸入麻醉。
第2题
吸入式麻醉与注射麻醉的区别?
答:吸入式麻醉是通过麻醉机调节参数进行麻醉,注射麻醉就是配好麻醉剂打一针。

解析


150010d5d6z66duqkdp85p.jpeg


注射麻醉一般根据动物实验设计需求,选择不同的麻醉剂现配。因为放置时间久了,注射麻醉剂药效会失效。另外在注射时,由于注射器入针的位置和进针的深度不好把控,如果注射到其他作用区域,可能会导致麻醉效果不达标,如果注射到脏器动物甚至还有死亡的风险。有的注射麻醉剂只有麻醉效果没有镇静效果,可能导致低级的神经反射,影响术中操作。
吸入式麻醉一般选用性能稳定、不可燃、不长菌、易挥发的麻醉剂,如异氟烷。加入蒸发罐中可精准调节麻醉浓度,且不会挥发扩散到实验环境,可做到麻醉过程可控,苏醒平稳且迅速,对动物无代谢毒性无副作用更安全。


150011zfxpf41a3fif9xff.jpeg




150011q9ar2azj9qchrp8g.jpeg


第3题
小动物与大动物吸入式麻醉无明显区别,可通过一台麻醉机搞定。错
解析
大动物与小动物麻醉是有区别的,区别如下:

  • 大动物呼吸潮气量更大,胸腔平衡压力会更大,所以通常使用氧气气瓶配压力可调减压阀,呼出大量CO2水汽需要钙石灰预先吸收。
  • 大动物相对更为珍贵且生命力更为脆弱,大动物麻醉机增加APL泄压安全阀,配套呼吸气囊保障大动物麻醉更加安全可控。大动物实验一般都具有麻醉呼吸监护配套方案,全面保障动物生理状态平稳,麻醉过程数据化指标可视。
  • 大动物反抗更为剧烈,一般采用先注射麻醉剂进行诱导,再通过气管插管持续吸入式麻醉。
  • 小动物氧气维持流量一般可根据种类来调节。大动物需要根据选择不同呼吸回路,不同的种类,不同的体重来综合选择。
  • 大动物单次呼吸肺活量大,因此麻醉气路更长管路更粗。小动物单次呼吸肺活量小,因此麻醉气路短管路更细。
因此大动物与小动物麻醉机一般不能通用,请根据动物种类特异性,匹配相应麻醉系统,保障动物麻醉安全平稳且过程可控。
第4题
吸入式麻醉剂(如异氟烷)对机体的影响?
答:动物进入麻醉快、苏醒快且平稳、容易控制麻醉深度、安全性好。

解析
麻醉剂对机体的影响主要有:
1)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对呼吸道有刺激性,有一定的呼吸抑制作用,抑制CO2的通气反应。正常的对二氧化碳的通气反应是由肋间肌活动所引起的,由于麻醉作用会降低肋间肌的活动力,所以会降低通气反应。
异氟烷对呼吸频率并无影响,主要是降低潮气量。


2)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对心血管功能影响小,血液动力学参数稳定,具有心脏保护作用,特别体现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上。


3)对肝、肾的影响
异氟烷:大部分从肺排出,并无肝肾影响(应用静脉麻醉药时间越长,重复给药的次数越频,则在体内蓄积的剂量越大,对肝功能抑制作用越重)
4)对脑的保护作用
大部分麻醉剂都具有脑保护作用,诸如巴比妥类、丙泊酚和大部分的气体麻醉剂(氟烷、异氟烷、七氟烷地氟烷和氙等)。这些麻醉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御由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局部缺血、中风或神经系统创伤带来的凋亡、退行性、炎症和能量缺失的作用,来达到保护脑组织的目的。该作用最多维持一周,并不能长期有效。
5)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异氟烷对幼龄(<15 d)小鼠的神经系统有影响,对成年(>15 d)小鼠无影响。(实际上,氯胺酮、咪达唑仑和地西泮等也都会对幼龄小鼠产生神经凋亡等影响。)
以上4道题,你都答对了吗?关于吸入式麻醉,你还有哪些疑问,欢迎留言!


150012twbj8613e4bpp80m.jpeg


参考文献

王洪斌,《现代兽医麻醉学》,2009.
周昆,实验动物科学,2008.
Sara Gargiulo, Journal of Institute for Laboratory Animal Research , 2012.
Paul Pagel, 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and Vascular Anesthesia, 2013.
杨娟, 角述兰, 医学信息, 2015 .
Kawaguchi M, Furuya H, Patel P M. ,Journal of anesthesia, 2005.
R. Daniel Mellon et al, Pediatric Anesthesia,2007.
150012sdva7h4hdgf2yygp.jpeg


来源:https://zhuanlan.zhihu.com/p/161786895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醒:禁止复制他人回复等『恶意灌水』行为,违者重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gister]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한국 사람 日本語 Deutsch русский بالعربية TÜRKÇE português คนไทย french

QQ|RSS订阅|小黑屋|处罚记录|手机版|联系我们|Archiver|医工互联 |粤ICP备2021178090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5 22:12 , Processed in 0.261247 second(s), 6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Copyright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