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线
|
磁共振信号是随时间变化的电流或电压。他们是由周期性震荡磁场诱导产生的波。波形反映磁共振信号的信息。
磁共振信号都是正弦波和余弦波,可以从振幅、频率和相位这三个方面来描述和定义。
一、振幅
振幅也被称之为信号强度。在磁共振成像图像中,振幅反映像素的最终亮度。频率和相位决定图像的形状和空间细节。振幅是指波峰(或波谷)到静止平衡点的距离。振幅的常用单位是伏特(V),通常采用毫伏特(mV)做单位。
二、频率
频率是指物质在1秒内完成的周期性变化的次数。用赫兹(Hertz)表示,记为Hz。1Hz即指在1秒内完成了一次周期性的变化。在磁共振成像技术中,通常采用千赫(1kHz=1,000Hz)或兆赫(1MHz=1,000,000 Hz)做单位。
三、相位
相位用来指定波形周期的起始位置。只有频率相同的波,他们的相位才具有可比性。相位用度来表示。一个完整的周期等于360度。两个频率相同的波相位的差叫做相位差或者相位移。
四、脉冲
1、脉冲定义
信号的无线传输不是通过改变电流来完成的,而是通过改变电磁辐射来实现的。在磁共振中,辐射不是连续的,而是被分割成一段一段的脉冲。这些脉冲可以被镶嵌在不同的脉冲序列中。
2、选择性脉冲和非选择性脉冲
能否达到脉冲的预期作用效果取决于脉冲的形状。选择性脉冲常被用于在待测样品中选取一个切片,非选择性脉冲则可以激发整个待测样品。选择性脉冲和非选择性脉冲都用于三维成像中。
3、带宽
带宽是指脉冲的频率范围。任何信号都有一定的带宽。一般来说,带宽与单位时间里传输或者接收的数据量是成正比的。在模拟系统中,带宽是指信号所包含的各种不同频率成分中,最高频率成分和最低频率成分之间的差异。
两个能级间的能量差值与磁场强度成正比,而磁共振信号强度与分布在两个能级上原子核数目的差异成正比。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增大磁场强度来增大两个能级间的能量差,从而增大分布在两个能级上的原子核数目的差异,进而增强磁共振信号。
五、MRI的基本硬件构成
分为:主磁体、梯度系统、射频系统、计算机系统和谱仪、辅助设备
1、主磁体
(1)主磁体是产生磁场的装置
MRI按磁场产生的方式分类
主磁体分为永磁体和电磁体;电磁体又分为常导(已不常用)和超导
(2)MRI按主磁场强度分类:
(场强的重要性:MRI信噪比与场强成正比)
按场强分类:
低场:小于0.5T
中场:0.5T~1.0T
高场:1.0T~2.0T(1.0T、1.5T、2.0T)
超高强场:大于2.0T(3.0T、4.7T、7T)(临床上使用最多的是3.0T的磁共振设备)
(3)优缺点
优点:提高SNR、加快速度、MRS、脂肪抑制、BOLD效应
缺点:价格增高、噪音增加、SAR值升高(与场强平方成正比)、伪影增加
(4)高度均匀的磁场
空间定位需要、提高信噪比、减少伪影、大视野扫描、频谱分析需要、脂肪抑制需要
2、梯度系统
(1)组成
梯度放大器、梯度线圈
(2)作用
空间定位、读出信号、扩散梯度场、流动补偿、流速编码…
(3)梯度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梯度系统是MRI的引擎
梯度系统的性能将决定MRI速度
主要性能指标:梯度场强、梯度切换率
(4)梯度场强
假设有一台1.5T(1500mT)的磁共振设备,施加一个梯度场后。在梯度长中点位置保持梯度长不变,还是1500mT,头侧磁场强度增高为1510mT,足侧为1490mT,假设其为线性的,有效梯度场长度为50cm。
梯度两端磁场强度差值为20mT,梯度场强为(1500mT-1490mT)/0.5M=40mT/M
也就是说,梯度场强(mT/M)=梯度两端的磁场强度差值/梯度场的有效长度
(5)梯度切换率
梯度场可用面积表示,通电后经历爬升时间达到的为梯度场强
切换率=梯度场强度/爬升时间
切换率越高,所需的爬升时间越短,成像速度越快
梯度场的作用效果与其面积相关
梯度场强越高,所需作用时间越短,成像速度越快
从安全考虑,梯度场强和切换率有一定限制
3、射频系统
(1)组成
射频发生器、放大器、射频通道、射频线圈
(2)作用(无线电天线)
激发人体长生共振、接受MR信号
(3)射频线圈的分类(按作用)
激励并接收:体线圈、头颅正交线圈
仅接受(用体线圈激励):表面线圈、相控阵表面线圈(提高信噪比)
(4)接受线圈的选用
Ⅰ、线圈特征
线圈越小:视野越小,信噪比越高
线圈距离组织越近:信噪比越高
单位体积内线圈单位元数越多:信噪比越高
Ⅱ、选择原则
适形:靠近成像组织
适大:略大于目标成像范围,不宜过大
大小合适的适形线圈可获得高信噪比
4、计算机系统及谱仪
时钟、频率、数据的运算、控制扫描、显示图像
5、 其他辅助设备
空调、检查台、冷却系统、激光相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