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工互联

 找回密码
 注册[Register]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登录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1|回复: 0
收起左侧

CT、MRI图像的影像诊断4大原则、5个步骤、3大阅片方法

[复制链接]

  离线 

发表于 2023-2-22 16:5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源:互联网
第一节 影像诊断原则与步骤
医学影像诊断包括X线、CT、MRI、超声等,是重要的临床诊断方法之一。为了达到正确诊断,必须遵循一定的诊断原则和步骤,才能全面、客观地作出结论。
一、影像诊断原则
一般应掌握16字原则,即全面观察、具体分析、结合临床、综合诊断。
(一)全面观察
应用解剖、生理和各种影像方法成像基础知识,通过全面细致的观察,达到发现异常影像表现的目的。
(二)具体分析
发现异常影像后,详细分析它的密度(信号)特点、位置、分布、大小、形态、边缘、数目、周围情况、功能变化及动态变化情况,运用病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具体分析异常表现所代表的病理意义。
(三)结合临床
由于存在“同影异病,同病异影”问题,因此具体分析弄清异常影像所代表的病理性质后,必须结合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病人的年龄、性别、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还有病人的现病史、既往史、居住地、职业史等)进行分析,明确该病理性质的影像所代表的疾病。
(四)综合诊断
所得影像诊断一般有3种:
①肯定性诊断:影像诊断在资料齐全、疾病本身有特异征象时,则可以明确诊断;
②可能性诊断:通过对获得的影像信息的分析,尚无法确定病变的性质,只能提出某种或某几种病变的可能,建议作进一步的相关检查或随诊观察或试验性治疗;
③否定性诊断,即经过影像学检查,排除了某些疾病;但应注意它有一定的限度,因病变从发生到出现影像学表现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个时间内影像学检查阴性,在另一时间检查可能出现阳性表现。
影像医学自身是一个整体体系,虽然各种成像技术的成像原理不同,但都是使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形成影像,其中每一种成像 手段均以其独特的成像原理从不同角度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人体疾 病的本质。鉴于各种影像学方法间的互补性,在很多情况下常需要利用不同检查方法提供的信息互相补充、互相参照、互相对比,从多方位、多角度反映疾病的本质,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影像诊断步骤
(一)了解病史及检查资料
分析影像之前,应详细了解病史和其他相关检查资料,使阅片既全面又有重点,利于影像诊断。
(二)了解技术条件及检查方法
影像图像上有许多信息,包括
①病人的资料,如姓名、检查号、性别、年龄、检查时间等;
②技术条件信息,如在分析CT图像前需了解扫描序号、kV、mA、层厚、扫描架转角、是平扫还是增强扫描、窗技术情况以及兴趣区大小、CT值等等;在分析MRI图像前,应首先明确各图像的扫描序列、是T1WI还是T2WI等,这是因为不同组织器官在不同参数脉冲序列扫描时,它们的MRI特征和信号强度是不尽相同的。这些病人材料及技术信息是影像读片的基础。
(三)明确所分析的图像是正常的还是异常的
在确定所分析图像上是否有异常前,要掌握以下几方面的基本知识:
①熟悉基本解剖知识。例如不要把正常后颅凹的颈静脉骨性结节当成异常征象,也不要把肝门、肺门的大血管断面当成异 常征象。
②熟悉各种器官或器官内各种组织的密度或信号特点。例如正常脑灰质的CT密度比脑白质的密度高,勿误认为异常CT征象。
③了解部分容积效应对影像检查的影响。勿把横膈顶、肾脏上下极误认为异常征象等。
④熟悉各种图像上的常见伪影类型。如CT颅底易产生骨性伪影,可以影响颅底脑组织结构是否异常的辨认。又如器官不自主运动产生的伪影,可影响纵隔、肺门以及腹腔脏器的观察等。但应注意,疾病的产生与发展是互相联系的,而任何一种图像信息都是机体病变的瞬间记录,且各种检查手段显示病变的能力及显示病变的内容也不完全一样,某些早期病变或隐匿病变在某一影像检查时可能表现为阴性。
(四)具体分析异常病灶的详细情况
包括病灶的密度(信号)特点、位置、分布、大小、形态、边缘、数目、周围情况、功能变化及动态变化情况等。
(五)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作出影像诊断
在作影像学诊断结论时,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因为并不是所有病变均能作出定性诊断的,定性诊断率高低与各种影像检查方法有关,如X线定性诊断率较低,而某些部位的CT、MRI定性准确率可达95%;定性诊断率的高低,还与医生的临床经验和影像学诊断经验有关,所以,若能明确诊断的,绝不能含糊诊断;如果定性诊断确实困难的,可根据病情提出某种或某几种病变的可能,建议作进一步的相关检查或进行某种治疗后复查,如有必要还可建议病人做活检或外科探查。
三、阅片方法
(一)系统观察
阅片时切忌无顺序的乱观察或只注意醒目病变,应养成系统观察的习惯,按一定顺序进行,防止遗漏病变。例如观察骨骼系统照片,应依次为骨组织、周围软组织和邻近关节组织;进而观察骨组织时,应依次为骨干、干骺端和骨骺;而且每个部位又依次观察骨髓腔、骨皮质和骨膜等。又如CT图像是断层图像,所以要了解某一器官的全部情况,则需一组连续系列多幅图像,常为10幅乃至几十幅,需仔细观察每一幅图像,然后通过思维而构成某一器官或结构的立体图像。
(二)对比观察
同一张片内,采用对比观察易于发现病变,如胸部照片,常采用左右对比,上下对比,这样容易发现病变。有时人体对称部位的某一侧发生伤病,只有一侧照片,难于判断有无异常,遇此情况应照对侧照片对比,例如判断小儿肘关节有无骨骺分离常需两侧对比。
(三)前后观察
两次以上照片采用前后对比观察,不仅利于发现病变,还能动态观察确定病变性质,判断治疗效果等。
第二节 CT图像阅片步骤和方法
CT图像的形成同普通X线片图像的形成一样,是依据器官和结构间或正常与异常组织间密度上的差别。因此阐述普通X线片图像时密度的概念也适用于CT图像,观察与分析方法也类同。例如密度高的影像称为高密度影,反之为低密度影。但是CT图像是利用组织间的密度差经计算机计算出的重建图像,又是断层图像,所以在具体观察与分析时又有些不同。
第一步 了解病人的病情和临床资料,以明确每个病人 CT阅片的目的和重点。
第二步 了解CT图像上的信息。
CT图像上有许多信息,包括病人的材料,如姓名、CT号、性别、年龄等,与技术条件信息,如扫描序号、kV、MAS、层厚、扫描架转角、是平扫还是增强扫描、窗技术情况、兴趣区大小及CT值等等,其中重点观察病人的性别、年龄、扫描层厚、是平扫还是增强扫描、窗技术情况、兴趣区大小及CT值,这些信息对诊断很有帮助。
第三步 仔细观察每一幅平扫图像。
1.CT图像是断层图像,所以要了解某一器官的全部情况,如脑或肝则需一组连续系列多幅图像,常为10幅乃至几十幅。对每一幅图像都要仔细观察,要按扫描层次的顺序阅片,既可以从上到下,也可从下到上有顺序地逐层阅片,这有助于识别部分容积效应,也不至于把某些管道性正常解剖结构误认为病变或肿瘤。注意观察每一器官或结构是否正常,并尽力对每一影像给予合理解释,然后通过思维而构成某一器官或结构的立体图像。
2.注意阅读不同窗宽和窗位技术条件下的CT图像。“窗宽”和“窗位”是根据检查的目的要求和部位确定的,合适的“窗宽”、“窗位”的 CT图像才不会遗漏病灶。如胸部CT有肺窗和纵隔窗,可先观察肺窗片,再观察纵隔窗片,也可反之,或同一层面肺窗和纵隔窗对照着观察。
第四步 以形态、密度等多方面分析每一个器官。
形态方面主要观察器官的大小、形态、轮廓变化;密度方面主要观察器官的密度有无一致性(普遍性)或局限性增高或减低。对于局限性密度改变要注意病灶的位置、CT值、大小、数目、形态、轮廓、边缘及相邻结构的变化;另外还要观察器官的位置有无改变。凡是病灶密度低于所在器官或结构的密度,称之为低密度灶;若病灶密度高于所在器官或结构的密度,称之为高密度灶;若病灶密度与所在器官或结构的密度相等或相近,称之为等密度病灶;若病灶兼有高、低、等密度改变称之为混杂密度灶。
第五步 仔细观察每一幅增强扫描图像。
要与平扫图像相对照进行观察,注意分析病变有无强化、强化的程度及强化形式,对于动态增强,要注意观察不同时相(如动脉期、门脉期等)病变的强化特点,以利于定性诊断。
如果增强扫描后,病灶密度仍同平扫时一样,即没有密度改变,称为无强化,如果病灶密度增高了,称之为有强化。强化的程度可以是轻微强化或明显强化。强化的形式大致可分为均匀强化、斑状强化、环状强化和不规则强化。均匀强化是指病灶密度呈均匀一致的增高,使病灶边缘更为清楚;斑状强化是指病灶呈斑点状、斑片状密度增高;环状强化是指病变周边出现线状或带状高密度影;不规则强化则是病变强化形态不一,成为混杂密度。
第六步 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得出正确的诊断。
结合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病人的年龄、性别、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现病史、既往史、居住地、职业史等)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如X线检查、超声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三节 MRI 图像阅片步骤和方法


MRI图像是利用氢原子核在磁场内共振所产生的信号经重建而形成的,因此在MRI图像中使用的是“信号”的概念,而不是CT图像中使用的“密度”概念,在MRI图像中描述病变均使用“异常信号灶”来表示。由于MRI的成像原理与CT完全不同,因此它的图像与CT图像有不少不同之处:
1.多方位图像:MRI图像不仅有横断面图像,还常有矢状面、冠状面图像。
2.多参数图像:MRI图像有T1加权像(T1WI)、T2加权像(T2WI)、质子密度加权像(PDWI)、弥散加权像(DWI)、水抑制像(FLAIR)、脂肪抑制像(STIR)、磁共振波谱分析像(MRS)、磁共振血管造影像(MRA)、磁共振尿路造影(MRU)、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等多种,同一组织在不同的加权图像上,其信号表现是不同的。
3.多序列成像:MRI检查需选择适当的扫描序列,常用的有SE序列(自旋回波序列)、GRE序列(梯度回波序列)、IR序列(反转恢复序列)、FLAIR(水抑制序列)、STIR(脂肪抑制序列)等,同一组织在不同的扫描序列上,其信号表现是不同的。
由于MRI图像的上述“三多”特点,导致同一个病人有各种不同的MRI图像,因此阅片时较CT要更仔细。但 MRI检查与CT检查一样,也主要是平扫和增强扫描两种方法,图像也是黑白灰阶
图像,阅片方式也基本相同。
第一步 了解病人的病情和临床资料,以明确每个病人MRI阅片的目的和重点。
第二步 了解MRI图像上的信息。
包括MRI设备的类型、磁场强度和扫描技术条件、使用的脉冲序列,是T1WI、T2WI还是PDWI,是横断位图像、还是矢状位、冠状位图像,是平扫还是增强扫描、扫描层厚、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等,这些信息对诊断很有帮助。


1.jpeg



第三步 有序地、仔细地观察每一幅平扫图像。
1.一般先阅读横断位片(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然后再矢状位片(自右向左或自左向右),最后再冠状位片(自前向后或自后向前);也可先矢状位片,再横断位片和冠状位片。
2.每种体位,先阅读T1WI,再T2WI,然后再阅读其他加权像(PDWI、FLAIR像、STIR像、DWI、MRA、MRCP、MPU 等);也可先T2WI,再T1WI,然后阅读其他加权像。
3.对每一幅图像都要仔细观察,注意观察其中每一器官或结构是否正常,并尽力对每一影像给予合理解释,然后通过思维而构成某一器官或结构的立体图像。
第四步 从形态、信号等多方面分析每一个器官和结构。形态方面主要观察器官的大小、形态、轮廓变化;信号方面主要观察器官的信号有无一致性(普遍性)或局限性增高或减低。对于局限性信号改变要注意病灶的位置、在不同加权图像上的信号特点、病灶大小、数目、形态、轮廓、边缘及相邻结构的变化,对MRS图像还要观察病灶内化学成分的变化;另外还要观察器官的位置有无改变。
凡是病灶信号低于所在器官或结构的信号,称之为低信号灶;若病灶信号高于所在器官或结构的信号,称之为高信号灶;若病灶信号与所在器官或结构的信号相等或相近,称之为等信号病灶;若病灶兼有高、低、等信号改变称之为混杂信号灶。
第五步 仔细观察每一幅增强扫描图像。
MRI增强扫描一般只做T1WI,因此增强图像只要与平扫的T1WI对照进行观察,注意分析病变有无强化、强化的程度及强化形式,对于动态增强,要注意观察不同时相(如动脉期、门脉期等)病变的强化特点,以利于定性诊断。
如果增强扫描后,病灶信号仍同平扫时一样,即没有信号改变,称为无强化,如果病灶信号增高了,称之为有强化。强化的程 度可以是轻微强化或明显强化。强化的形式大致可分为均匀强 化、斑状强化、环状强化和不规则强化。均匀强化是指病灶信号呈 均匀一致的增高;斑状强化是指病灶呈斑点状、斑片状信号增高; 环状强化是指病变周边出现线状或带状高信号影;不规则强化则是病变强化形态不一,成为混杂信号灶。
第六步 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得出正确的诊断。
结合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病人的年龄、性别、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现病史、既往史、居住地、职业史等)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如CT检查、X线检查、超声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版权声明】本平台属公益学习平台,转载系出于传递更多学习信息之目的,且已标明作者和出处,如不希望被传播的老师可与我们联系删除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698920856355078670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醒:禁止复制他人回复等『恶意灌水』行为,违者重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gister]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한국 사람 日本語 Deutsch русский بالعربية TÜRKÇE português คนไทย french

QQ|RSS订阅|小黑屋|处罚记录|手机版|联系我们|Archiver|医工互联 |粤ICP备2021178090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2 17:01 , Processed in 0.258212 second(s), 6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Copyright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