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线
|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更多消化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上「临床决策助手App」!
下消化道出血临床常见,占全部消化道出血的20%~30%[1]。值班遇到下消化道出血,掌握5大内镜下治疗方式!
1
热凝固治疗
对于血管畸形病变出血,氩离子凝固术(APC)是目前常用的方法。
内镜止血治疗后,小肠出血会有一定的再发率,血管扩张性病变的发生率更高。
小肠血管扩张性病变再出血的风险因素:病变数量、年龄>65岁、病变位于空肠、合并心血管疾病、慢性肾脏病、应用抗凝药和输血等。
结直肠血管畸形常见于老年人和右半结肠,若有急性或慢性出血证据应内镜下止血。
非接触热凝固治疗(APC)使用简便、安全且效果好,有效提高Hb水平并减少输血频次。
对于肠壁较薄的右半结肠,建议选用30-4W的较低功率,氩气流速控制在1L/min;探头距离黏膜面的距离应保持在1-3mm,且发射1-2s脉冲。
对于面积较大(>10mm)以及位于右半结肠的血管扩张,可在凝固之前使用生理盐水进行黏膜下注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息肉切除术后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出血,有时金属夹夹闭止血无效或者一些病例很难释放金属夹,可考虑使用APC。
2
金属夹止血
小肠溃疡表面裸露血管所致的活动性出血及Dieulafoy溃疡,内镜下钛夹止血效果好。
内镜下金属夹止血是憩室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可直接夹闭出血部位,也可以“拉链”的方式封闭憩室开口;若合并活动性出血,可使用稀释的肾上腺素于憩室内或憩室旁注射。
金属夹止血可避免透壁性损伤和穿孔的风险,闭合力量的增加、可旋转以及在释放前能够开闭的能力,使得其可更简易地用于止血。
息肉切除术后出血危险因素:息肉大小(>2cm)、粗蒂、位置(右半结肠)和服用抗凝药物。
息肉切除术后出血推荐使用金属夹止血,耙状金属夹闭合系统(OTSC)也可作为息肉切除术后出血的挽救性治疗方法,OTSC装置可安装于内镜头端,工作原理类似于套扎器。
3
黏膜下注射
对较局限的小出血病灶,尤其是血管性病变,或视野不清晰无法进行镜下治疗时,可经结肠镜插入注射针进行局部黏膜下注射。
通常需与其他方法联合使用,否则止血成功率较低且再出血风险大。
4
联合方法
对于高危的下消化道出血,尤其是憩室出血和息肉切除后出血,两种或多种内镜下止血方法联合应用,可显著降低再出血、手术及死亡的风险。
如何评估下消化道出血的严重度?
小肠出血的药物治疗指征及推荐药物是什么?
打开决策助手App临床指南模块
搜索疾病名,对话国内外权威指南!
下载决策助手App,指南随时免费下~
参考文献:
[1]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20).
来源:https://www.163.com/dy/article/HQQUAQF90514AD7C.html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