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工互联

 找回密码
 注册[Register]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登录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9|回复: 0
收起左侧

第三届中国医学影像AI大会:一大平台、一本新书、一份瞩目的人才培育计划

[复制链接]

  离线 

发表于 2022-12-19 07: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1.jpeg


2022年12月17日-18日,由中国医学影像AI产学研用创新联盟(CAIERA)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医学影像AI大会」,在线上盛大开幕。

本次大会将以“AI破冰,你我同行”为主题,围绕医学人工智能产品临床应用实践及未来展开讨论,探讨人工智能产品在健康中国行动中的应用场景、存在的问题及挑战、人工智能产品真实世界数据验证等相关问题。
作为本次大会的战略合作媒体,雷峰网进行了全程报道。
大会伊始,在上海长征医院放射诊断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委员、秘书长萧毅教授的主持下,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政委宋耀星、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执行副会长王建华、上海市科委副主任朱启高、科技部高技术司副司长梅建平、上海药监局副局长郭术延(代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徐景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曹雪涛,分别作了精彩的开幕式致辞。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政委宋耀星
2.jpeg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政委宋耀星致辞。
他谈到,上海长征医院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转隶海军以来紧抓转型建设的发展契机,推动学科建设有序发展。放射诊断科作为上海长征医院建设的缩影,在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分会主任委员刘士远主任的带领下,在肺癌诊断、COPD诊断以及骨关节诊断等方面形成了明显特色。
近5年来,获得了多项基金课题和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步搭建了政、产、研、学、用创新合作交流平台,积极推动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的临床应用和研究以及放射数据库的建设,参与了国家多项相关标准的制定,推动了放射数据库的建设,引领了行业的快速发展。
宋耀星指出,期待(第三届中国医学影像AI大会)继往开来,既要为近两年中国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的发展做出总结性交流,也要展望未来再出发,推动医疗AI为健康中国、健康人民做出更大贡献。
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建华
3.jpeg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建华致辞。
他谈到,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作为一个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跨学科的资源整合、跨界融合的高端创新平台,在国务院、科技部、工信部、教育部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率先支持成立了中国医学影像人工智能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平台,聚集了医学影像AI这一头部领域,整合了产业资源,推动了行业产品落地和标准的形成,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王建华指出,当前正处于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目前75%的智慧医疗影像产品是由AI企业和医疗器械公司绑定研发,但仅靠头部企业远远不够,未来要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为突破口,希望各界人士能够加入到医学影像人工智能产学研用创新平台中,探索产学研深度合作的新模式、新机制、新方法、新途径,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作出贡献。
上海市科委副主任朱启高
上海市科委副主任朱启高在致辞中表示,医疗行业正在进入数字化的爆发期,人工智能和医学影像二者之间的结合越来越密切,尤其是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领域的赋能,已经在疾病诊断分期治疗、手术方案制定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jpeg


上海长征医院作为在国内最早开展人工智能与医学融合发展的探索者,在刘士远教授的带领下,近4年来率先开展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的探索,在各界的支持下建立了医学影像AI产学研用创新合作平台,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大力支持。
他表示,“后续我们将一如既往支持医学影像AI的创新发展,用科学的态度开展医学影像AI产品的临床验证,用先进的科技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科技部高技术司副司长梅建平
5.jpeg


科技部高技术司副司长梅建平致辞。
他谈到,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高技术,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经济、国际格局等方面都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当前科技部正在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十三五”期间启动了“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坚持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应用协同推进,将一智慧医疗作为典型应用领域进行了重点布局,并积极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
未来将实现计算中心、超算中心、数据中心的互联互通与开放共享,为科技创新和产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人工智能普惠算力,成为支撑智慧医疗等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底座,也将为我国医学影像人工智能抢占科技制高点,培育全球竞争新优势做出有益贡献。
上海药监局副局长郭术延
6.jpeg

上海药监局副局长郭术延,代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徐景和致辞。

他谈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报告强调,要推进建设中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高端智能装备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这些规定为我国医学影像智能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开辟了发展道路。
在医学影像方面,人工智能影像产品保有量持续增长,国产化进程不断加快,在慢病管理、虚拟助手、手术机器人、药物研发等领域均已实现不同程度的突破。展望未来,我国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发展前景美好,大有可为。
因此,现阶段要进一步完善医疗器械法规标准体系,持续打造医疗器械监管法规制度的升级版和现代版;更要进一步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技术审评指导服务前移,加快临床急需医疗器械产品上市步伐;同时我们也将持续做好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监管科学研究,开展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方法学研究,加快构建覆盖各种应用场景,产品技术的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相关注册指导原则体系,配合国家产业鼓励和支持政策,推动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产品更好更快地应用于临床。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曹雪涛
7.jpeg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曹雪涛在致辞中表示,当前随着算法算力、数据等关键要素的积累和突破,人工智能正在加速拓展更多的应用场景,不断向各领域交叉融合渗透,带动人类社会全面进入智能时代。而影像领域作为数字经济的关键生产要素和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人工智能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急先锋”。

国家卫健委一直致力于促进和推动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在顶层设计上与国家药监局、工信部等相关部委合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加速发展、资源建设合作交流与示范应用的政策举措,积极探讨自主创新的中国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发展之路,全面支撑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在领域蓬勃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正视和应对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挑战,积极解决产品覆盖面不够广、稳定性不够高、产品的形态尚不能够完全满足临床需求等实际应用问题,期待联盟与产业上下游共同努力,为推动行业的快速发展,为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放射之家平台启用

8.jpeg


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发展关乎全社会、全人类的未来,本次会议瞄准现阶段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汇聚多方智慧,从基础研究、临床转化、产业促进等各个方面,全面洞察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的前沿进展和所面临的挑战,深入挖掘影像数据的潜力,积极探讨自主创新的中国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发展之路,全面支撑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正是因为有着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的初心,“放射之家平台”应运而生。该平台由上海九州智慧医学影像研究院与中国医学影像AI产学研用创新联盟联合推出,包含了“数据平台”、“学术平台”、“科普平台”、“医生平台”等内容。
本届大会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冯晓源、上海长征医院刘士远、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彭卫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陶晓峰、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程英升、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王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汪登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严福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王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顾雅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杨军、上海九州智慧医学影像研究院张磊等,作为启动嘉宾参与本次放射之家平台启用仪式。
数智化放射专科高质量发展综合能力提升行动

9.jpeg

借助放射之家平台启用的契机,中国医学影像人工智能产学研用创新合作平台联手行业协会,正式发布了“数智化放射专科高质量发展综合能力提升行动”。

其中,2022-2023年度发布和执行的首批健康中国九州行项目,包括以下6项:慢病早筛影像标准宣贯项目、放射影像标准数据库、放射科全方位能力提升项目、放射科质控与规范九州行项目、科普惠万家项目及影像探索家项目。这些项目将推动联盟各单位把成熟产品和学术推往全国,助力健康中国快速发展。
其中,拜耳、西门子、飞利浦、联影智能、通用电气、佳能医疗、慧影医疗等十余家企业荣膺以上奖项,赵喜、李懋等获得影像探索家优秀个人证书。
10.jpeg

2022年度突出贡献优秀个人
11.jpeg
2022年度突出贡献专家

《中国医学影像AI发展报告2021-2022》新书发布

12.jpeg

中国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1-2022)

随后《中国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1-2022)》的发布将本届会议掀到最高潮。
中国医学影像AI产学研用创新联盟成立伊始,联合国内三甲医院的影像专家、科研专家和领先的AI医学公司共同起草了首期的中国医学影像AI白皮书,在2019年3月正式发布。
经过两年的沉淀,本届大会发布的第三期《中国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1-2022)》历时6个月余,经过4轮修改、4次编委讨论会、40余位编委和百余位编者的大量调研和讨论,沉淀为20余万字凝练在13章内容中,多角度、多立场、多视角体现了“政、产、学、研、用”的最新变化。
刘士远指出,这本专著,一是体现了中国医疗影像AI在学术研究方面与时俱进,科研产出稳居全球第一梯队;
二是说明该领域方兴未艾,医学影像AI研究热点持续升温;
三是证明医学影像AI数据库规范化建设势在必行;
四是见微知著,有助于让更多人通过医疗影像AI了解影像组学,借此推动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碰撞和交融,助力精准诊疗时代的到来。
大会主席刘士远:联盟正推行“顶天立地人才计划”
随后,论坛正式迎来一场主题演讲和三场圆桌访谈。主旨演讲环节由原复旦大学副校长张志勇教授担任主持人。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影像AI产学研用创新(平台)联盟理事长、上海长征医院放射诊断科主任刘士远教授就《医学影像AI拓局之思考》做主旨演讲。

13.jpeg


刘士远教授谈到,刘士远教授谈到,当前中国医学影像AI发展现状健康积极。从注册审评来看,截至今年12月,国家药监局批准了41个医学影像相关的AI产品,其中10个产品获得CE和FDA认证,产品形态更加丰富、临床场景更加匹配、工作流程全面覆盖,接下来国家药监局将继续审批一些骨干项目,如,心脑血管疾病、胸部疾病、糖尿病、骨关节等相关的影像AI。
他进一步表示,AI医学影像企业应加快建设一纵一横业务布局,不断提升AI产品的临床和商业价值,形成以疾病为中心、智能及标准化的临床工作流程。
当前医学影像AI也面临一些痛点问题,例如核心算法人才以及复合型人才短缺导致供需不平衡、大量数据标注的标准及行业标准问题亟待解决、资本马太效应使创业公司融资举步维艰,同时AI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系统商业模式单一也是目前的常态化问题。
最后,刘士远教授表示,未来将持续加强医工结合,推动早筛早诊,加强基层工作、科普宣传、国际交流等方面,推动医学影像AI的快速发展。
尤其在人才培养方面,目前联盟正在建设“顶天立地人才计划”,将陆续成立医学影像高校联盟、医工交叉工作委员会、启动县域放射科主任培训计划、建设中华影像云博物馆,最终打造为赋能医院的精英科研人才以及基层医院教研骨干人才。
三大主旨圆桌,谈透医、政、企的群策群力
第三届中国医学影像AI大会的开幕式中,一共举办了三场圆桌论坛,这在以往的两届大会中绝无仅有。
三场圆桌分别围绕“智慧医院及数智化影像科建设”“多方视角看影像AI落地与未来展望”“科技创新、智慧设备服务健康中国”三大主题进行深度对话。
“智慧医院及数智化影像科建设”圆桌论坛
14.jpeg

今年7月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发布《关于放射影像数据库建设项目课题立项评审结果公示的通知》,标志着政府主导的放射影像数据库体系化标准化建设的序幕正式开启。

第一场“智慧医院及数智化影像科建设”圆桌论坛中,健康界创始人赵红担任本环节的主持人。
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中心杨爱平主任阐述了建设放射影像数据库的价值,他提到,《“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强调了要完善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要素体系,将大数据作为全民健康信息的新基建,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的重大工程来推动,数据库的价值和应用已经越来越明晰。
杨爱平主任表示,下一步将从国家层面全面建立覆盖业务全链条的数据采集、传输、汇集和存储系统,制定健康医疗大数据分类、分级、分域的应用规范,同时推动一批公开数据集的发布,来开展稳妥、安全、有序的数据集使用。
上海卫健委医政吴宏处长从区域层面介绍了上海市医学影像平台的建设。他表示,上海目前已经基于同一个标准推动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影像学的互联、互通、互认,只要确定相应的影像学质控标准,相关的医疗机构都可以进行影像调阅,对提升影像质量,减少患者的重复检查,都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中国医院协会方来英副会长曾担任北京市药监局局长,北京市卫健委主任、党委书记,针对医学影像AI收费难的问题,他建议,在和政府有关部门讨论收费问题时,企业要学会从总体社会医疗费用消耗成本的角度“算大帐”。任何新技术的使用单价可能是高的,但对于社会总成本一定是降低的。除了强调技术优势,还要能够在医保资金的使用、医院成本控制等方面给出足够的案例去分析、研究和阐释AI的价值。
医学影像AI的第一使用方是医院和医生,他们对医学影像AI的态度尤为重要。
中国放射医师分会协和医院金征宇会长观察到,目前AI产品和临床需求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匹配问题,不少企业仍是以工程师思维来看待AI与医生之间的关系。企业在设计产品时,须找准服务对象的痛点,例如是专攻哪一类疾病的医生,是三甲医院医生还是基层医院医生,这些都是需要纳入考量的因素。
上海市同济医院已经在临床中引入了多种医学影像AI产品,也与多家医学影像AI公司展开研究合作。
同济医院程英升院长表示,同济医院未来能通过远程医疗将AI产品逐步推广到医疗集团和医疗联合体,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但牵涉到整体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以及AI产品的标准化、规范化问题,还要进一步做很多工作。
原复旦大学副校长张志勇,从顶层、中层、基层三个角度提出促进医工融合的建议。他表示,设置研究课题的部门应该从顶层设计,让课题研究方向更多向医学影像AI领域倾斜;中层即市级科委,医院、高校科研处,以及高校资产经营公司等,要搭建一个临床医生和AI技术人员之间的顺畅的沟通平台;基层的一线医生与技术人员也要敞开心门,以解决临床问题为核心促进彼此的交流与对话。
“多方视角看影像AI落地与未来展望”圆桌论坛
15.jpeg

第二场圆桌论坛围绕医学影像AI的落地与未来进行讨论。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任委员刘士远教授表示,从实际的临床刚需出发,真正有前景的AI产品,需要基于临床场景解决多任务、多维度的问题,并基于部位和器官输出整体检查的结果,例如基于胸部CT能够出具包括心肺纵膈胸壁所有器官的病变报告,这是临床对AI产品的期望。
对于AI产品的收费问题,刘士远教授认为,AI收费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各方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目前我国尚未明确数字胶片、医生诊断的收费,这两项付费习惯的确立恰恰是实现AI产品收费的前提。部分省市已经率先进行了这两项服务的收费实践,有关经验需要大家参观学习谈论并为决策部门提供依据。
AI产品在基层医疗机构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落地基层存在很大的挑战。刘士远教授提到,对县域医疗机构的调研显示,县域有70%的医疗机构对AI产品有需求,但是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购买,这是未来还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学会角度出发,学会正在有计划地推进学术支持和资源下沉,通过互联、互通将AI产品引入到基层中。
浙江省放射质控中心主任龚向阳表示,目前浙江省医院目前已经有十几款AI产品在应用,这些产品都一定程度上帮助医院的临床和管理工作。但AI产品和临床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不是在技术上,而是在应用场景的选择、服务模式、AI公司的盈利模式上,以及医院对AI产品的估价和因为企业自己的估价之间也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鸿沟。以肋骨骨折AI产为例,产品很有用,但是医院可能会有价格太高的顾虑。
国家医保DRG付费技术指导组组长郑杰主任认为,目前关于AI产品收费的矛盾在于缺乏一个明确的成本核算,无法说清楚机器折旧费、影像诊断费,以及AI的使费用,因此陷入了AI产品到底应不应该单独立项的争议中。问题需要回归如何建立中国的成本核算体系,只有在建立成本核算体系的前提下,才能对未来医学影像AI的发展给予更多支持。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是上海市36家市级公立医院的投资运营管理主体和办医主体,在医院数据管理、应用开发方面有丰富的经验。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医疗事业部沈兵主任表示,AI在医疗场景的应用已比较成熟,在这个大背景下,医院如果不把AI和医学进行紧密的结合,最终会被这个时代所抛弃。在实际的工作中,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专门成立了临床研究促进发展中心,其中很大一块是与AI技术相结合,设立了连接医院端和企业端的平台,医院和企业可以互相匹配合适的研究课题和临床试验。
上海浦东新区公利医院张登海副院长结合AI产品在医院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分享。张登海副院长表示,AI产品在医院落地数年后,可以用“信任在增加,忧虑已出现”来概括。忧虑的方面,包括医生对AI的依赖性正在增加,而这很可能不利于年轻医生的成长。在应用现状上,现在AI产品更多是模仿人的智能,但还有另一类能够绕开人的思考和信息加工方式输出新模式的智能,这种“非人类人工智能”值得高度重视。
“科技创新、智慧设备服务健康中国”圆桌论坛
16.jpeg

第三场圆桌论坛邀请了传统影像设备厂商与新锐AI玩家,从各自的企业部署出发探讨影像科技的赋能作用和落地应用。

GE医疗中国副总裁、GE医疗影像事业部总经理陈金雷表示,GE医疗特地针对基层需求提供了创新的服务,在县域搭建了智服务中心,通过协同布局服务指挥中心、呼叫中心、备件中心和人才培训这4大中心,为基层提供更好服务。GE医疗在战略上也提出了一个新的目标,未来要做中国的国产创新,今后推出来的产品除了设备本身,还要100%具备远程数字和智能功能,充分服务临床的一线需求。
飞利浦大中华区副总裁,市场与医学事务负责人孔发介绍,硬件、软件与AI是分不开的,飞利浦在选择AI创新公司时有三大原则,包括有意义的创新贴近临床需求、长期深耕某一临床场景的应用开发和投入并具有全球视野,以及一定要有社会责任感,合作伙伴需要能够关注到患者、临床医生的实际需求。
西门子医疗大中华区数字化医疗业务部总经理陈黎峰介绍了西门子数字化医疗的差异化定位。他表示,西门子医疗在数字医疗与人工智能方面进行了很多创新,不少智能技术已经跟设备融为一体,打造一个智慧扫描的平台。在本土化战略上,除了不断增加研发内功,西门子致力打造与国内顶尖医疗机构、科研院校、企业共同合作的创新生态,希望能利用这个生态来加速研究的孵化跟落地。
数坤科技董事长毛新生从产品场景选择的角度分享了公司的经验。他认为,从业者不能够把医疗AI当成一个锤子,什么都是钉子,而是要与医生坐下来去理解他们的工作场景和痛点。实际上,医生的工作还有特别多重复性的成分,如何利用数据和算法去解决这些重复性的繁重工作,并整合和优化流程,这是AI的价值所在。
联影智能联席CEO 周翔阐述了联影智能所采取的独特落地模式。他表示,AI的多维落地非常重要,联影智能的布局从全栈全谱出发,没有选择从单个病种去突破,而是必须要做全。联影智能在联影集团的支持下,可以软件、硬件、云端、边缘侧、移动端、车载等方面都有落地,这是联影智能在布局上的优势之一。
在AI产品的研发过程中,医院和医生是不能缺席的角色。慧影科技CEO 柴象飞分享了公司在与医院医生合作进行产品研发的经验,他认为,要实现和医院医生的长远协作,必须要有科研价值作支撑,因为产权实现的周期很长,医院和医生不一定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因此,这项合作研究一定是双方都共同想做的事情,并且能持续有阶段性的产出,包括论文、基金和专利的产出。
开幕式和三大圆桌对话之后,各个分论坛纷至沓来。
17-18日,大会将继续开展“健康中国与智慧影像发展展望”、“医疗产学研合作健康发展”、“人工智能临床交互论坛并产业化现状之神经系统应用”、“人工智能临床交互论坛并产业化现状之头颈部应用”、“人工智能临床交互论坛并产业化现状之骨关节及乳腺”、“AI探路者+惠在九州示范项目展示”、“智在九州示范项目展示”、“PostRSNA2022影像设备新技术汇报会(上海站)”、“2022发展报告新书发布论坛”等数十个平行论坛。
如“AI探路者+惠在九州示范项目展示”、“智在九州示范项目展示”等,均是2018年第一届大会之后首次设置,定向特邀AI头部企业创始人分享自己的创业历程和感触,答媒体问。
另一方面,接受各企业及研究院所提交的案例申请,在AI大会进行演讲和答评委问,分享AI产品为临床、为基层、为患者带来的巨大改变。
由于评委团中有诸多的评委来自医院相关科室,他们围绕企业产品和案例,提出了直接、犀利的现场质询与指导,对企业的产品研发和商业落地提出了宝贵意见,精彩纷呈。
议程密集、大咖云集的首日论坛,为本次大会奠定了基调,也充分凸显“AI破冰”需要产业链上下游的参与者共同接力,共策未来。
此后,雷峰网将会持续输出各分论坛的精彩报告,敬请关注更多详细报道和专家访谈。
17.jpeg



来源:https://www.163.com/dy/article/HOT8VVHP0531NMSL.html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醒:禁止复制他人回复等『恶意灌水』行为,违者重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gister]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한국 사람 日本語 Deutsch русский بالعربية TÜRKÇE português คนไทย french

QQ|RSS订阅|小黑屋|处罚记录|手机版|联系我们|Archiver|医工互联 |粤ICP备2021178090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5 14:40 , Processed in 0.351760 second(s), 6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Copyright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