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工互联

 找回密码
 注册[Register]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登录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9|回复: 0
收起左侧

东软、联影、万东、安科、明峰:国内影像五巨头CT产线详析

[复制链接]

  离线 

发表于 2022-11-23 01:2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源:器械汇
最近几个月,国内医学影像圈颇为不平静。
8月22日,联影医疗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这家成立于2011年的“影像新贵”,与早在1997年就已IPO的老牌械企万东医疗,一南一北,成为目前国内仅有的两家具备CT和MRI研发制造能力的上市企业
与此同时——
9月1日,东软医疗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6月30日,深圳安科申请创业板上市获受理。
6月29日,明峰医疗申请科创板上市获受理。
1.jpeg


▲ 图1 五大厂商产品线对比
从产品线列表可以看出,东软医疗、联影、万东、安科、明峰这五大厂商有三条完全重合的产线,分别是:CT、MRIDR
来自灼识咨询的数据显示:
2020年,全球CT市场规模约135.3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约215.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8%;
2020年,中国CT市场规模约172.7亿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290.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5.3%。
2020年,全球MR市场规模93.0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145.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5%;
2020年,中国MR市场规模89.2亿元,预计2030年将增长至244.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0.6%。
2020年,全球XR市场规模约120.8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202.7亿美元;
2020年,中国XR市场规模约123.8亿元,预计2030年将达206.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5.2%。
从以上数据可知,CT、MRI和DR这三类医学影像诊断产品,无论放眼全球还是国内、当下还是未来,CT的市场规模都是最大的
本文从产品、收入、研发等多个方面,对这五大厂商CT产线的各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数据收集截至2022年10月20日)
01
2.jpeg


▲ 图2 2019年-2022上半年总营收及利润
2018年,卫健委发布《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18年)》,规定64排(不含)以下CT不再纳入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管理目录,释放了各级医疗机构特别是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的需求,促进了国内CT市场的快速增长。
2020年爆发的新冠疫情也对CT发展带来重要影响,推动了大中型公立医院对国产品牌的进一步认可,为国产CT带来后续发展空间。
尽管各厂商营收体量不同,但CT收入都占据了半壁江山,且比例还有逐年提升的趋势。以2021年数据为例
东软医疗CT收入15.72亿,占总营收的56.08%;
联影医疗CT收入34.21亿,占主营收入的47.87%;
深圳安科CT收入4.54亿元,占主营收入的67.50%;
明峰医疗CT收入3.12亿元,更是占了总营收的90%以上。
02
3.jpeg


▲ 图3 五大厂商CT产品型号
在国产CT领域,东软医疗是当之无愧的先行者。
1997年,东软医疗创始人团队研发出首台全身CT。
1998年,东软医疗正式成立,陆续开发出多款CT新品:
2000年,首台螺旋CT;
2003年,首台双排螺旋CT;
2008年,首台16层CT;
2012年,首台64层CT;
2015年,首台128层CT;
2019年,首台256层宽体探测器能谱CT;
2020年,首台512层CT。
来自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中国CT安装量中的11.5%由东软医疗生产。
从产品构成角度来看:
64层至128层CT是CT市场中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64排以下CT的国产化率已经超过50%,国产品牌替代率较高。
作为三级医院和部分二级医院主力机型的64排CT,国产品牌渗透率逐渐提高,已进入国产替代的关键期;除东软医疗、联影、安科、明峰之外,赛诺威盛、开影等国产厂商也开始崭露头角。
高端/超高端CT领域,东软医疗、联影、安科、明峰均有相应产品面市,也是目前仅有的四家拥有超高端CT上市产品的国产品牌厂商,未来无疑将与进口品牌展开一番较量。
以东软医疗“NeuViz Epoch(无极)”在2020年5月底获批上市作为开端,2020年下半年,国产超高端CT迎来一个小高潮
8月初,联影医疗“uCT 960+”获批NMPA;
12月初,深圳安科发布“ANATOM S800盛景256层CT”;
同在12月,明峰医疗“QuantumEye量子眼256排超高端CT”获批NMPA。
4.jpeg


▲ 图4 超高端CT技术指标对比
256层或以上CT能够极大改善成像质量并缩短扫描时间,具有科研和临床双重价值,可以满足现在和未来一段时间大型医疗机构升级换代需求。今年7月份卫健委最新发布的《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现有三级医院3275个,较去年新增279家,这也是未来配置高端/超高端CT的核心市场
03
自1971年CT首次应用于临床以来,CT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飞速发展,从提高机架转速、增加探测器排数、提升球管性能等硬件进展,到图像重建算法更新迭代、多模态多维度信息提取、光子计数等技术创新,CT正在向更加多元化的方向迈进。
未来几年,五大厂商在CT产线都有着明确的研发计划和时间安排。作为其中CT产线较薄弱的万东医疗,在三年计划里也已经列出了未来CT产线的三个发展阶段。
5.jpeg


▲ 图5 正在开发的产品及上市时间线
在研发投入方面,五大厂商的占比基本都达到了10%以上。以2021年数据为例:
东软医疗:研发投入3.71亿,占比13.2%;
联影:研发投入10.48亿,占比14.45%;
万东:研发投入1.07亿,占比9.27%;
安科:研发投入0.71亿,占比10.40%;
明峰:研发投入0.82亿,占比23.22%。
6.jpeg


▲ 图6 五大厂商研发投入对比
7.jpeg


▲ 图7 研发人员数量及收入
说明:
(1)东软医疗数据截至2022年6月30日,其他厂商数据截至2021年末。
(2)研发人员平均收入计算方法:研发费用中的职工薪酬总数除以研发人员数量。
五大厂商的研发人员数量基本都占到了员工总人数的20%以上,联影更是达到接近40%的比例。
从研发人员收入来看:
万东在五大厂商中最高,平均44.75万/年
其次是明峰,平均37.69万/年
联影安科平均分别为31.47万元/年、22.21万元/年
东软医疗按2022年上半年平均值推算,全年约为15万
收入还需考虑到地域差异性。五大厂商中,联影位于上海,万东位于北京,安科位于深圳,明峰位于杭州,这四地在2017-2020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均超万亿;东软医疗位于沈阳,其地区生产总值相对上述四个城市低了一个数量级。以下为2017-2020年这几个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对比图
8.jpeg


▲ 图8 五地2017-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
截至2022年6月底,东软医疗在全球累计发售44,000台影像设备;联影医疗共推出80余款产品,2019-2021年累计发售影像设备8000余台。这对“影像双雄”,撑起了国产CT的半边天。
东软医疗的孤军奋战、联影医疗的横空出世,到安科、万东的奋起直追,再到明峰、康达、赛诺威盛、开影等厂商的百花齐放……与二十多年前的茫然摸索不同,如今,国产替代的政策支持更加有力国内CT厂商也在补齐短板,从简单模仿向技术创新转变:从中国第一台全身CT的“零突破”,到16层、64层…512层、640层加速发展,再到光子计数、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的自主可控,都将让国产品牌的推进更加从容自信。
注①:未经会计师审计或审阅,不构成盈利预测或业绩承诺。
注②:万东医疗的第一支柱产品线是DR,其CT产品无论在销售数量还是金额方面,目前都无法与另外四家厂商相比拟,故未在此列出。
注③:资料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本文数据来源于财报或招股书。

来源:https://www.163.com/dy/article/HMKNPB0B0514CG7L.html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醒:禁止复制他人回复等『恶意灌水』行为,违者重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gister]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한국 사람 日本語 Deutsch русский بالعربية TÜRKÇE português คนไทย french

QQ|RSS订阅|小黑屋|处罚记录|手机版|联系我们|Archiver|医工互联 |粤ICP备2021178090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2 23:30 , Processed in 0.275416 second(s), 6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Copyright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