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线
|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健康,坚持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作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明确提出2035年“建成健康中国”。而这其中,卫生急救事业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项。
在武汉市,目前每天大约有2507次求救电话铃声,在武汉市急救中心120调度大厅响起;每天,大约有483趟次救护车疾驰在武汉三镇;每天,大约有1000多名急救工作人员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在与死神赛跑。今天《城纪十年》一起来看看十年以来,武汉市急救中心飞速的发展和进步。
在武汉市急救中心急救指挥调度室里,紧张的电话声此起彼伏,有的工作人员正在为患者和家属进行电话指导,而有的已经在紧张的调度救护车。
今年9月28日上午,一位市民突然晕倒在路边,接到市民急救电话后,武汉市急救中心紧急调度,医护人员仅5分钟就到达现场,将患者送到了最近的医院急救。
在武汉市急救中心工作了20年的江岸急救站站长徐步安告诉记者,这样的急救速度放在10年前,几乎难以想象。
武汉市急救中心江岸急救站站长徐步安:“10年前出车可能会需要跑到10公里甚至更远以外的地方去接病人,这个时间比较长,尤其是碰到交通高峰的时候,甚至半个小时都不一定能够到病人身边,现在我们的站点建得密集以后,半径一般都在4至5公里,所以我们一般都能在10分钟左右就能赶到病人身边。”
2012年,当时的武汉市急救中心仅有29个急救站,而到了2022年,已经建有84个急救站。仅今年就已经有梨园急救站、钢都急救站、光谷同济急救站等12个急救站相继投入使用。急救站点的不断增多,缩小了急救半径,提升了急救速度。
武汉市急救中心副主任刘惠敏介绍,在10年前,打造的是15分钟急救圈,当时的平均到达现场时间是14分24秒,而目前提倡的是打造10分钟急救圈,目前他们也逐步接近了这个时间,到达现场时间平均是10分17秒。
目前,武汉市急救中心还建有2个空地急救站,2个水上急救站,让急救触角“上天入水”,形成独具特色的水、陆、空立体救援体系。
而在增设站点,构建“立体急救网”的同时,武汉市急救中心还在救护车中投入使用了呼吸机、心电图机、除颤监护仪等现代化设施设备,让患者“上车即入院”。
患者在救护车上的生命体征监测,依托网络实时传送给医院急诊科,不仅实现了急救中心、救护车、院内三方急救信息互联互通,而且也极大的提高了患者救治的成功率。
而更让人欣喜的是,这10年来武汉市民开始注重“急救”知识的学习。以前人们认为掌握“急救知识”是医护人员的事情,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主动学习和了解“急救知识”。
武汉市急救中心急救培训中心主任乐薏:“我们把急救知识送到学校,送到社区,送到企事业这些单位里面去,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急救知识很简单,只要我有爱心,只要我有手,我愿意我都可以去帮助人,所以我也很开心,其实有很多人我帮助了以后,大家组一个团队一起来帮助别人,所以越来越多的志愿者也在慢慢地涌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武汉市急救中心不断发展,提升服务质量。从2012年出车量87527车次,到2022年的185785车次,出车量增长了113.02%;平均出车反映速度从2012年的2分50秒到2022年的1分38秒,出车反应速度提升了55.45%。
武汉市急救中心用实际行动,为武汉这座千万人口的大城市构筑起了坚实的健康急救防线。
武汉市急救中心副主任刘惠敏介绍,十四五期间,武汉市急救中心将进一步提高指挥调度能力,缩小急救服务半径,中心城区急救站达到90个,新城区急救站50个,积极打造10分钟急救圈、新城区15分钟急救圈,形成院前院内协同救治,水、陆、空立体急救网络,进一步为江城人民健康事业保驾护航。
来源:https://www.163.com/dy/article/HL6M9KUE0530PS59.html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