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工互联

 找回密码
 注册[Register]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登录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4|回复: 0
收起左侧

当猝死离我们越来越近,如何用好身边这个“救命神器”?

[复制链接]

  离线 

发表于 2022-10-30 20:2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近两年,越来越多的人倡导在公共场所科学、合理、有效地配置AED,并进行培训推广AED的使用。随着这些年猝死事件的频发,心源性猝死的急救和AED设备的使用逐渐为人们所重视,也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近半年来,aed 相关话题至少 4 次冲上热搜,出现在普通百姓的视野中,可以说是引发了全民的关注了。
213002fum77dxyx7w78mmr.png
AED到底是什么?能做些什么呢?在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今天,猝死街头的报道并不少见,有报道称:2020年9月25日上午,在北京地铁中,一名男子突然晕倒,现场乘客将其抬上站台,而后有两名热心群众先后对其实施心肺复苏。约半个小时后,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并将其送往医院抢救。遗憾的是,该男子被送医之后,仍因抢救无效不幸离世。曾经有人惋惜地说道,假如现场有AED和能够使用AED进行抢救的人在,或许就不会酿成如此悲剧了。
213002mf86jfafv2ynjh9f.png
(上海市陆家嘴地铁站过道的墙壁上挂有一台自动体外除颤器(2017年2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飞 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许多城市都已经开始配备AED,但仍有很多人不知道它是什么。万一你或者你的家人突然由于心血管疾病倒在公共场所,可能几十米外的它就能救人一命,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AED,我们特地邀请到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中心主任医师李建华做了相关解答。
一、心源性猝死等院外心脏骤停发生率居高不下
1、什么是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是一种多病因、多危险因素的疾病,心脏在各种原因的影响下,导致外表健康的人突然死亡。在65岁以下的成年人中最常见,男性患者是女性的2-3倍,冬春季节其发生率明显升高。
有数据统计: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患者中,约有60%的患者是由于心源性猝死死亡。
据估计,在美国每年约有10-40万患者死于心源性猝死。目前,由于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患病人数增加,心源性猝死死亡的人数仍在不断增加。
213003bdg8hp6ve6w6g8oq.png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2018年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指出:我国每年由于心源性猝死死亡的人数约有54.4万人,相当于每天有1500人发生心脏骤停而出现心源性猝死。
据统计,我国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约为0.04%,虽然低于美国等西方国家,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心源性猝死导致的死亡人数高于西方国家,心源性猝死的总人数居全球之首。
2、引起心源性猝死的原因多种多样
心源性猝死可发生于有心脏基础病的人群,也可以发生在无心脏疾病的人群。心源性猝死一般不会有明显征兆(部分患者有胸痛症状),意识突然丧失是其主要特征。患者在意识突然丧失、心跳骤停、呼吸停止等急性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发生突然死亡。
心源性猝死的发病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如急性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结构性心脏缺陷、先天性心脏病、原发性心肌病等有关。需要注意的是,冠心病是心源性猝死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而年龄(>55岁)、男性、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冠心病和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是已经证实的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
3、抢救不及时使心源性猝死人数增加
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的人数中约有90%是发生在车站、地铁等公共场所,但是抢救成功率却不足1%,而在其他国家这个数字可以达到15%。
通常情况下,心脏骤停4分钟后,脑细胞就会因缺氧出现不可逆性的损伤,所以心源性猝死导致的心脏骤停,黄金抢救时间仅有3-5分钟。但是,由于心源性猝死多发生在医院以外的场所,急救车和专业的救护人员往往在这个时间段内不能及时赶到现场。 如果能正确使用AED设备,可以极大提高急救效果,挽救生命。
二、为什么AED能够引起广大网友的讨论?
1、什么是AED?
AED即自动体外除颤器,又被称为傻瓜电击器,是一种非专业医务人员也能使用的便携式III类医疗器械。可以用于抢救因室颤、无脉性室速引发的心脏骤停。它可以自动识别异常心率并及时进行体外除颤,恢复心脏的正常搏动。
213004guzil9zdu225a2qd.png
一般经过几个小时的培训,非医务人员即可学会如何操作AED设备。相比于心肺复苏(CPR),其操作方法更加简单易学。自动体外除颤器会根据具体的心电图情况来判断患者是否需要电击除颤。目前,公共场所配备的自动体外除颤器类型包括全自动机型和半自动机型。施救者为患者贴上电击贴片后,全自动型体外除颤仪即可做出判断并产生电击。半自动型体外除颤仪在使用过程中会提醒施救者按下电击按钮,进行除颤操作。
2、误操作会不会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很多人担心如果自己误操作对患者实施了电击,会不会造成二次伤害。其实即使施救者误按了电击按钮,如果患者不具备可进行电击除颤的条件,自动除颤仪也不会对患者实施电击操作。
三、为什么AED被称为是“救命神器”?
我国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和其他原因导致心脏骤停的患者可达250万之多。当前的主要问题是:一方面心脏骤停发病人数众多,另一方面心脏骤停患者院外抢救成功率极低。目前,我国院外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在1%左右,而欧美发达国家的抢救成功率可达10%-30%。
213004o73d43vmjz3bvzjb.png
(海口美兰国际机场急救中心人员对老人进行紧急救治。2018年12月 新华网发)
据统计,心脏骤停的时间每增加1分钟,患者的生存几率就会下降7%-10%。而超过九成的患者在心脏骤停前就会发生室颤等特定类型的心律失常。如果心脏骤停的患者可以在1分钟之内进行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3-5分钟内进行AED除颤,那么心脏骤停者的存活率可以达到50%-70%。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也是目前被公认的院前控制心源性猝死的有效方法。配合自动体外除颤器的使用抢救心脏骤停患者,其成功率明显高于单纯的徒手心肺复苏。由于自动体外除颤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使用安全和操作简单等优点,因此自动体外除颤器也被称为“救命神器”。
四、我国AED配置现状
日本报告显示,公众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有效的AED设备使用,可以挽救约1/3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命。目前在日本、英国、美国等国家,在机场、火车站、地铁站、学校、体育场、商场等大型公共场所都会配置AED设备。
据估计,如果我国能将AED设备和心肺复苏术两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应用,每年可减少将近10万例心脏猝死患者。
但是,目前我国AED配置现状并不乐观,根据《我国居民自动体外除颤器使用和知晓情况的现状调查》显示:我国居民对AED相关知识了解较少,其中35.6%的人知道AED这个词,而能够知道AED应该如何使用的人仅有22.9%。
213005bqeceihj5csimc3q.png
(这是2017年7月14日拍摄的设置在杭州火车东站候车厅服务台的一台自动体外除颤仪。  新华社发(施健学 摄))
从2006年开始,我国开始在公共场所投放AED设备。截至2017年,日本在公共场所约配置有60万台AED设备,相当于每10万人拥有的AED设备数量超过500台。到2019年为止,我国的公共场所配置的AED设备只有2万台左右,平均下来每10万人仅有几台设备,相当于是美国等西方国家AED设备配置率的1/30。根据2017年的数据统计显示:在上海,每10万人AED设备配置数量为约为4.5台;在深圳,每10万人配备数量为17.5台。这些都远远低于发达国家AED设备的配备数量。截至2019年底,北京22家市属医院共安装AED设备144台。
2020年10月,北京市启动轨道交通车站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工作。预计到2022年底,北京市所有轨道交通车站将实现AED设备全覆盖。
五、哪些情况应该使用AED设备?
绝大多数心源性猝死是由于心室颤动导致的心脏骤停而引起的,而AED设备正是通过电击除颤,恢复心脏节律性跳动的设备。因此,体外自动除颤仪的使用和心肺复苏只适用于心源性猝死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心脏骤停者。
如何判断患者是否出现心脏骤停?
判断患者是否出现心脏骤停,要注意以下3个特征:
1、意识丧失
 患者突然出现意识丧失,轻拍、轻摇患者双肩并呼唤,无任何反应。
2、颈动脉搏动消失
 大动脉搏动消失是心脏骤停的主要特征,可以通过颈动脉和股动脉进行判断,由于颈动脉位置好找,通常以颈动脉搏动消失做为判断标准。
颈动脉位置:用食指和中指并拢,向一侧滑动触摸喉结处旁边的凹陷部位,即可触摸到颈动脉,一般检查时间为5秒,且不进行第二次检查,如果确定颈动脉搏动消失,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或体外除颤。
3、呼吸停止
将耳朵贴在患者口鼻处,同时观察患者是否有胸廓起伏,也可以将棉花或羽毛放在患者鼻孔处确定是否有气体呼出。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突然出现意识丧失,首先要大声呼救,求助身边的人打急救电话,并想办法取得AED设备。一旦确定颈动脉搏动消失,不管患者是否存在呼吸,都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或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除颤。如果不能确定颈动脉搏动是否消失,患者有突然意识丧失和呼吸停止的时候,也要及时进行心肺复苏。
六、“救命神器”应该如何正确使用?
在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之前要确保患者当前所处的环境是安全的,避免引起二次伤害。自动体外除颤器的使用主要包括以下5个操作要点:
213006vrtbtq2czsmcvte7.png
1、开启自动体外除颤器
打开AED电源(由于品牌不同,有些AED设备开机需要按开关键,有些AED设备打开盖子即自动开机),设备开启后会发出语音提示,根据语音提示进行后续操作。
2、连接贴片
给患者贴电极片,装置中自带2个电极片,应将电极片分别贴在患者的左乳外侧和右胸上部(右锁骨下侧),具体位置可以参考AED设备外壳上的图样或电极片上的图片说明。注意电极片要紧密贴合患者皮肤。
提醒:如果患者胸部皮肤较湿,应先擦拭干净后再贴电极片。 注意避开伤口和植入物(如心脏起搏器)。
3、按提示将电机线插入AED设备的相应插口处。
4、双手离开患者,AED设备自动分析心律
按下“分析”键,AED设备开始分析心律,需要5-15秒。在分析心律的过程中,一定不要触碰患者,以免影响AED设备的分析结果。
分析完成后,如果AED设备提示需要除颤,应立即按下“除颤”按钮,AED设备将自动进行电击除颤。此时,设备会提示附近的人要远离患者。目前,有部分AED设备会在分析心律完成后,自行除颤,不需要施救者按下除颤按钮。
213006r2vtc9kr6lvv955j.png
5、配合进行心肺复苏
除颤结束后,AED设备会再次分析心律。如果进行一次除颤后,患者没有恢复有效的心脏搏动,应立即进行5个周期的心肺复苏,2次人工呼吸加30次胸外心脏按压为一个周期。继续重复分析心律-除颤-心肺复苏的操作。如果AED设备分析不需要除颤,则要一直进行心肺复苏操作,直到急救人员到达现场。
213007m4iixsfjdfj62zjj.png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能立即取得AED设备,应首先使用AED设备除颤,然后再进行心肺复苏。在专业的急救人员到达现场之前,切记不要将AED设备移除或关机。
七、AED在使用过程中安全吗?
很多人会担心一个问题:就是使用AED设备施救的时候是否安全?如果对患者进行施救的过程中对其造成伤害,会不会承担风险?
其实,AED设备是安全性非常高的医疗器械。在抢救的过程中,AED设备会自动分析患者的心律,并根据心律情况判断是否对其进行电击除颤,因此也就不存在因为误操作而伤害到患者的可能性
另外,目前我国已经颁布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护施救者。我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八、如果身边没有AED设备,如何进行施救?
在我国,约有3亿多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发病人数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心脏骤停发生后,救治的成功率普遍不高。在对所有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措施中,心肺复苏无疑是最初始也是最重要的环节。
由于目前国内AED设备的普及率还比较低,可能会遇到身边没有AED设备或是等待取AED设备的时间,这时候如果患者出现心脏骤停,应该如何处理呢?
针对这种情况,在没有取到AED设备之前,患者出现心脏骤停,一定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1、判断患者是否有心肺复苏指征
通过患者是否有意识、颈动脉搏动是否消失和呼吸是否停止等方面,确定患者是否出现心脏骤停。
2、呼救
大声呼救引起周围人的注意,寻求其他人的帮助,并拨打120急救电话。
3、胸外心脏按压
如果患者无反应,施救者应先使患者取仰卧位,首先进行30次胸外心脏按压。有效的胸外按压必须快速、有力。按压频率在100-120次/分钟,成人胸外心脏按压深度不少于5cm,但不可超过6cm,以免导致肋骨骨折。
213007ggrvv3xml3hwjgjq.png
胸外心脏按压的按压点位于双乳头连线的中点。用一只手掌根部置于按压部位,另一手掌根部叠放在手背上,双手指紧扣,以手掌根部为着力点进行按压。身体稍前倾,保证肩膀、肘部、手腕位于同一轴线上,与患者身体保持垂直。切记,胸外心脏按压时手臂不可弯曲。
4、开放气道
患者取仰卧位,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内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可以采用仰头抬颏或托颌法,开放气道。
人工呼吸时,要捏住患者的鼻子,施救者用嘴把患者的嘴完全罩住,缓慢吹气,每次吹气应不少于1秒,可见胸廓起伏即可,切不可过度通气。
2次人工呼吸加30次胸外心脏按压是一个心肺复苏周期,在患者未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脏搏动或急救人员未赶到现场时,应重复进行上述心肺复苏操作。
九、心血管疾病导致的猝死其预防至关重要
目前,我国社会大众现场急救知识匮乏,基本处于不足或缺失的状态。 因此,对于这种心血管疾病导致的猝死等急性事件的预防显得更加重要。
1、识别心源性猝死的预警症状
据统计,将近80%的患者在猝死发生的前2周会出现相应的预警症状,主要表现为胸痛、胸闷、心悸、晕厥、流感样症状、大汗、反复肠胃不适等。胸痛是冠心病的典型表现,一般发生在胸骨后方,疼痛边界不明确,患者主要感觉为闷痛。而在这些不典型症状的患者中,有超过90%是发生在猝死前的24小时以内。正是由于预警症状的不典型性,也常被人们所忽略,至少有2/3的患者未就医诊治。
213008zvq3vr6h6crqhji3.png
虽然,识别心源性猝死的预警症状很重要,但是还应该对容易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高危人群提高重视:
家族史:如果直系亲属中有心血管疾病和猝死病史的人,也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发人群;
诊断明确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如患有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肥厚、心脏瓣膜病和脑血管病等;
具备多个心血管疾病患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肥胖等。
这几类心源性猝死的高危人群,一定要注意观察身体出现的症状,同时要定期进行体检和心功能监测。
2、身体强壮的中青年人,为什么容易出现猝死?
研究证实:在器质性心脏病中,早发冠心病是导致中青年人出现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原因,约占所有发病患者的75%-80%。如果男性年龄<55岁,女性年龄<65岁,被诊断为冠心病,即为早发冠心病。
另外,一些非器质性因素,如巨大压力、突然剧烈运动、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剧烈的情绪波动以及突发的应激状态等,也使中青年人的猝死率明显增加。
3、如何预防心源性猝死?
213009tukupoaugkxxoxg7.png
在我国,引起心源性猝死的病因中超过50%是冠心病,其次是非缺血性心肌病 (如扩张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等)、心脏瓣膜病、离子通道病、药物所致心律失常等。患有基础病的患者其猝死发生率比一般人群高5-10倍。
因此,针对基础疾病进行积极地预防和治疗,如戒烟酒、合理运动、降血脂、降血压以及控制糖尿病进展等手段,对于预防心源性猝死至关重要。对于已经患有冠心病的患者要积极进行血运重建,其他类型的心血管疾病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治疗、植入心脏起搏器和射频消融术等。
长期以来,大众对现场急救的认识一直处于错误的状态,大部分人认为现场抢救是专业医务人员做的事情。目前,中国心肺复苏技术的普及率还不到1%。
在讨论增加AED设备的配置和使用方法的同时,我们更需要的是普及急救知识的学习。当遇到心脏骤停患者的时候,即便身边没有AED设备或是专业的医疗急救人员,正确的心肺复苏操作也会为患者争取到宝贵的抢救机会。因此,在我国推广和普及院前的急救知识迫在眉睫。
(作者:张静)
科学性把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中心主任医师李建华



来源: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2292795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醒:禁止复制他人回复等『恶意灌水』行为,违者重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gister]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한국 사람 日本語 Deutsch русский بالعربية TÜRKÇE português คนไทย french

QQ|RSS订阅|小黑屋|处罚记录|手机版|联系我们|Archiver|医工互联 |粤ICP备2021178090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5 14:54 , Processed in 0.368630 second(s), 6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Copyright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