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线
|
乳腺癌已成为全球第一大癌,全球每年确诊乳腺疾病的人数超200万人,每26秒就有1人确诊,中国女性平均发病年龄比西方早10年,早期发现乳腺癌5年治愈率可达90%。对抗乳腺癌最有效的方法是及早、定期进行筛查,而这一观念在国内尚未大范围普及。
10月是国际乳腺癌防治月,近日,由联影医疗与全国首个乳腺疾病防治专家联盟——新月联盟联合举办,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专业指导的业内首个乳腺医学影像公益艺术展及主题沙龙“乳房独白”在百年锡克教堂上海私藏美术馆DEST GALLERY启幕。
“这次展览我们希望从大众意识深处,从疾病源头,关照独一无二的女性生命个体与特殊生命体验,向大众传达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理念,汇集各方力量,推动乳腺癌早筛成为社会共识。” 作为此次公益艺术展策展人,联影医疗高级副总裁、品牌与市场战略中心&设计创新中心总裁俞晔珩说,身处高端医疗装备产业,联影医疗从事的事业,其本质是将科学、工程、医学融合在一起,以产品的方式为临床服务、最终为人的生命健康福祉服务,“在与临床医生并肩抗击疾病的过程中,我们愈发强烈地感到,与先进的诊疗技术同样至关重要的,是民众的健康预防意识。如果实现早诊断、早治疗,许多个体与家庭的痛苦完全都可以避免。”
本次公益艺术展以女性个体生命的发育生长为明线,聚焦女性生命中与乳房关照强相关的重要时刻,讲述女性人文议题,唤起大众对乳腺关照意识,改善女性群体的生命质量。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新月联盟为艺术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专业支持,把真实的乳房透视影像,带进公众视野。“公益展通过三维断层成像的科技手段,用一种新的视角观察乳房:巴掌大的空间,有亿万根乳腺管,在展览中近距离观察它的内部结构、形态,健康的、美丽的、或是走向垂暮的、与疾病抗争的,不论哪一种,都充满了生命的力量。”俞晔珩说。
开展当天的主题沙龙邀疾病斗士、诊疗专家、心理学家,讲述鲜活的个体故事,分享科普、新知和力量。
“世界范围内,乳腺癌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第1 位。不过,乳腺癌是为数不多的能通过筛查降低死亡率的恶性肿瘤之一,早筛早诊是关键。”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影像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分会第十五/十六届委员会乳腺学组组长彭卫军说,本次公益活动以艺术人文结合的形式,带来了有益的知识科普,唤起广大女性早筛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也希望乳腺防治知识能传遍千家万户,让更多人受益。
自媒体人阿Pe回忆了她“惊心动魄”的经历。阿Pe的外公、母亲都因癌去世,她的妈妈坚持抗癌9年,“我妈妈最大改变是心态,从‘我都是为了你们’到‘我要为自己而活’。她患癌后做了许多以前从未想过的事,去学习新鲜事物。癌症于她,好像崭新人生的推手,重新定义自己,每一天、每一秒都为自己而活。”
2020年1月,阿Pe拿着自己的疑似恶性肿瘤的报告去见外科医生,“当医生跟我说,有可能患恶性肿瘤时,我很冷静地接受这个事实。回到家后我开始看书学习,带着思维导图去找医生。最后好在肿块是良性的,幸运地跟乳腺癌擦肩而过。我鼓励大家做一个聪明的病人,科学、理智地看待疾病,关关难过关关过,接下来每一天日日是好日。”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诊断科主任顾雅佳说,乳腺X线这样的影像学手段是目前被证明能降低死亡率的医学早期筛查重要手段。“我们医院牵头制定了中国抗癌协会中国女性乳腺癌筛查指南,针对不同人群提供了不同的筛查方式,我建议40岁以上女性应定期去医院做乳腺癌筛查。”她还谈到,中国专业从事乳腺X线影像诊断的医生仅千余人,高年资医生更不足百人,基层人才更为短缺。“我们携手成立‘新月联盟’的初衷就是希望把乳腺影像领域顶级专家汇聚起来,然后通过联盟内的多级协作,将顶层医院的规范化培训和质控传递给基层。”
目前,新月联盟学术讲座已走过全国多站,并与众多三甲医院合作创立乳腺临床应用培训中心,为医师提供定制化进修方案;联盟成员共同举办全国科普讲座,提供免费筛查名额,提升公众认知。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中心副主任俞晓立从医20余年,也守护患者、守护生命20余年,她说,在乳腺癌的治疗中,放疗常与手术、化疗形成“组合拳”,在抗癌“围剿战”中扮演关键角色。“我接诊过很多病人,开口就问:我是不是要切掉乳房?仿佛在大众理解中,切除是根治的唯一方法。其实现实中,很多病人通过放疗、内分泌治疗等手段得以治愈,技术发展让保命还是保乳,不再是一道单选题,更多患者实现身心同治。”
生理治疗之外,心理疗愈同样重要。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姚琦提供了一组乳腺癌患者主要心理反应数据:抑郁发生率89.5%,无助、焦虑发生率74.3%-84.1%,PTSD(创后应激障碍)检出率超过80%……“很多病人在确诊后或术后都有很大的心理负担,但其实身体完不完美,应该由我们自己说了算,我们要勇于看见自己、表达自己、认可自己。”姚琦说,我国乳腺癌患者重返工作岗位的比例还较低,患者亟须家庭与社会的支持,“家庭内部的倾听、诉说、澄清和共同决定等家庭沟通是癌症患者在处理应激事件时的一种调适机制;强有力的同事支持能有效弥补重返工作岗位过渡期雇主对工作安排的不足。”
作者:唐闻佳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https://www.163.com/dy/article/HKCNJ3L805506BEH.html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