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工互联

 找回密码
 注册[Register]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登录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22|回复: 0
收起左侧

鹰瞳Airdoc首席医学官陈羽中:首家医学影像AI上市企业,如何走好认证这一步

[复制链接]

  在线 

发表于 2022-9-6 23:4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005011wkkminnss4tb6mmm.jpeg


医学影像AI第一股的审批经验,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
10月26日,鹰瞳Airdoc发布公告称,预期将于2021年11月5日在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这意味着,在众多起跑上市的医学影像AI企业中,Airdoc已然率先出线。
这项重要成绩固然离不开创始人张大磊多年的创业奔波,更重要的是,医疗AI三类证的突破,为产品的商业化进一步“松绑”。
根据鹰瞳科技的招股书显示,其是首批进入医学影像AI审批绿色通道的几家企业之一,率先拿下眼科领域第一张人工智能三类证。
依托这项认证成绩,在2019年、2020年及2021年前三个月的时间里,其团队就做到了分别为3041.5万元、4767.2万元和2216.8万元的营收成绩。
如何在没有“参照物”的情况下,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绿色通道,如何拿下眼底AI的三类证认证,其中的经验如何给后来人带来借鉴?
近 期,雷锋网《医健A I掘金志》就邀请到鹰瞳Airdoc首席医学官陈羽中,以《修证相长,助推医疗人工智能驶入主航道》为题,对Airdoc这几年来的认证路径,以及整个AI团队的研发和创收策略做了一一介绍。
以下是演讲的全部内容,《医健AI掘金志》做了不改变原意的整理和编辑:

各位大家晚上好,我是陈羽中,鹰瞳Airdoc首席医学官,非常高兴受雷锋网邀请,跟大家分享鹰瞳Airdoc在既往产品研发以及注册的感受。

005011rxfpaqtwpwk98zkp.jpeg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叫《修证相长,助推医疗人工智能驶入主航道》。

为什么取这个题目,我觉得是对鹰瞳Airdoc这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尤其在注册工作中一个心得体会。
“修”是我们整个公司的成长和产品研发,“证”是我们的产品注册审批获证。
首先,鹰瞳Airdoc有幸成为我国最早一批获得国家人工智能三类证的企业之一,也是眼科领域第一张人工智能三类证。
特别感谢国家药监局、上海药监局,国家局是三类证的发证单位,而我们申请证书的注册主体在上海,借此机会,感谢各位朋友给我们的无私帮助。
鹰瞳Airdoc认证编年史
鹰瞳Airdoc成立于2015年,当时整个医疗AI在中国还是一个非常新兴的行业。
资本市场也只关注到医疗AI这个赛道,并没有特别大的投资,但大家都很喜欢。
2018年是一个分水岭,此前,经过三年左右发展,这个过程中有很多欢乐和喧嚣,也吸引更多资本的关注和进入。
但2018年行业慢慢进入乏力状态,无论是从产品研发、商业落地,还是取证过程,似乎遥遥无期,没有什么特别明确的希望。
从2018年底到2019年的过程中,医疗AI进入了寒冬期,有一些企业融资也碰到了问题。
让我们非常高兴的是,很快迎来中国医疗AI的元年——2020年。
2020年,国家局发出第一批医疗人工智能三类证,激活了整个赛道,使得大家都看到希望。
因为医疗产品能够进入医院,能够合法合规的大规模批量使用,首先就是要取得国家药监局的注册证,同时也很高兴看到很多投资机构又开始关注医疗AI。
而单从认证角度,2017年,美国FDA就批准一个视网膜糖网AI产品,产品出来以后,明确感知国家对医疗AI的重视和迫切。
国家局、中检院很多老师也传递出信息,希望尽快推动行业发展,首先就是注册。当时这方面还缺乏坚实的基础,无论是中检院的检测标准、检测图像库、检测流程都还有所欠缺。
2017年底,中检院发出邀请,邀请一批医疗人工智能企业,共同出谋划策,提供图片、做法、看法经验共同建设完善相应的标准流程。
最开始是9家,由于种种原因少数几家坚持到最后,但这对后续整个人工智能产品检测、注册都起到了关键性推进作用。
2018年,中检院接受了第一批医疗人工智能产品检测;2019年7月,国家局发布深度学习辅助决策医疗器械软件类审批要点。
这个文件非常重要,在第一批获证产品的注册过程中,无论是企业方还是管局老师,都将这个文件作为基准文件执行。
2019年,国家局还做了创新合作平台,跟多单位跨部门合作,由此推动这项工作进展,国家自上而下都在行动。
2020年,第一批证开始审签发放;2021年,国家局又发布分类界定指导原则的征求意见稿。
005012pjq6fqjwhhy6vj2a.jpeg


但国家层面有这么好举措,不代表每家企业各自就能做得好,从鹰瞳Airdoc角度、产品注册是新的、医疗人工智能赛道本身也是新的,面临很多挑战。
我们注册主体上海鹰瞳在2017年底就开始注册工作,一开始没有专业的注册人员,测试、研发和医学共同组成团队推进。
005013te4ov6zc9gqsiifu.jpeg


产品注册本身是非常专业的工作对于我们来讲也是探索性的事情,有很多已知、未知困难;
另外医疗人工智能产品作为新兴赛道,并没有人真正注册过,这个过程中我们碰到三个具体困难:
第一,没有对标产品。产品注册最幸福就是市面上有成熟产品,产品能够找到相应资料,不管有什么问题,管局老师都有非常清晰认识,能够进行比对。
而人工智能产品没有对标产品,美国虽然有,但它在国外,对我们虽然有一点借鉴作用,但对标并不容易。

第二,没有成熟经验。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希望借鉴美国FDA一些好的做法,如何融入到中国体系里。
但美国FDA监管和中国监管还有很大区别。所以,当时并没有什么成熟经验可以借鉴,从企业角度也是如此。
第三,临床医生对医疗人工智能产品接受度。有一批临床科研工作做得很好的医生,就很难接受医疗人工智能产品。
因为他们无法接受深度学习的黑匣子效应,譬如根据患者咳痰症状,医生可以诊断出是什么病;但医疗人工智能产品没有这样的逻辑,只有一个输入,然后黑匣子就来一个输出。
这种不可解释性对很多医生和专家是很难接受,对于管局老师也存在类似疑虑。
三个困难当时对我们来讲,真的非常困难,所以我们就在考虑注册的初心是好是什么——注册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团队经验吗?是合作伙伴吗?这些虽然重要,但最核心问题应该还是产品临床价值。
005013f7ttvx3hfhc555k5.jpeg


眼科AI产品的临床价值
视网膜我们眼球底部的一片组织,在胚胎发育期的时候,和中枢神经系统同胚层发育的。
所以可以理解为中枢神经系统设在外周的前哨站,是人体唯一可以无创的观测到血管和神经的组织。
005014z8y161lna1ek6abe.jpeg


视网膜检查在临床上本身就在用,在眼底上能够观测到全身性的血管类疾病,例如高血压、动脉硬化,还可以观测到全身性的神经类疾病,例如帕金森、老年痴呆等。
眼底本来是眼科的事,能够观测到很多眼科固有的疾病,例如黄斑变性、定脉阻塞等眼科疾病;
除此之外,还有比较复杂的疾病也可以被观测到,例如艾滋病、白血病、脑部肿瘤,贫血、维生素缺乏等等。
005015mg2zjcaacr9bduuc.jpeg


既然视网膜蕴含丰富健康信息,那视网膜检查就理应成为一个非常好的临床检查手段。
但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像血常规、尿常规一样,成为一项普及的检查。
背后原因是眼科医生太少,全国眼科医生已经增加到4万,跟需要做眼底检查的病人对比,糖尿病人有1.298亿、高血压患者有2.45亿等,眼科医生群体远远不够用。
正是如此,就需要找到产品临床价值:
第一、用深度学习提升医疗能力;
第二、是被医疗最先突破的领域,因为影像相对是客观的一件事,是医生诊断的第一手资料;
第三、医疗AI可以放大我们顶级专家的供给,找最好的专家进行标注,给AI模型提供教材;
第四、为能力缺乏的医生群体助力。医院内分泌科医生,管理代谢病肯定是一把好手,但眼底没有眼科专业,这样的产品就是一个很好的辅助工具。
大家听起来感觉这几点都知道,但因为真正找清产品临床价值,对发展会非常有帮助。
005015fg99jjyj9j6tybut.jpeg


接下来的话涉及到注册要遵循什么?
所有负责注册领导都告诉我们,注册要注意三件事:安全性、有效性、应用场景。

这三点很好理解,产品首先要安全,其次是有效性,第三是应用场景。
从药监局的角度,最怕医疗器械生产一个应用场景不对的产品,或者把一个医疗器械用到非医疗场景,根基都是安全。
从产品角度,当时全球范围内的医疗人工智能领域有一些开源数据库,例如糖网和肺结节提供了一个最基础的台阶。
同时也给注册提供了一个好处,因为这么一个非常学术、非常权威,同时又可验证的一个产品,而且它也有数据库,很有说服力。
005016u25nxwa22zxcajas.jpeg


对于糖网产品,无论传统眼底观测,还是利用人工智能观测,在学术上都是最多应用的领域。
这些因素为安全性提供了学术基础,整个研发过程,尤其是早期,大部分都是理工研发人员。
但理工男和医生想法差别非常大,因为理工男也许会纠结于ROC曲线、特异性、敏感性等数字,很少会顾及真实医疗场景下的应用。
而一个医疗产品要跟医疗场景相关联,病人来看病,他不会问有没有糖网,而是直接问有没有病,在这个事情中要怎样发挥产品效用。
注册审评过程中,专家审评会就有专家问:这是一个糖网产品,如果现在一个有明显眼底病变的非糖网病人,用了产品会怎么样?这就是一个很真实的场景。
这个问题该如何回答?或者在产品设计上该怎么去应对?
005017noz4ogboomomqorm.jpeg


医疗AI产品研发中的痛苦
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下研发的痛苦,具体举几个例子:
第一、数据。如果不讲数据结构的大数据就是耍流氓,没有任何意义。
例如在做临床试验方案的时候,我接触过很多这样的临床实验。当时就预计到这个事,提醒团队做临床实验的时候,要特别小心增值期或特殊分期,这样病人入组非常困难。
因为入组病人是初诊又得是增值期,没有得到任何治疗的增殖期病人往往在农村,但做临床实验的医院又是大三甲,很难有这些病人,这很现实。
005018u51yy17aay6y1hla.jpeg


再比如这组数据,某种疾病Disease one异峰突起,占了整个数据的百分之七八十以上。还有几种常见病也有比较高数据量,其他病就会非常稀少。
这样的数据,可能就在少数几个病种训练集上起作用,如果训练更多病种就会有困难。
而且做某种病训练时,也要用相应其它病来干扰,对于数据来说,不仅仅用了多少数据,而且还应该看数据结构,其次,还要看数据质量。
2020年5月,谷歌在泰国做临床实验就不是特别成功,一个严重问题就是数据质量不好。所以数据不全要看多少,还要看质量,质量不好数据只能被摒弃掉。
第二,当训练曲线非常漂亮的时候,再加新设备数据进去,训练效果就下来了;再加一种又下来了,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就拿一种设备的数据去冲呢,还是扎扎实实把这事做透做好。
中国幅员辽阔,医疗机构设备五花八门、水平参差不齐,我们还是希望能够尽量多的把市面上主流硬件的数据集都加进去。
所以我们当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代价,更多的人力数据以及相应的工作。然后提供每一个不同设备的相应验证数据,最终获得多机型注册证。
第三、数据的处理,标准化的采集、数据的脱敏,数据的高质量,包括清洗标注等一系列问题都要注意,而且还要注意是否符合相应指南标准,专家共识等。
005018m3cqn1nennxxbuin.jpeg


第四、还要有足够好的标注管理系统,这种系统至少要有质控体系。

第五、当然也需要好工具,各公司都有自己相应的标注工具,需要科学规范,尽量保留相应信息。
第六、算法同学需要把这些东西组合在一起,通过反复迭代训练形成一个好模型。
005019zozq0jvyz78vz7gj.jpeg


有了模型以后,还需要锻炼,去用多区域、多医疗机构和不同人群,加上各种各样差异训练模型,使得具有更好的鲁棒性。

在注册工作中,大家看到的都是冰山上部分,真的东西在下面,无论怎么准备,无论怎么充足都不过分。
我们也有同学说是不是有点过分小心了,其实很多问题老师不是没有问,是因为前面问过另外一个问题的时候,捎带问到了这个事情。
因为我们回答得非常的自信,都有相应资料,随时可以提供出来,老师才没有细问。
回顾开篇,题目之所以叫做“修证相长”,就是因为只有在注册过程中不断接受老师的质疑和拷问,进而不断地完善和改进,才能把产品做好。
但还要清醒地认识到,AI产品迭代速度非常快,相应审批程序还很复杂和严格。
大家都知道按三类证管理,一定要做临床试验,时间、精力、经济成本都非常大,对企业也是非常大的考验,所以我们希望大家一起从企业角度更多去做一些我们该做的事情,把相应资料和经验,呈送给我们管局老师。
通过他们来逐步完善制度,增加对行业和产品的信任,进而加快对人工智能产品的审批速度。
005020ozabbxsqs5biaaiu.jpeg


医疗AI在2020年虽然有一批企业获证,但真的刚起步,万里长征第一步;跟传统医疗器械药品相比,更是沧海一粟。
医疗AI是新生事物,市场接受度,包括审评老师、医学专家的接受度,测试标准缺乏等都是问题。
也有很多人会问我准确率怎么样,如果有第三方权威检测,我一定第一时间检测,然后告诉你;
但事实上没有,只能在注册过程中去做临床实验,这非常慢,投入也非常大。
当AI企业非常高投入去做研发的时候,医院并不太愿意为软件付费,这是非常痛苦的事情,最后还得搭着硬件,以软硬件一体方式销售。
所以整个医疗人工智能行业,还是一个非常早期的状态。
越来越多企业,越来越多产品都正在获批的过程中,我相信这样的获批,会使得整个医疗人工智能行业行进到医疗行业的主航道,而不是在边上晃。
以往提到医疗人工智能,就有人说这个东西挺好,技术挺先进,就是还不能用。现在,我们已经形成初步战斗力,医疗人工智能产品可能恰如中国的航母一样刚刚起步,但我们已经进入了主航道。
005020f2mxy6u0xc6n0ci8.jpeg


问答环节
雷锋网:临床实验做了多少病人?
陈羽中:IDX当时做了900例。现在糖网这一块的整个临床实验大家数量级也都差不多,在1000例左右,我们也在这个数量级上。
雷锋网:产品注册检验的时候,使用的是自己采集的数据还是公开数据集?
陈羽中:产品注册检验的时候,既不是我们自己采集的数据,也不是公开数据集。
刚才提到的公开数据集,也只是让大家有一个最初起步,但真正深入到研发中,就需要更多数据,需要跟更多医院专家合作。
在产品注册的时候有两个检验,一个是中检院利用自身建立的标准库来进行检验,现在也有越来越多机构加入到建库过程中,比如说:国家卫建委、上海申康等;
另外产品注册检验的时候,是用临床实验里的临床实验数据,所以这两个是不太一样的。
雷锋网:数据采集是否与用户有协议?
陈羽中:必须有协议,否则是违规的。
雷锋网:每一个产品投入那么多精力,在审批上会不会影响新产品和业务研发的速度?
陈羽中:一个医疗产品如果要合法合规的大规模使用,必须通过注册。所以注册这个事情上会投入相应的人力和物力,然后研发上必须保持更多人力和物力,这是没有办法的。
雷锋网:商业化的主要盈利方案是怎样的?
陈羽中:我们肯定还是按照以软件作为核心产品的方案,和硬件是否绑定则是在不同场景下的商业策略。
但对我们来讲,硬件只是工具,并不是我们一个商业主打产品。
雷锋网:产品注册获证之前,在各地医疗机构验证打磨系统的时候,需要做什么审批报备流程?
陈羽中:如果正式申报之前,还只是研发阶段的话,只需要和相应的医疗机构获得伦理和伦理批件及相应的立项就可以。
如果已经进入正式注册临床实验,就需要按照严格临床实验流程走。临床实验的审批会更复杂一些,包括伦理、立项、机构、遗传办等,会有一系列审批报备。
雷锋网:三期临床总体费用大概是多少?
陈羽中:这比较复杂,三期临床整体费用,根据入组病例、入组病例以后的干预程度以及人力投入,包括入组样本量都会有很大变化,但基本三期临床不会低于千万。
雷锋网:三类认证的注册周期一般是多久?
陈羽中:从产品检测开始到最后获批,应该说三年算非常快的,我们又是创新通道。正常的3-5年。
雷锋网:产品上市以后可以进行升级吗?
陈羽中:如果进行一个比较大的升级,需要重新注册。但重新注册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变更,还有一种是完全注册新产品,这两种不同注册方法。
如果是狭义升级,就是变更方法,就是产品上市后的升级。
雷锋网:获得过证上市之后,感觉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陈羽中:我觉得最大的变化是,当再去和医院的领导专家聊的时候腰杆子硬了,人家问这个准不准的时候,就可以给他看准确率、特异性、敏感性等等,至少国家药监局都认了。
这有证就是腰杆子硬,就可以合法地用,在合法基础上,再来聊细节,如果没有证,就很麻烦;最大的变化就在这。
雷锋网:开发的时候需要考虑可解释性的问题?
陈羽中:需要考虑的。但不可解释性,是深度学习技术本身的一个特性,无法从究竟上解决。我们可以做一些算法可视化模型,但无法根本解决。
雷锋网:拿证之后,有哪些地方推动把检查列入医疗服务条目?
陈羽中:拿证本身就是医疗服务条目,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省份,目前至少有五六个省,都已经纳入了收费目录,还有更多省在逐步纳入过程中。
雷锋网:注册检验对检出率有要求吗?
陈羽中:这需要根据你产品的应用场景以及产品的类型来定。如果有既的对标成熟产品是最好的;
如果没有,就需要找文献来说服审评老师接受,对检出率要求不是统一的。
科亚医疗曹坤琳:合规认证、数据集建设,医疗AI首证背后的经验全盘点
联影智能COO詹翊强:拿下四张AI三类证,我们有一份审批「进阶手册」
医疗AI「先行者」鹰瞳科技递交招股书,或将成为医疗AI第一股
005021ih82x42qhep38gvm.jpeg



来源:https://www.163.com/dy/article/GN82DM5B0531NMSL.html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醒:禁止复制他人回复等『恶意灌水』行为,违者重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gister]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한국 사람 日本語 Deutsch русский بالعربية TÜRKÇE português คนไทย french

QQ|RSS订阅|小黑屋|处罚记录|手机版|联系我们|Archiver|医工互联 |粤ICP备2021178090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04:47 , Processed in 0.262994 second(s), 6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Copyright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