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线
|
心脏是人体生命的发动机,血液就是人体的“汽油”,正是通过心脏这个动力源,才能将血液不断地输送到人体的各个部位。
据统计,全世界范围内,每死亡3人,就有1人死于心脏病。中国每天有7000人死于心脏病,其中70%的人是因为无法得到恰当救助而死于家中或现场。
无病早防,防患于未然。心血管疾病虽然可怕,但是只要重视起来,积极科学进行预防,就能有效降低或者延缓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心电图是心脏健康的监视器,它是一种迅速、安全、有效的无创诊断方法。
在体检机构出具的心电图报告结论中,最常出现的一个词“窦性心律”,是指起源于窦房结的心跳节律。这里的“心律”是指心跳的节律,它与“心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心率是指每分钟心跳的次数,健康成人的心率为60~100次/分,大多数为60~80次/分,女性比男性稍快;3岁以下的小孩常在100次/分以上;老年人偏慢。
成年人每分钟的心率超过100次(一般不超过160次/分)或婴幼儿超过150次/分者,称为窦性心动过速。常见于正常人运动、兴奋、激动、吸烟、饮酒和喝浓茶后。也可见于发热、休克、贫血、甲亢、心力衰竭患者及应用阿托品、肾上腺素、麻黄素等药物的患者。
如果心率在160~220次/分,常称为阵发性心动过速。心率低于60次/分者(一般在40次/分以上),称为窦性心动过缓。
在报告中,正常的P-R间期为0.12~0.20s;Q-T间期为0.32~0.44s,P波在Ⅰ、Ⅱ导联方向向上,在aVR导联方向向下;QRS波群时间为0.06~0.1s;ST-T没有异常改变。
一.常见异常心电图的判断
心房肥大
分为左、右心房肥大或双心房肥大,表现在心电图上就是P波的形态异常。如果是左心房肥大,在Ⅱ、Ⅲ和aVF导联下,P波电压大于0.25mV,V2、V3导联下,P波电压大于0.2mV;如果是右心房肥大,在Ⅰ、Ⅱ、aVR、aVL、V3、V5导联中,P波宽度大于0.11s。此类多见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或各种病因所致心房肌增厚、房腔扩大。在体检报告中,一般仅描述为P波的异常形态变化,不进行诊断性的结论。
心室肥大
分为左、右心室肥大或双心室肥大,心电图特点为QRS波异常,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病或各种病因所致的心室肌增厚、心室腔扩大。在体检报告中,一般描述为左心室高电压,不做诊断性的结论。
心肌缺血
这类心电图的特点表现为ST段和T波异常,简称ST-T改变。具体表现为ST段变化剧烈,下降形态呈水平、下斜型及低垂型,下降大于0.05mV。多见于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绞痛发作等。
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失常主要由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停搏、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体检报告中可以做出各种窦性心律失常的描述性诊断。窦性心率每分钟超过100次为窦性心动过速,常见于运动或精神紧张、发热、甲亢、贫血和心肌炎等。窦性心率每分钟低于60次为窦性心动过缓,常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颅内高压、老年人和部分药物反应。窦性心律不齐的心电图特点为P-R间期异常,临床意义不大。
期前收缩
也称早搏,是指先于正常心动周期出现的心脏搏动,之后常出现长间歇称为代偿间歇,分为房性、交界性和室性三种。心电图表现为P波、QRS波和ST-T改变,有完全性或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异位性心动过速
异位性心动过速是指异位节律点兴奋性增强或折返激动引起的异位心律,可分为阵发性和非阵发性两类,又分为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除频率快、节律不齐外,前者心电图形态多正常,后者QRS波宽大畸形,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非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出现。在看体检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对宽QRS型心动过速进行鉴别诊断,不可大意。
扑动与颤动
分为心房和心室两大类。心房扑动与颤动为频率在每分钟250~600次的异位节律,P波消失,代之以异常的“F”波,多见于老年心脏退行性改变、高血压病、冠心病、肺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心室扑动与颤动属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有生命危险,必须争分夺秒地抢救。
心肌梗死
分为急性期和陈旧期,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点为QRS波、ST-T显著改变;陈旧性心肌梗死的ST-T多恢复正常,仅遗留坏死性Q波。
二.心电图检查准备及注意事项
检查前最好不要空腹,因为这样可能会引起低血糖,造成心跳加速,从而影响心电图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另外也不应暴饮暴食,特别是大量饮酒。
不要在匆匆忙忙的状态下去做心电图,检查前一天要避免做剧烈运动。做心电图时,最好先休息半小时左右,等平静下来再做检查。检查时要放松全身躺平,放松心态,将呼吸节奏调整平稳,保持安静,不要讲话或移动体位。
有些药物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心电图的结果,例如洋地黄、喹尼西等。其原因是药物影响心肌的代谢,从而影响心电图的图形。遇到此类情况,应提前告知医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