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线
|
2023年3月2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23年)》,正式官宣64排及以上CT不再需要配置许可,在整个影像圈沸沸扬扬两年的“谣言”终于成真,这意味着医疗机构配置CT再也不需要行政许可。
总的来说,当CT不再需要配置证,市场会更加趋于自由和回归真实需求。我们将从临床需求、技术趋势、商业模式、支付定价等等角度,讨论CT市场的可能重构。
1、取消配置证,随便买?
对于公立医院,设备采购需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及医疗设备管理等相关规定执行,这是非常系统、复杂且严肃,包括科室需求申报、计划立项、预算批复、市场调研及招投标等环节。招投标的本质是设备(档次、功能、配置)、品牌影响力、市场占有率、售后服务力和产品价格的综合竞争。
因此,想“随便”买是不可能的。不过作为这个星球上最赚钱的医疗设备之一,医院确实会多买CT。而且,商业模式驱动的大型影像设备采购,注定不像在超市买一瓶矿泉水那么简单,盲目地绞杀CT厂商的利润显然是不现实的。我们只能预测,无论高端还是中低端,CT成交价格都将会出现缓慢的重心下移,因为CT市场的内卷是不可避免的,甚至会出现“优胜劣汰”。
此外,公共支出面临巨大挑战,去经销商化的集采频频出现,都在侧写着降价趋势;新的医保支付方式也在限制医院设备采购的无须扩张,加上高质量发展和科学决策已经成为公立医院的“共识”,在配置CT等高端医疗设备时,会偏向立足自身现状,以更低代价解决临床需求。
所以,我们听到“取消配置证利好国产”这个观点并不奇怪。“低价”似乎是国产品牌的偏见标签,我们能充分理解国产品牌以价换量的初衷,但也更希望国产品牌能在站稳脚跟后,向技术高点和高利润区间挑战。这一幕像极了国产车,以低价占领市场后努力向高端迈进。
2、高端CT市场的合并趋势
自2007年起,飞利浦推出8cm宽体CT和双层探测器CT,佳能医疗推出16cm宽体CT,双源CT也从40排迭代到了96排,与此同时GE、联影、东软、明峰也推出了8cm和16cm宽体CT。
暂不讨论光子计数器CT,如今可以将高端CT简单分为两个阵营:1)超高端CT:16cm宽体CT(256排、320排)、96排双源CT、双层探测器CT;2)次超高端CT:8cm宽体CT(128排、160排)、64排双源CT。
超高端和次超高端CT(原创)
在64排及以上CT属于乙类管理时,各省对高端CT有不同定义,如“临床研究型”、“科学研究型”等。不过,我们认为以此来界定256排CT(320排CT/96排双源CT/8cm双层探测器CT,不再重复说明)和128排(160排/64排双源CT,不再重复说明)的档次是稍显生硬的。虽然医学影像一定程度上是设备依赖型,但简单认为256排就是科学研究型,128排就是临床研究型,未免过于“为了档次而分档次”。
其实,从供应链角度来讲,256排和128排的研发制造成本、软硬件配置并无太大差异,但体现在成交价环节,却很“巧妙”地填补了64排和256排之间的缓冲地带,这背后蕴藏的还是摊薄供应链和满足医院不同价位需求。
比如,128排CT和256排CT,除探测器宽度外,其余都是人为的区分软件配置,售后成本也几乎接近的。然而,对于临床最关注的心血管和一站式卒中成像来说,8cm与16cm却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也是宽体CT的发明者佳能医疗坚持不做8cm的原因。
因此,“次超高端”在国外部分地区128排CT被称为256排CT的“急诊版”、“简约版”等,因为其更多的是价格和商业模式驱动的产品,并非由临床核心需求驱动的。
16cm宽体CT的单心跳成像(来自网络)
如今,已有多家国产品牌CT已推出16cm宽体CT,且价格内卷正在以可见的速度到来,加上配置证的放开,势必会击穿市场默契,并引发高端CT之间的内战,那时128排CT要么降价要么消失。
因此,我们认为:128排CT会趋于弱势,高端CT市场会趋于合并,以后将是256排和64排的天下。考虑到CT的生命周期至少有10年,再加上CT“那么赚钱”,没有配置证束缚,医院推动立项128排CT的动力也会减弱,毕竟一步到位的配置高端CT是真香。
3、最基层与消费升级
a)16排CT的DR化
截至2022年底,全国CT保有量约5.4万台,其中约2万台CT(1.4万台16排档CT)是在过去三年中产生的,从数量上经历了一次“小高潮”。毕竟按照正常的增长率,2023年CT销量将达到5000台左右。所以在新常态下,总采购量回归理性是大概率的。
2013-2022 CT采购量趋势(原创)
回归高质量发展后,不同档次的CT也有了新的任务。我们认为,作为抗疫主力的“泛16排”CT,在失去应急功能之后,将回归基层定位,做简单的筛查,如肺癌筛查、出血性卒中、骨折精确诊断、以及再次应对未来可能的公共卫生事件等。毕竟,基层是整个医疗基建的基石。
由于体量过于巨大,“泛16排”CT出现16排、32排、40排等细分市场。但由于支出受限、老龄化、乡镇人口坍塌、人才缺乏、维护困难等因素,泛16排市场将在基层医疗归为“多快好省”的统一市场,并将DR化,即像DR那样以“极致性价比”成为基层医疗的标配。
近期,很多公司甚至喊出“无配置证时期,64排是起点”的豪迈口号,我们认为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16排”影像链(3.5MHu球管+2cm探测器)和“64排”影像链(7MHU/8MHU球管+4cm)的价格差距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不可忽视的,二者成本差距在2倍以上。考虑到我国实在太大了,且仍是发展中国家,在最基层,16排CT暂时仍是不可取代的。
b)向左走向右走的消费升级
之所以在16排档市场会出现分层,是因为需求的多样性。以简单发热门诊、胸部平扫场景为例,一些医院的CT使用率极低,而另一些医院的CT则不堪重负。
那么,到底是64排向下兼容,还是32排向上生长?多年的实践证明,以上效果均不显著:32排跳脱不了16排的能力范围,64排硬件又没有利润。如今,48排CT瞄准这个快扫需求。
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在16排DR化服务乡镇以后,16排与64排之间的价格真空,急需一个设备来填充。虽然48排与64排的影像链接近,但头部企业有能力控制成本,以高技术原研和价格鲶鱼来引领市场。
至于48排CT能否取代一部分“大通量”的16排CT,有待观察,核心因素仍旧是成本与64排形成差异,否则买64排不香吗?
新旧CT市场定位(原创)
另一方面,也有64排摩拳擦掌准备下场,已经企业率先下场,将64排拉低到更低的定位,这有点类似汽车市场的“越级竞争”,即B级车卖A级车的价格吸引客户。但往往走出这步的并不是GPS这样的传统头部企业,因为牺牲利润还打破现有格局,并不是头部企业迫切的需求,反而维持住64排区间的市场,才是更重要的。因为,无论国内外,64排CT仍非常坚挺,因其满足了99%的临床需求。
4、内卷与突破
由于俄乌冲突,2023年全球CT供应链价格上浮,整机厂商不涨价已是“良心”。不过,以价格来“错位竞争”将会是全方位的,从单机售价到服务定价。毕竟在CT高度同质化的今天,降价似乎是注定的。
市场是证伪的,只有不断向上的自我突破技术,并从售前售后探索更吸引客户的商业模式,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今,深度学习CT正光芒万丈、光子计数也已如“八九点钟的太阳”。尽管市场很大很大,但留给“老顽固”的时间并不多了。
我们无法确定,放开配置证到底会有利好谁;但可以确定的是,在“疫情红利消退”的大环境下,在“自然选择”的大背景下,没有高端产品的CT品牌一定会步履维艰。。。
来源:https://www.163.com/dy/article/I1KCCH4305531Z7D.html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