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
|
磁共振成像的产生
磁共振成像(MRI)是利用射频(RF)电磁波对置于磁场中自旋不为零的原子核的物质进行激发,发生核磁共振(NMR),用感应线圈采集磁共振信号,按一定数学方法进行处理而建立的成像方法。
产生共振现象应具有的条件:外力的频率与共振系统的固有频率相同;外力对系统做功,系统内能增加;外力停止后,系统释放能量。
1946年,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Bloch和哈佛大学Purcell教授同时发现核磁共振现象,并于1952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78年,英国第一台头颅MRI设备投入临床使用。
1980年,全身MRI研制成功。
1982年以后,“核磁共振成像(NMRI)”一词出现在更多的文献中。为了突出这一检查技术不产生电离辐射的优点,同时与使用放射性元素的核医学相差别,后简称为“磁共振成像(MRI)”。
MRI系统的激励源为短波或超短波段的电磁波,波长在1m以上(<300MHz),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从成像作用的射频功率看,尽管MRI系统的峰值功率可达千瓦数量级,但平均功率仅为数瓦,完全低于安全标准。在一定的场强及场强变化率范围之内,静磁场和线性磁场也不会引起机体的异常反应。可见,MRI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检查方法。
MRI成像特点及局限性
适应症
1.MRI适用于人体任何部位的检查:包括颅脑、颈部、心肺、纵隔、乳腺、肝脾、胆道、肾及肾上腺、膀胱、前列腺、子宫、卵巢、四肢关节、脊柱脊髓、外周血管等。
2.MRI适用于人体多种疾病的诊断,包括肿瘤性、感染性、结核性、寄生虫性,血管性、代谢性、中毒性,先天性、外伤性等疾病。
3.MRI在中枢神经系统颅脑、脊髓的应用最具优势。对于肿瘤、感染、血管性疾病、白质病变、发育畸形、退行性病变、脑室系统及蛛网膜下腔病变、出血性病变的检查均优于CT。MRI对于后颅凹及颅颈交界区病变的诊断具有独特优势。
4.MRI具有软组织高分辨率特点及血管流空效应和流入增强效应,可清晰显示咽、喉、甲状腺、颈部淋巴结、血管及颈部肌肉。对颈部病变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5.MRI对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具有特别的价值。但对肺内病变如钙化及小病灶的检出不如CT。
6.MRI根据心脏具有周期性搏动的特点,运用心电门控触发技术,可对心肌、心脏、心包病变、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做出准确诊断,且可对心脏功能做定量分析。MRI的流空效应,可直观地显示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等大血管疾患。
7.MRI多参数技术及快速和超快速序列在肝脏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对鉴别肝脏良、恶性疾病很有帮助,通过水成像技术——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不需要造影剂即可达到造影目的,对胆囊、胆道及胰腺等疾病的诊断有很大的价值。
8.肾与其周围脂肪囊在MR图像上形成鲜明的对比,肾实质与肾盂内尿液形成良好对比。MR对肾脏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MRI不需要造影剂即可直接显示尿液造影图像(MRU),对输尿管狭窄、梗阻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9.由于胰腺周围脂肪衬托,MRI可显示出胰腺及胰腺导管,MRCP对胰腺疾病亦有一定的帮助,在对胰腺病变的诊断中CT与MRI两者具有互补性。
10.MRI多方位、大视野成像可清晰显示盆腔的解剖结构。尤其对女性盆腔疾病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对盆腔内血管及淋巴结的鉴别较容易,是盆腔肿瘤、炎症、子宫内膜异位症、转移癌等病变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手段。
11.MRI可清晰显示软骨、关节囊、关节液及关节韧带,对关节软骨损伤、半月板损伤、关节腔积液等病变的诊断具有其他影像学检查不可比拟的价值。对关节软骨的变性与坏死的诊断,早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
12.MRI利用血液的流入增强效应,设计特殊的成像技术和序列,能简单而无创地实施MR血管造影和MR水成像。
禁忌症
1.绝对禁忌症:
A.装有心脏起搏器者
B.装有铁磁性或电子耳蜗者
C.中枢神经系统的金属止血夹
2.相对禁忌症:
A.体内有金属植入物:如心脏金属瓣膜、人工关节、固定钢板、止血夹、金属义齿、避孕环等。
B.带有呼吸机及心电监护设备的危重患者
C.体内有胰岛素泵等神经刺激器患者
D.妊娠三个月以内的早孕患者
3.投射或导弹效应:指铁磁性物质靠近磁体时,因受磁场吸引而获得很快的速度向磁体方向飞行。
来源: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842232464266494468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