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
|
病史摘要
患者:钟先生,男,67岁,一月前胸背部疼痛不适,进行性加重,余无其它不适。外院胸椎CT提示:胸6椎体骨质破坏并压缩性骨折,考虑病理性压缩性骨折可能。临床医生结合患者症状、年龄等因素,考虑骨转移可能。看到这种情况,钟先生的家属非常着急,为了明确诊断及寻找原发病灶,钟先生来到了成都高尚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行全身PET/CT检查。
检查所见
PET/CT全身MIP图:
PET/CT融合图:胸6、7椎体骨质破坏
PET/CT融合图:胸6、7椎体骨质破坏伴两侧梭形软组织影
PET/CT提示: 胸6、7椎体骨质破坏伴周围软组织肿胀增厚,FDG代谢不均匀轻度增高,提示感染性病变(结核)可能;全身未见确切恶性病变征象。
临床与病理:
根据PET/CT结果指导穿刺病理结果提示:
后患者转入结核病院抗结核治疗,病灶吸收好转,症状明显减轻。
结 核
结核是一种多器官、多部位受累的干酪性肉芽肿性病变,绝大部分发生在肺部,全身其他部位亦可继发感染。骨关节结核占所有肺外结核的10%-15%,以脊柱结核发生率最高,约占40%~60%,其次为关节结核,而骨结核少见。95%以上继发于肺结核,好发于儿童和青年,但近年来老年人发病率逐渐升高。脊柱结核好发于腰椎,胸腰段次之,颈椎少见。由于椎体终板下血供丰富,结核杆菌最易累及终板下骨质,尤其是椎体前部,进而向椎体内、椎间盘及椎旁侵犯,并常累及相邻的椎体。脊柱结核按照骨质最先破坏的部位,可分为椎体结核和附件结核,前者又分为中心型、边缘性和韧带下型,约90%的脊椎结核发生在椎体,单纯附件结核少见。多数患者发病隐匿,以椎体疼痛及神经或脊髓受压症状就诊为主,严重者可引起脊柱不稳、后凸畸形,甚至瘫痪等,影响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因此早期诊断脊柱结核具有重要意义。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脊柱结核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常规检查包括X线、CT及MR。
①X线:平片上的表现与脊柱结核类型有关:
a.中心型:多见于胸椎,椎体内骨质破坏;
b.边缘型:腰椎结核多属此型。椎体的前缘、上或下缘局部骨质首先破坏,再向椎体和椎间盘侵蚀蔓延,椎间隙变窄为其特点之一;
c. 韧带下型:主要见于胸椎,病变在前纵韧带下扩展,椎体前缘骨质破坏,椎间盘完整;
d.附件型:以脊柱附件骨质破坏为主,累及关节突时常跨越关节。
②CT:与X线平片相比,能够更清楚显示骨质破坏,更易发现死骨及病理骨折碎片,更明确显示脓肿或骨碎片的位置、大小及其与周围大血管、组织器官的关系,以及突入椎管内的情况。
③MRI:是评价软组织侵犯范围、结核病灶范围及神经压迫情况最敏感的检查手段,可发现X线、CT表现正常的早期椎体结核病灶,对观察软组织改变和向椎管内侵犯优于CT。被破坏的椎体和椎间盘T1WI呈较低信号,T2WI多呈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多不均匀强化。脓肿和肉芽肿T1WI上呈低信号,T2WI多为混杂高信号,增强扫描可不均匀、均匀或环状强化,脓肿壁薄且均匀强化为其特征。
PET/CT也是诊断骨结核灵敏度较高的检查手段。由于活动期的结核病灶内聚集着大量对FDG高摄取的炎性细胞,通过PET/CT可对病变结构改变及代谢特点进行显示,尤其是对于多部位、多系统受累的患者的早期诊断可提供更清晰的诊断线索。
椎体结核在PET/CT显像上的表现应注意与椎体好发的其它肿瘤性病变鉴别,如转移瘤或骨髓瘤等。椎体转移瘤患者多有肿瘤病史,病变常累及椎弓根及附件,较少累及椎间盘,FDG代谢常较结核更高更浓聚(骨结核多数代谢为不均匀增高);骨髓瘤常表现为多发大小不一的穿凿样骨质破坏,放射性摄取一般都是轻度增高。
/PET/CT诊断结核的应用价值/
PET/CT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除了在肿瘤的原发及转移方面的应用价值,在感染、癫痫、风湿免疫类疾病的诊断价值也渐渐得到认可。本例脊柱结核需与转移瘤等恶性肿瘤鉴别,18F-FDG PET/CT检查有助于临床排除原发肿瘤及转移瘤诊断,并且可以显示受累脏器范围以及淋巴结分布等情况。
作者介绍
杨人伟
主治医师、主管技师
毕业于湖北医药学医院医学影像学专业,曾在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影像中心从事普放、CT及MR诊断工作8年余,对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有一定研究,参与厅级课题一项。
擅长: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
来源:https://www.sohu.com/a/570342168_121334503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