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线
|
病例一
病史:男性,58岁,因尿频、尿急,偶有血尿3月余就诊。
后行腹部CT示:膀胱左侧壁不均匀性增厚,考虑为膀胱癌可能;
后于本中心行PET/CT检查。
检查所见:
图1左为全身MIP图,图2上为首次扫描CT及其PET融合图,图2下为速尿后膀胱充盈延迟扫描CT及其PET融合图。
检查示膀胱左侧壁不均匀性增厚,伴放射性摄取增高,SUV最大值为10.9,延迟扫描示放射性摄取较前稍增高,SUV最大值为12.1,考虑为膀胱癌;
后病理证实为:浸润性尿路上皮癌。
病例二
病史:男性,57岁,因偶有无痛性肉眼血尿半年,近一月加重,后入院行B超示膀胱壁不均匀性增厚,建议进一步检查,后行膀胱镜活检确诊膀胱癌。
后于本中心行PET/CT协助肿瘤分期。
检查所见:
图左A为全身MIP图,图B、C为首次扫描图,图D、E示速尿管膀胱充盈延迟图,膀胱左顶壁、右侧壁及右后壁壁不均匀性增厚,伴代谢增高,考虑为膀胱癌,局部累及右侧输尿管膀胱入口,合并双侧输尿管及右侧肾盂扩张、积水;
余图示左侧锁骨上窝、双侧膈肌脚后间隙、腹主动脉旁、双侧髂血管旁及骶前区多发淋巴结转移。
病例三
病史:男性,58岁,因尿频,血尿一月余就诊,入院行腹部CT及CTU示,前列腺-膀胱后壁占位,建议膀胱镜检查;后膀胱镜活检病理考虑为膀胱癌;
后于本中心行PET/CT协助肿瘤分期。
检查所见:
图1为全身MIP图,图2组合图分别为首次扫描(上)及速尿管膀胱充盈扫描,综合示膀胱癌侵犯前列腺,伴双侧髂血管旁淋巴结转移。
病例四
病史:男,80岁,十年前膀胱癌电切术后及灌注化疗后;近期检查发现膀胱癌局部复发,再次电切术后及灌注化疗后,近期复查胸及腹部CT疑双肺多发转移、左侧肾上腺转移及多发骨转移。
后于本中心行PET/CT行全身评估。
检查所见:
图1为全身MIP图,图2上方组合图为首次扫描及速尿后膀胱充盈延迟扫描,示残余膀胱未见明显高代谢肿瘤复发征象。
图3示左侧锁骨上窝、腹主动脉旁及双侧髂血管旁多发淋巴结转移,双肺多发转移,左侧肾上腺转移,多发骨转移。
膀胱癌
膀胱癌(Bladder cancer)是泌尿系统中很常见的恶性肿瘤 ,具有高复发率和高进展率 ,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高位 ,其男女患病率之比约为3:1。大部分的病例在5年内复发 ,且恶性度级别较高的病例容易进展。
据组织来源可分为膀胱尿路上皮癌、膀胱鳞癌、膀胱腺癌、膀胱肉瘤等,尿路上皮癌是膀胱癌中常见的病理类型,占膀胱癌所有病理类型发病率的90%以上。
根据治疗模式及疾病预后的不同,膀胱癌可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
病因
膀胱癌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既有内在遗传因素,又有外在环境因素,其发生与发展受多因素影响。
诱发因素有化学致癌物质(芳香胺米物质接触等)、吸烟、饮食因素、化学结构与苯胺染料相似的止痛药的滥用,人工甜味剂、慢性感染、盆腔放疗、环磷酰胺摄入等。
其中影响膀胱癌发生的重要风险因素是吸烟,其次为暴露于芳香胺和电离辐射。
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为无痛性血尿(可表现为全程血尿、初始血尿或终未血尿)以及膀胱刺激征(尿频、尿急、尿痛),常见于弥漫性原位癌或浸润性癌患者。
晚期肿瘤阻塞输尿管致腰痛、肾功能不全症状。
肿瘤增大堵塞膀胱出口致排尿困难、尿潴留、下腹包块;肿瘤局部可侵犯邻近组织,如前列腺及脐尿管等。
盆腔淋巴结转移可致淋巴、静脉回流受阻,下肢浮肿;输尿管受压可致少尿、尿毒症等。
晚期出现消瘦、贫血等恶病质表现。
诊断
相关检查:除专科的体格检查、常规化验和血清免疫学检验之外,还包括比较特殊的尿液检查、膀胱镜检查。
1.膀胱镜检查:是诊断膀胱癌非常可靠的方法,活检病理结果对诊断膀胱癌有非常高的价值。
2.尿液检查:包括尿常规检杳、尿脱落细胞检查、核基质蛋白22(NMP22)与膀胱肿瘤抗原(BTA)等。其中尿常规检查可早期发现镜下血尿。尿脱落细胞检查有时可以检测到肿瘤细胞。NMP22与BTA作为尿液中膀胱肿瘤指标,对早期膀胱癌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3.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检查、X线检查、CT、CTU、静脉尿路造影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等。其中超声检查广泛用于膀胱癌的诊断与血尿患者的筛查;MRI检查在肿瘤是否浸润肌层以及是否存在周围器官侵犯方面优于其他检查;全身骨显像主要用于检查有无骨转移。PET-CT有助干膀胱癌诊断、分期、疗效评价和复发检测。
治疗与预后
膀胱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根据疾病的肿瘤分期和病理分型,联合其他治疗方式(膀胱灌注治疗、放疗、全身化疗、全身免疫治疗)的综合治疗。
预后:患者预后与肿瘤分期及病理类型相关,与手术切除效果及综合治疗方案有关,总体复发转移率较高。治疗后可出现相关症状,如术后出血、感染等,化疗后的骨髓抑制等,放疗后并发症(如尿频、尿急、直肠损伤及炎症等)也会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PET/CT在膀胱癌中的应用
目前PET-CT广泛应用于膀胱癌诊断、分期、疗效评价和复发检测。
现阶段以18F-FDG PET/CT运用较为广泛,但18F-FDG代谢产物经肾脏排泄后进入尿液,尿液经输尿管大量聚集于膀胱中,导致膀胱内本底高,会遮盖膀胱内肿瘤,使其难以被发现,导致常规的PET/CT无法正常显像出来,而引入双时相显像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利用利尿剂及延迟时间扫描通过机体代谢和4~6小时的等待、多饮水等一系列措施,尿液的放射性逐渐降低,达到将尿液放射性降低到本底水平的目的,确保对病变和尿液的双时相扫描均具有更加准确的SUV值。同时,在延迟扫描时保证膀胱充盈,CT显像可以直观判断膀胱内壁的解剖结构,诸如向内或向外突出、呈“菜花状”或“乳头状”的肿瘤、膀胱壁的局限性增厚等表现都可以清晰显现出来;PET显像则可以基于肿瘤高代谢、尿液低代谢的特点进行对比,以此来判断病变的良恶性。
延迟扫描比常规扫描肿瘤放射性摄取摄取高,原因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肿瘤放射性浓聚不断提高;而尿液的延迟扫描放射性浓聚低于病灶的延迟扫描放射性浓聚,则是与尿液低代谢、肿瘤高代谢的特点相符。
据研究,常规扫描、延迟扫描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 70%、95%,可见双时相的PET/CT扫描对膀胱癌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且延迟扫描因为经过一系列降低尿液放射性干扰的操作而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但是双时相 PET/CT扫描也有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原因可能是:
①病灶<3mm,未达到 PET/CT的最低分辨要求;
②病灶分化程度不同;
③肾功能较差、存在膀胱刺激征,口服利尿剂后膀胱仍无法充盈,影响了延迟扫描结果;
④活检或膀胱镜检查间隔过短,局部具有较高的18F-FDG代谢,对PET/CT检查结果造成了干扰 。
参考文献:
[1]贾希栋.分析双时相PET/CT检查技术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20):97-98.
[2]陈杰,付丽媛,钟群,肖慧,许尚文,赵春雷,钱根年,陈自谦.双时相PET/CT检查技术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医疗设备,2019,34(02):21-24.
[3]钟磊,廖洪.膀胱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术前分期的影像学评估[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7,22(03):228-233.
作者简介
段玉姣
核医学科医师
毕业于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学影像学专业,2018年开始从事核医学PET/CT诊断;参加过全国放射医学会、省级放射学会等学术会议,并向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病例个案分析投稿并录用。
擅长:熟悉并掌握全身各系统PET/CT诊断,对常见病及疑难杂症影像诊断有一定临床经验和研究,尤其是对肺部及淋巴瘤的诊断。
成都高尚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是高尚医学影像集团旗下第六家独立第三方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坐落于朝气蓬勃的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新区,总建筑面积近4000平米,紧邻地铁天府三街站。配置西门子新型前沿设备,依托过硬的医疗和技术人才,以厚德尚医、诚信实干为初心,以匠心品质、精益求精为本质,开展肿瘤和心脑血管性疾病及神经、呼吸、消化和骨关节肌肉系统等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疑难病会诊,切实为患者解决看病难、体验差、诊断不准等痛点问题。
来源:https://www.sohu.com/a/556725754_121334503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