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线
|
说到肾病很多人都会感觉恐惧,主要是针对于肾病一旦进入到持续进展阶段的话,就无法逆转,只能延缓,最终进展到肾衰竭、尿毒症,而此时,对于患者来说一方面是生活改变,各种健康问题出现,另一方面可能需要进行一周数次的透析治疗,这种生活质量的下降,让患者苦不堪言。
实际上,人们怕透析主要还是源于对肾脏透析的不了解,今天我们就跟大家谈谈肾脏透析的问题,肾脏到什么情况下需要透析?有哪些健康信号需要注意?透析是否需要终身,以及透析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人人怕透析,肾功能到什么状况需要透析,有哪些异常症状要注意?要如何避免步入透析?
我国需要透析的人中,有一半以上都是有高血压、糖尿病的疾患,这些疾病会造成血管收缩不正常,或导致血管狭窄或堵塞,而使肾脏功能衰退;再者,就是有人药物使用过度,经常可见长期服用止痛药、不明成药或中草药等,这些都可能造成肾功能的损坏。
肾脏病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当症状出现时,多半都已进入第三期或第四期了。进一步来说,临床上将慢性肾脏病分五期(第一期肾小球滤过率大于90、第二期60-90、第三期30-60、第四期15-30、第五期小于15),只有当肾功能恶化到肾小球滤过率低于10以下,才有可能出现以下这些症状:
体内有毒物质过高(恶心、呕吐、虚弱、胃口不好、体重下降);神经学症状(嗜睡、抽搐等)、体液失衡(水肿、血压无法控制、气喘、肺积水、心包膜积水、心衰竭等)以及代谢酸中毒或高血钾(心律不齐),这时就需进入透析治疗了,也有些地方会称为洗肾。
如果要避免进入透析阶段,最好平常要定期量血压,且每年定期验尿、检测肾功能,才能知道有无肾脏疾病与伤害,此外还要控制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胆固醇),饮食上也要特别控制,采取低盐、低蛋白饮食,以防止恶化;更要避免会伤害肾脏的药物,如止痛药、显影剂、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等。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两者的不同,该如何选择?
在国内透析的患者中,约有9成采用血液透析治疗,此方式是在手臂手术开动静脉或植入人工血管,让血液从管道中流出并进入装在血液透析机器上的人工肾脏中做毒素的清除与物质的交换,然后再将干净的血液从静脉送回到体内。
但这血液透析治疗一定要在医院的透析中心或专门的透析室进行,且一周需2-3次,一次约4小时。血液透析中的动静脉开口或人工血管本身可能增加心脏的负担,所以不适合心脏功能不佳或心肌缺氧严重之慢性肾脏病患者。
另一种透析方式是腹膜透析,则是需要在腹腔植入透析管道。腹膜透析可由患者在家中自行操作,生活上比较自由,也比较适合上班人群;通常一天只要更换3-4次药水,或直接使用机器按照设定于晚上自动更换即可,白天行动更为自由。不过因为需要自行操作,如果操作不慎容易产生腹膜炎,所以自理能力不好的人并不适合。
透析病人会有哪些并发症?
刚开始血液透析时,有时可能会出现急性的并发症,例如患者体内代谢物太高,在进行急性血液透析时,会因毒素一下子降得太多,引起脑部细胞内外浓度差异太大,而造成脑水肿,出现恶心、呕吐、昏迷等症状,建议病患不要等到体内毒素太高时才开始透析。
此外,长期慢性透析的患者在平常进行血液透析的过程中,最容易出现低血压与抽筋,这常发生在血液透析中需要清除体内大量水分,如一次血液透析要脱水3-4公斤以上的时候。
至于慢性并发症,则可能最常见的就是有高磷血症与副甲状腺亢进,两者都可能会造成体内钙磷失衡,连带产生心脏血管疾病与骨质疏松等慢性的问题。
一旦透析,就要终生透析吗?
这个不一定。一般来说,如果慢性肾脏病已进入终末阶段,且有明显的症状时才需要开始进行透析而这种情况下,一般需要患者长期进行透析治疗,才能维持生命;但如果患者出现的是临时性的急性肾脏伤害,如伤肾药物、血压太低或太高、败血症、心脏衰竭等,如果这些急性肾脏伤害能尽快控制住,肾功能是有机会恢复的,就可不用继续透析,不过透析的情况需要医生来判断,不能自行停止。
而慢性肾衰竭的患者,进入了终末阶段或尿毒症阶段,如果有机会能够接受肾脏移植时,也可以不用长期透析,不过从目前来看,肾源相对来说较少,所以在社会上也会推荐大家捐献器官,其实也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此外,目前美国有所谓的植入型的人工肾脏,虽已经完成临床试验,但仍需再等待一些时日才能普及使用,至于效果如何还需要看后续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
透析病人在饮食上,须注意哪些事项?
肾功能不好,在饮食上首先就需控制盐分及水分的摄取与低蛋白饮食。平日生活则需控制体重,以每天不增加一公斤为限,且需经常量血压,保持血压稳定。
当肾脏功能严重衰败至慢性肾病第4、5期时,钾离子的摄取要特别小心,否则高血钾症可能导致心律不齐,必须禁吃含钾量高的水果,如:椰子、猕猴桃、葡萄、樱桃、柑橘等。还要小心磷的摄取,否则很容易产生高磷血症,许多加工食物都含有磷,包括咖啡、牛奶、茶、防腐剂、起泡剂、人工甜味剂、干果类、高汤等,都要避免。还要严格禁食草酸含量过高的杨桃、含铝成分的胃药、含镁离子成分的药物等。
来源:https://www.163.com/dy/article/H855RN600534AG75.html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