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工互联

 找回密码
 注册[Register]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登录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0|回复: 0
收起左侧

CT和MRI的区别你清楚多少,看完这篇文章就明白了

[复制链接]

  离线 

发表于 2022-9-8 04: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对于 CT 大家应该并不陌生,CT 检查技术其实就是一种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主要是医生利用具有精准的 X 线束、超声波以及 Y 射线等影像学检查设备,配合灵敏程度比较高的探测检查机器,共同针对人体某一部位展开扫描检查。因此,CT 具有扫描时间快、显示出的图像较为清晰等特点,CT 更是被广泛应用在医学临床影像学的检查中。
而 MRI 其实就是磁共振检查技术,其主要是指自旋磁共振检查技术,磁共振所具有的意义较为广泛,其包含核磁共振、电子自旋共振以及电子顺磁共振等。而大家生活中常提到的磁共振,通常是指磁共振成像,其实利用核磁共振现象而制成的一种医学检查设备。那么大家知道 CT 与磁共振之间存在什么区别吗?
052018fl7wpprwplrfoqlv.jpeg


一、CT 与 MRI 概述
CT 检查与 MRI(磁共振)检查在临床影像学检查中,均存在诸多不同的优缺点,并且二者属于两种截然不同的检查手段。磁共振又被称为 MRI,通过将人体放置在较大的磁场内,利用磁场中的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存在的氢质子,使其产生核磁共振反应,再利用质子发出相关的核磁共振信号,在使用梯度场的三个方向定位以及计算机的相关数据分析后,并构建出完整的立体图像。
而 CT 是利用 X 线管以及探测仪器对人体部位进行环绕旋转,所以 CT 成像均为断面成像。而磁共振成像与 CT 的不同之处则在于,磁共振成像能够对人体的人体部位进行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甚至任意面的数据成像。此外,磁共振成像与 CT 成像都需要操作技术较强的检测人员。
二者均属于医学临床上一种技术含量较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052019vxigkkpv2lp9okk4.jpeg


二、CT 和 MRI 的区别有哪些?
将 CT 与磁共振成像技术相比较,磁共振成像主要具有以下几大区别:
(一)磁共振成像能够准确查出患者组织细胞内的水分变化,并将患者的新陈代谢以及其他生理功能变化清晰显示出来。因此,可以说磁共振成像技术将传统的人体解剖影像学发展成,将人体解剖生理学以及部分物理学相结合的全新化学影像。磁共振成像为医生针对部分患者的早期疾病变化,提供了更多的诊断依据。此外,磁共振成像技术比 CT 检查更能较早发现患者的病理变化。磁共振成像对于人体脑部以及脊髓的变化较为明显,所以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精神系统疾病的诊断要高于 CT 检查,特别是人体颅脑部位、脊柱部位以及相关脊髓病变等,均具有 CT无法比拟的优点。


052020s71t0ssihipsr1s0.jpeg


(二)磁共振成像可以根据患者的检查需求,直接显示相关部位的任意切面图像,使相关操作人员能够直接将患者的横断、冠状、矢状等多种斜面制成相关图像。而 CT 检查技术只能将患者身体作为长轴,仅显示出患者的横断面图像,不利于医生多方面的诊断分析。
(三)磁共振成像的数据分辨能力要比 CT 图像数据高一些,所以患者图像中的数据对比度大概能够提升 1-3 各等级左右。此外,数据分辨度较高的磁共振设备拍摄出的图像更为清晰,甚至部分图像中能够显示出患者组织内的细小血管组织。
052020x2w5o4w2otbfqeot.jpeg


(四)磁共振成像设备不需要像 CT 设备那样,对其进行机械口转动以及相关检测。磁共振成像只需要通过简单的电子调节即可,就能对患者的部位进行相关检查。
(五)磁共振成像并不会像 CT 检查那样对人体产生具有损害性质的辐射,最大程度保证了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部分孕妇在接受磁共振成像之后,并不会对胎儿产生较大的影响。
(六)磁共振成像的漏诊几率要比 CT 检查小一些。这主要是由于磁共振成像技术具有 3 个参数,而 CT 均存在 1 个 X 线束参数。
(七)磁共振成像技术不需要患者输入造影剂就可以获得较为清晰的数据图像,并显示出患者体内血管的相关构造,便于医生诊断患者的血管、淋巴结以及肿块等,并减少了部分患者对造影剂存在的过敏反应。
052021r3mvrrmrs87idpuo.jpeg


(八)磁共振成像技术并不会检测出 CT 检查中存在骨性伪影,而是将患者脊柱内的脊髓以及相关神经清晰显示出,甚至部分图像能够使医生直观看到患者体内存在缺血性组织损伤。
(九)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够适用于患者全身各器官疾病,其临床使用范围要大于 CT 检查,并且磁共振成像技术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总而言之,CT 与 MRI 检查技术均存在各自的优缺点,大家实际临床检查时,需要医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才能选出最好的检查方法。
码字不易,请帮忙点个关注再加个赞吧。
关注“医务工作者小贾”,更多健康知识轻松看~~~

来源:https://www.163.com/dy/article/GP6NC7DQ0534SCZX.html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醒:禁止复制他人回复等『恶意灌水』行为,违者重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gister]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收藏帖子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English 한국 사람 日本語 Deutsch русский بالعربية TÜRKÇE português คนไทย french

QQ|RSS订阅|小黑屋|处罚记录|手机版|联系我们|Archiver|医工互联 |粤ICP备2021178090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5-1-7 13:05 , Processed in 0.267059 second(s), 6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Copyright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