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线
|
文章来源:影像Tech ;编辑:杨柳荣
转载要求:请在文首标明文章来源,可直接转载
当前,中国本土生产已成为大型跨国医疗器械企业在华发展的关键布局。影像Tech盘点了全球医学影像三巨头“GPS”在华生产及研发,符合中国市场需求、为本地医院“量身定制”CT系统的简史。
01
GE医疗
GE医疗原是GE集团旗下(NYSE: GE)的医疗健康业务部门。2023年1月4日,GE医疗从GE集团拆分,作为一家独立的公司开始在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GEHC”,开市生效。GE医疗成为美国威斯康星州首家远程敲响纳斯达克上市之钟的公司。
GE医疗在全球160多个国家拥有约51000名员工,每年服务超过10亿患者。公司每年投入逾10亿美元用于研发,年营收超183亿美元。拥有超过400万台的全球装机量,覆盖公司四大业务板块 —— 医学影像、超声、生命关爱和诊断药物。
自1897年第一台X光机服务中国患者以来,GE医疗开启了在华发展的百年历程。GE医疗于1986年在北京成立了首个在华办事处,并于1991年与原航天部和卫生部合资建设了首个本土工厂“GE航卫”(航卫通用电气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截至目前,GE医疗已在我国各地设有30多个办事处,在北京、无锡、上海打造了三大“创中心”,本土研发团队约1800人,自2011年起主导研发并上市近110款创新产品。
在中国,GE医疗持续践行“全面国产、无界创新、合作共赢”的战略,提升精准医疗和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助力“健康中国2030”建设。作为最早开启国产布局的跨国企业之一,GE医疗在北京、上海、无锡、天津 、成都设有五大生产基地(内含六大工厂),构建了从普惠到高端全覆盖的“全面国产”能力。
GE医疗完成拆分后,GE医疗中国业绩的分母由整个GE,变成了GE医疗全球。分母体量的缩小增强了中国区影响力。目前,中国是GE医疗全球唯一的单一国家市场。GE医疗中国CEO直接向GE医疗全球CEO汇报,从全球层面都对中国国产化发展给予了支持。
GE航卫落地在北京的亦庄经开区。 GE航卫从做最基础的进口CT大散件入手,开始了CT国产化的第一步。 2000年,GE医疗CT 全球生产线建立,北京工厂成为了GE医疗全球生产线基地之一。 2011年,GE医疗中国第1万台CT在北京工厂线,已实现全面稳定量产。
经过32年的发展,北京工厂已逐步发展为主要分系统单元的唯一生产基地,负责提供 GE医疗全球70%的CT系统,实现“中国智造,服务全球”。 GE医疗全球的CT中每3台就有2台由北京工厂生产 !
GE医疗北京工厂代表性产品包括:CT、X光机、手术机、心血管机和核医学设备,生产探测器、准直器和控制柜等核心零部件和分系统。
2017年,GE医疗全新64排CT正式下线;
2020年,GE医疗256排 RevolutionCT 产线的落地与投产,让国产高端设备越来越多元;
2022年,GE医疗北京工厂已成为GE全球最大的影像设备制造基地,覆盖CT、X光机、手术机等数十款产品,供货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2年,GE医疗北京工厂生产的面向车载移动应用和院内影像检查双使用场景的,Revolution Maxima M CT获获批NMPA。
2023年,GE医疗北京工厂下线了针对我国门急诊流量大就医场景的“先行CT”,创新性采用40mm数字视网膜探测器,让门急诊的CT影像检查设备在扫描速度、图像质量、诊断效能方面均大幅提升,拥有更快的扫描速度、更短的曝光时间、更大的流通量。
02
飞利浦
荷兰皇家飞利浦公司是一家领先的健康科技公司,致力于在从健康的生活方式及疾病的预防、到诊断、治疗和家庭护理的整个健康关护全程,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并改善医疗效果。
2022年10月28日,飞利浦宣布成立"飞利浦健康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作为飞利浦在中国部署的创新组织,全面整合公司分布在中国各处的创新资源。
这个创新组织捆绑了2021年飞利浦在中国新成立的三个"飞利浦创新中心" —— 聚焦"软件","产品" 和"系统"。分别部署在上海、深圳以及苏州和沈阳,专注于"在中国、为中国"的自主产品研发和产品升级,推进全球产品同步落地中国市场,并推动中国本土创新"反哺"全球。
创新组织还包括"飞利浦研究院上海实验室" 。该实验室成立于2000年,是全球研究组织的一个分支机构,专注于前瞻性研究、突破性技术创新和产学研协作,立足本土,服务中国,并参与全球创新项目。
同时,这个组织也涵盖了"飞利浦全球体验设计(上海)团队"。"飞利浦体验设计"在全球拥有96年的历史。上海团队成立10年来,依托"以人为本"的洞察力和设计思维,聚焦用户体验,为公司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在中国的创新研发、生产制造到上市提供全流程支持,特别是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持续地帮助公司提升客户体验、产品生命力和业务竞争力。
依托三个"飞利浦创新中心"的所在地,"飞利浦健康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在苏州、沈阳、深圳、上海设立了4家分公司,使飞利浦在中国的业务足迹更加广泛、均衡地分布,更好地集聚整合的力量,深度参与"健康中国"建设。
2009年11月17日,荷兰皇家飞利浦电子公司宣布在苏州建立飞利浦医疗影像中国基地。2010年,飞利浦医疗(苏州)有限公司在苏州工业园区注册成立,投资总额5500万美元。
飞利浦医疗影像中国基地集研发、制造、组装与采购等设施于一体,占地面积6.2万平方米,生产超声、磁共振、CT等医疗设备。该基地是飞利浦在中国的首个独资医疗影像基地,主要生产中高端产品。从此,飞利浦在华可以提供从低端到高端的产品,同时苏州基地生产的中高端产品还会销往海外市场。
当时,飞利浦苏州医疗影像基地主要生产国内大多数省市级医院使用的主流影像系统:64排CT和1.5T 磁共振及满足中等规模医院的需求的X射线设备。
经过10多年的发展, 飞利浦医疗(苏州)有限公司已成为中国以及全球医学影像产品的领军力量,是飞利浦全球唯一的综合性影像产品基地。飞利浦苏州公司持续增资扩产和推动项目成功转型成为重要的生产、研发、服务、培训基地,能实现高端制造和设计研发专业培训及全球服务。
飞利浦苏州研发中心现有研发人员400多名,本土研发和制造的产品持续增长。如,炫速Access CT作为诊断影像的标志性智能产品,自投放市场以来广受好评, 订单达到500多台, 覆盖全球51个国家。
“中国速度,使命必达”第一时间支援雷神山的Incisive极光CT,便是由飞利浦沈阳产品创新中心研发联合苏州医疗影像基地本土制造,可实现AI智能操作、低剂量扫描、高清晰图像、大硬件平台和大容量球管。
此外,飞利浦通过与本地生态伙伴进行合作,使该CT搭载了针对心脏CTA扫描的AI算法“数字心”系统,实现了工作流的无缝整合,可实现1分钟内全自动冠脉结构化报告处理,提供冠脉及心脏结构的精确解剖学信息。
据影像Tech了解,飞利浦在苏州的研发中心已经承担起CT行业全球90%的研发任务;未来,精准诊断业务群100%的产品线都将在中国生产。
03
西门子医疗
西门子医疗原为西门子股份公司的医疗技术事业部,在 2014 年 5 月的财务报表新闻发布会上,西门子股份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乔·凯撒表示为了实现更大的灵活性,宣布计划将医疗技术事业部作为一家独立公司成立。
2015年5月1日,Siemens Healthcare GmbH 正式成立,并在一年后推出了全新的“Siemens Healthineers”品牌。2018年3月16日,西门子医疗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经过长期合作,Siemens Healthineers 和 Varian Medical Systems 于 2021 年 4 月合并。
西门子医疗是最早扎根上海的跨国医疗器械企业之一。1992年,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在浦东正式成立,同年,浦东诞生了首台“中国制造”的西门子医疗CT。
2022年6月,在上海市第三十五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颁证仪式上,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正式被认定为“跨国公司研发中心”。
最初,上海西门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是一家不足百人的CT组装企业。如今,西门子医疗上海基地已是德国总部以外最大、最重要的医学影像及临床治疗产品的研发与制造基地之一,覆盖CT、X光机、移动C型臂、超声、数字化等多个产品线的研发生产,截至2022年累计出货量约4万台,销往全球150个国家和地区。
2022年,西门子医疗中国正式发布了全新“国智创新”本土化战略,将通过“推动实现全产品线国产化”、“基于中国市场需求进一步深入创新研发”、“推进本土业务模式升级”三个维度,深度参与“健康中国”建设。
在上海的创新布局中,西门子医疗采取了“双线并行”的模式:一方面推进产品本土研发,更好满足中国客户需求;另一方面强化外部合作,深入融合本土创新实力,赋能领先创新企业技术实现商业化落地。
据影像Tech了解, 近期,西门子医疗在上海生产下线的超高端CT有双源CT SOMATOM Force和双源CT SOMATOM Drive powered by AVATAR,都是“国智创新”战略的力作。
超高端双源CT SOMATOM Force,凭借超快的扫描速度和低剂量平台,真正实现了无禁忌CT成像。帮助医院解决复杂检查,拓展高端临床应用开展,助力医院提升科研水平。
超高端双源CT SOMATOM Drive powered by AVATAR,于2022年落地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集结了历代双源优势,以“智见、智炫”双平台为医院提质增效,直通心血管、神经、骨科、肿瘤、儿科五大临床方向,提高影像诊断精准度,助力临床疑难病症诊疗。
主编|赵清 审核|祎禾 排版|miy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