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线
|
来源:人民网
医学影像主要是为疾病的诊疗提供了科学和直观的依据,已成为临床医生诊治疾病的“眼睛”。在临床诊疗中,医学影像已经由临床辅助检查手段发展成临床诊断疾病的主要方法,广泛应用于体检、疾病筛查、诊断与鉴别、疗效评价及预后等多个方面,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保障。
近日,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主任委员李真林围绕2021年度医学影像领域的学科发展、科研突破、临床理念等方面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开展5G+远程应用 构建影像信息化智慧化
近几年,全球各国纷纷布局5G并深入医疗领域,我国目前已初步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5G移动网络,基于5G应用的智慧医疗发展尚处于发展阶段。
“随着5G网络正式商用,5G技术在影像技术中的各类场景应用不断涌现和升级。”李真林认为,通过“5G+CT远程扫描技术”完成隔空“打CT”,可以实现任何2家或多家医院患者间的实时远程影像扫描检查,检查结果全面、精准、优质,这一成果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技术,我国已建立了“5G医疗CT方舱车”,配备一台超声设备、一台CT设备和一个影像技术人员,通过5G支持,由大型三甲医院技师做指导,就可以服务边远地区人民。这也标志着远程医疗由传统“会诊”过渡到“实操”,解决基层“有设备、没人用、不会用”的问题,切实缓解基层影像人员短缺问题,助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AI助力 赋能影像数字化精准化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以下简称“AI”)已成为影像数字化和精准化的重要支撑。各大院校、企业、科研院所等已经着力AI医疗影像,力求提供全链条的影像智能服务。AI医疗影像产品已涵盖从计算机辅助检测、辅助诊断、精准诊断、量化随访,到精准治疗的全流程。
李真林介绍,通过AI技术,可以实现全方位处理数字X线摄影、CT扫描、MRI、正电子断层扫描等全模态的影像数据。传统一次CT胸部扫描,形成数百张影像照片,医生诊断至少需要10分钟完成。以“肺部多病变CT影像AI筛查与辅助诊断系统”为代表的AI影像诊断的应用,“秒级”发现疑似病变,提高检查的精准度和检出率,提高医师诊疗效率与诊断精度,缩短就诊等待时间,降低就医成本。
对于我国的AI影像发展状况,李真林表示,AI已应用于影像技术的各个场景,针对医学影像进行AI技术处理,包括图像分割、目标检测、图像分类、图像配准、图像映射等技术范围;实现了如肺结节早期筛查、乳腺病变筛查、智能骨伤鉴定、食管癌早期筛查、结肠癌早期筛查等功能,以及通过AI技术提高医学影像的质量等功能。通过AI算法的图像重建技术,可将低剂量CT、PET图像重建得到相当于高剂量CT的高质量图像。这样临床上减少辐射剂量,便能获得高质量的满足临床诊断需求的图像。随着影像AI的应用,对数据的大平台需求将会更加强烈,搭载影像AI云平台,进一步规范影像图像数据标准,有助于实现各影像中心、联盟医院影像数据的互联互通,优质影像医疗资源云端协同共享,助力海量诊疗级大数据深度挖掘应用,进一步提高图像的质量和精准化诊断,提高诊疗效率。
增强国产设备自信 突破“卡脖子”技术
长期以来,高端医疗影像市场被国外品牌占据,随着本土企业创新技术不断实现突破,国产医疗影像设备进口替代潜力大。
李真林认为,目前国产医疗影像所拥有的多项前沿技术中,除PET技术尚处于成长早期,大多数处于成长期,发展速度快、成长潜力大,其中128排CT及以下平板探测器、永磁MRI等技术正逐渐向成熟期发展。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加强研发,推动中国医学影像设备的国产化进程。2021年6月,我国高端医学影像PET-CT专用“中国芯”发布,并在关键技术指标上实现了国际领先。这一芯片技术进步,助力国产高端医疗装备行业构建起全链自主可控的垂直创新体系,有望打破中国高端医疗装备芯片大量依赖进口的局面。
前沿技术不断创新,推动影像学科发展
分子影像是医学影像领域一大技术革命,也是医学影像未来发展的主导与趋势。
对此,李真林表示,运用分子影像学手段,探索肿瘤等重大疾病的分子诊疗靶点,研发纳米影像探针与诊疗一体化药物,构建重大疾病诊疗一体化方案。运用多模态影像技术和影像组学等方法,挖掘医学影像图像深层定量特征,分析影像纹理特征与临床数据、病理数据和基因数据间的关联,实现疾病严重并发症预防和癌症早筛早诊及预后预测,为肿瘤诊疗决策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工具,对推动癌症的防治关口前移起到重要作用。以超高磁场MR、光子计数CT为代表的全新一代影像技术,推动着影像技术的蓬勃发展。光子计数CT使用能够将X线衰减转换为电信号光子计数探测器,使得每一个光子产生的信号脉冲都被计数,被电极的电路读取,实现多能成像、减少辐射剂量,以更高的密度对比度、更高的分辨率重建图像,推动影像的成像更清晰、扫描更快速、性能更安全、结果更智能,为疾病诊治带来历史性飞跃。
来源:https://www.163.com/dy/article/GTJJDNHP0514R9L4.html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