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uggle 发表于 2023-10-10 19:36:17

检验人眼中的血常规分析


肖敏,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原306医院),检验科
医学科普中心 刘燕/崔彦 编辑


仪器检测得数据,细胞形态定性质;
数形结合寻逻辑,诊断报告为临床。
现代医学的发展已经进入循证医学时代,如何把最佳的科学实验证据与临床结合起来?如何在最佳时间内合理消费情况下进行医疗决策?如何正确利用卫生资源?这些都需要依赖检验医学。
检验医学的发展是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临床医学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从最原始的手工试验操作到目前的自动化、信息化,质控化和标准化工作状态;科室职能也由单一的临床标本检测分析发展到既能检测又能提供咨询,还能够参与诊断。
以血液细胞分析为例,由最早的手工测定发展到三分群、五分群直至目前的智能化形态学分析。检测得到的数据越来越多,反映血液、血细胞方面的信息越来越全面。如何利用、挖掘和解读,将有价值的信息返回给临床,有利于临床对疾病的了解成为了检验人新的任务和使命。
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数据丰富,有数字、有图形、有报警提示。仪器的价值在于快速高效地筛查出正常,挑出异常,使检验人员集中精力重点关注异常,充分利用检测的数据和图形,做有方向性和目的性的复核检查,不遗漏不错报,甚至根据最终分析结果给出明确诊断。

复核检查是指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结果(包括数据、直方图或散点图)出现报警(flag信号),或与临床不符,或前后两次结果差异过大等情况下所采取的措施和行为。国际血液学复检专家组推荐了41条复检规则,成为各级医院检验科遵守的依据。理想状态下,严格执行41条复检规则,对于疾病的漏诊率仍然只能控制在5%。
仪器根据阻抗法检测原理,红细胞和血小板得到直方图,其横坐标为细胞体积大小,纵坐标为不同体积细胞的相对频数。

根据直方图峰的位置,峰的高低,峰底的宽度,有无异常峰出现,可以判断出红细胞和血小板的一些疾病。数形结合,动态观察,分析结果的变化逻辑,可以了解疾病发展转归,提前预判临床治疗是否有效,坚定临床医生的治疗信心。
以缺铁贫治疗为例,综合分析血常规、红细胞直方图和血细胞形态:
1.初 诊 2.治疗第7天 3.治疗第15天 4.治疗第29天
数形结合分析:在给予铁剂的治疗过程中,血红蛋白值慢慢上升,治疗开始后第7天、第15天的RBC直方图上,伴随着正常体积的红细胞的增加,出现双峰(如图所示)。
在初诊时的外周血细胞形态,发现典型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在治疗开始第7天可观察到多色红细胞大量出现,与直方图双峰相呼应,表示补铁有效;在治疗开始后第15天的红细胞呈正常的红细胞和小红细胞混在一起的双相性,一般考虑这是贫血的恢复期,同样可以见直方图的双峰;治疗开始后第29天,红细胞密度变高,小红细胞减少,中央淡染区减小,贫血得到改善。虽可见到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值的恢复,但MCH、MCHC较低,因此需继续实施口服铁剂治疗。
五分群血细胞分析仪在测定血细胞参数的同时,根据流式检测原理还可打出直观白细胞分类彩色散点图这一重要参数。

当仪器提示Atypical Lymph,复检时要有针对性地观察异型淋巴细胞,目前更推荐称“反应性淋巴细胞(Reactive lymphocyte)。

血细胞复片镜检,如若不同型(空泡型、单核型、幼稚型)的淋巴细胞同时出现,结合患者病理生理表现,比如发热、咽痛等,那么多为反应性的,常见病毒感染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V感染)、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湿疹等。

如果血片复检为单一形态,同时患者还伴有胸骨压痛、血小板减少等症状,多考虑克隆性增值,判断为异常淋巴,肿瘤性的。
如若异型淋巴和异常淋巴难以区分,根据ICSH外周血细胞形态特征的命名,可报告临床:
(1)不典型淋巴细胞,疑为反应性。
(2)不典型淋巴细胞,疑为肿瘤性。
(3)不典型淋巴细胞,性质不确定。
至此,检验人眼中一份完整的血细胞分析才真正结束,它综合了仪器检测数据、直方图、散点图、人工血细胞形态乃至患者临床信息,是一份有诊断价值的检验报告,这也是检验人所追求的目标。
(部分配图来源于网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检验人眼中的血常规分析